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变频器应用技术
定价:23.00元
售价:15.6元,便宜7.4元,折扣67
作者:郭艳萍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303097494
字数:234000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变频器应用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制冷及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变频调速技术、PLC应用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及设备改造的综合应用能力。
该教材以“加强应用、注重技能、培养能力”为宗旨,从技术应用、实操的角度分析讲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器常用功能解析以及变频器的常见控制电路等,淡化了变频器的变频原理及控制方式等理论分析,重点培养学生使用、操作变频器,并通过对变频器常用参数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设置变频器的参数。同时,随着变频器的广泛应用,变频器与PLC相结合构成控制系统已经成为自动化领域中的典型代表,为此,该教材精心挑选了变频器与PLC相结合的典型控制案例,详细分析了系统组成、变频器参数设置以及PLC的编程等,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由模仿到创新,循序渐进地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本教材共5章。章介绍变频器的变频原理、构成及控制方式。第2章介绍三菱FR-A540变频器的面板、控制电路端子的分配和功能,重点介绍变频器的几种运行操作模式。第3章对变频器的频率给定、加减速功能、外接端子及控制功能、变频器内置PID控制、程序控制及工频运行切换功能、保护和显示功能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第4章对变频器常用继电器控制电路和PLC控制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参数设置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第5章介绍了变频器的选择、安装、布线和抗干扰措施。
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远超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更偏向于理论推导,但事实是,作者在书中嵌入了大量的“现场应用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并非虚构,而是基于真实的工业自动化项目场景提炼出来的。例如,针对冶金行业中对转矩响应要求极高的场合,书中对比分析了SVC(简易V/f控制)和FOC(磁场定向控制)在启动瞬态响应速度和低速大转矩输出能力上的差异,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配置建议。更让人惊喜的是,书的最后几章似乎专门为系统集成商和调试工程师量身定制,里面详细讲解了如何与其他控制系统(如PLC、SCADA)进行高效通信和数据交互,甚至涉及到了现场总线协议的底层配置细节。这使得这本书的应用价值不仅局限于理解变频器本身,更延伸到了整个自动化集成层面,是不可多得的综合性参考资料。
评分翻开内页,我立刻被作者详尽的论述深度所折服。书中对不同类型变频器的内部工作原理,比如异步电机驱动和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矢量控制策略,讲解得极其透彻。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宏观的概念介绍,而是深入到IGBT模块的开关特性、PWM调制技术的细微差异等底层技术细节,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是很多市面上浅尝辄止的教材所不具备的。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故障诊断与保护机制的那一章,它不仅罗列了常见的过流、过压、欠压等故障代码,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基于示波器波形分析的实战技巧,这部分内容简直就是一本高级的“现场急救手册”。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基础电工学到尖端电力电子技术的坚实桥梁,让读者在掌握“是什么”的同时,深刻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和“如何解决”。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宏大且富有前瞻性。它不满足于介绍当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和技术,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于探讨下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潜力,例如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功率器件在提升变频器开关频率和效率方面的突破。作者对未来趋势的把握非常精准,这使得这本书具备了比一般技术手册更长的“保质期”。此外,书中对能源效率优化和电能质量改善的章节尤为精彩,它深入分析了变频器对电网谐波的产生机理,并系统性地介绍了主动滤波(APF)和无源滤波(BPF)技术的选型与应用,这些都是当前工业节能减排的焦点问题。阅读完这本书,我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仅对现有的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对未来变频器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感觉自己已经站在了行业的前沿进行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现代,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而又充满科技感的印象。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和分量所吸引,感觉像是一本沉甸甸的知识宝库。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图表和电路图的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书中的排版布局很有条理,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即便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作者也尽量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阐述,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随书附带的那些配套的在线资源链接,很多都是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测试案例,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快速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整体而言,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技术类书籍应有态度的尊重,让人在捧读之初就充满了探索欲。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乎于老派学者的严谨性,但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工程的实用主义精神。作者在陈述理论时,语言精确而克制,很少使用花哨的辞藻,所有的论述都像经过精密的计算般,每一个句子都承载着明确的信息量。我发现,当我在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时,作者总能及时插入一个恰当的工程实例来佐证,比如某特定工业场景下,不同谐波抑制方案的实际运行效果对比。这种亦学亦工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它不是那种读完合上书就忘掉一半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做批注,甚至需要结合仿真软件去验证作者提出的某个优化参数集的书籍。对于那些追求知识体系完整性和深度钻研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