基本信息
书名:寻根“中国”
定价:28.00元
作者:王长久
出版社:华龄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801787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远在七千年前,华夏先民就根据对天象的观察,认定北极星是“天之中”,进而形成了北极星崇拜,形成了影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央崇拜和中心主义:“中国”,是华夏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胎记,中央崇拜和中心主义引华夏先民形成了世界上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建国理论,再根据这一建国理论发现了“地之中”,在“地之中”建立的国家就叫做“中国”。“中国”至少已经叫了五千年。
而“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建国理论,就注定了“中国”之道就是天一家之道,“中国”注定是天下*的国家,“中国”精神注定是大国精神,“中国”之道注定是大国崛起之道……
目录
序章 发现解码“中国”的钥匙
上下五千年的遗憾
十大发现
解码之路无穷尽
章 “中国”至少已叫了五千年
一、三千年前西周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
挞“中国”的声
关于“中国”早的文献记载
二、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大事
三、甲骨文中为何没有“中国”
周朝人称商朝为“中国”
商朝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商”
四、早的“中国”
黄帝建立的国家被称作“中国”
尧、舜、禹治理的国家被称作“中国”
夏朝亦被称作“中国”
五、“中国”,两千二百年前就非常流行
第二章 “中国”,择天下之中而立的国
一、利玛窦给中国人特制的世界地图
二、天下牛是“中国”
此“中国”非常国
发现远古时代的“中国”建国理论
三、一根木竿立起来的“中国”
天下就是四海之内
地是平的,就应该有一个中心
“中国”式的“天下之中”
四、先民都说自己找到了“天下之中”
五、其实天下本无“中”
第三章 北极星指引“中国”
一、三代(夏、商、周)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关注天空的中国民
靠天文知识生活的“中国民”
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中国”的根在天
三、天上“中国”在何处
神圣的“天之中”
四、神圣的中央崇拜和中心主义
发现天的秩序
以天的秩序建立天下的秩序
第四章 华夏族源起“中国民'
一、华夏族源起“中国民”
“中国民”和“中国”密不可分
伏羲时代就有了“中国民”
敬仰上帝的“中国民”
“中国民”对应的“四方民”
……
第五章 “夏”就是“中国民”
第六章 “中国民”的信仰究竟是什么
第七章 中国式“民主”的本意
第八章 “中国”姓“中”
第九章 统一非自秦始皇
第十章 帝国密码
第十一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第十二章 “中”,中国人的文化胎记
第十三章 “中国”精神的解读
第十四章 一心中国梦
作者介绍
王长久,l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宾县。198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读研期间师从徐喜辰、詹子庆两位导师钻研甲骨、金文、音韵、训诂,对十三经、诸子百家著作有深入研究。论文《生殖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多位专家好评。毕业后一直在新闻单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故事有着特别的偏好,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遥远的故事拉近到眼前,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书中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他们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个体。我被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感染,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关于一位老木匠的故事,他用一生雕刻着一件件精美的木器,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情感。读到那里,我仿佛能感受到他指尖的温度,听到他工作的呼吸。这种对匠人精神的描绘,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敬意,让我深受触动。在当今这个追求效率和快速消费的时代,这种慢下来的、专注的力量显得尤为可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代代相续的文化基因,在那些平凡的劳动者身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古朴的水墨风格,隐约可见的山峦和河流,仿佛能闻到泥土和历史的气息。翻开目录,我被那些充满诗意的章节标题所吸引,比如“烟雨江南的低语”、“黄土高原的呼唤”、“丝绸之路的星辰”。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语言的运用张弛有度,时而细腻婉约,描绘出吴侬软语的柔情;时而又豪迈大气,展现出北方汉子的粗犷。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不同的地域,感受着那里独特的气候、地貌和风土人情。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解读,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是枯燥的年代和人物,而是将它们融入到这片土地的脉络中,让历史变得鲜活而有温度。尤其是一些对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的描写,细致入微,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那些默默传承的老手艺的珍贵。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的讲述,更是一种情感的唤醒,一种对根源的追寻,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审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系。
评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作者的学识渊博,但在写作上却丝毫没有学究气,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宏大的历史和复杂的文化主题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历史细节时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同时也兼具了文学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他能够从一个微小的切入点,比如一块古老的石碑,或者一个流传的民间传说,延展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发现。书中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和融合,也让我对“中国”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没有将某个地域的文化拔高,而是展现了它们各自的特色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勾勒出一幅更加立体和丰富的中华文化图景。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有趣的朋友聊天,他不仅能教会你知识,更能带你领略不同的人生况味。
评分我通常不太喜欢那些过于宏大叙事的书籍,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和疏离。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巧妙地将个人的视角融入到宏观的历史进程中,让冰冷的数据和事件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他能够捕捉到那些被历史洪流所淹没的个体命运,让他们在文字中重获新生。读到书中关于某个朝代兴衰的描述,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而是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细节,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待那个时代的变迁。这种视角非常独特,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我被书中那些平凡人的坚韧、智慧和温情所打动,也更加理解了“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是因为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书写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书中描绘的景象,听到书中人物的声音。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尤为出色,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还是静谧的乡村,都跃然纸上。我尤其喜欢他关于江南水乡的描绘,那些烟雨朦胧的街巷,石桥流水,乌篷船缓缓划过,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此同时,他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并将其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书中对一些地域性节日、饮食习惯的描写,生动有趣,让我对“中国”这个概念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去感受这片土地上不同的风土人情,去理解那份深埋在血脉中的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