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金融学(一部读者走进金融学殿堂的经典著作)
定价:39.0元
作者:王力国,徐腾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8307791
字数:2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图解金融学》一书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了简单易懂的手绘插图,用生动的图片代替了抽象的思维,把金融学的专业术语解读成人们熟悉的语言、通俗的文字;图文并茂,简单、直观,使金融学真正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有趣、印象深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图解金融学》:
2.交换媒介。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了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以后,它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则起媒介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它由商品变为货币(W-G)和由货币变为商品(G-W)两个过程组成。由于货币在商品流通中作为交换的媒介,它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和地方的限制,扩大了商品交换的品种、数量和地域范围,从而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由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使商品的买和卖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之后,不马上就买;也打破了买和卖空间上的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以后,可以就地购买其他商品,也可以在别的地方购买任何其他商品。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商品流通的初期,有些人就把多余的产品换成货币保存起来,贮藏金银被看成是富裕的表现,这是一种朴素的货币贮藏形式。随着商品生产的连续进行,商品生产者要不断地买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但他生产和出卖自己的商品要花费时间,并且能否卖掉也没有把握。这样,他为了不断地买进,就必须把前次出卖商品所得的货币贮藏起来,这是商品生产者的货币贮藏。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的权力日益增大,一切东西都可以用货币来买卖,货币交换扩展到一切领域。谁占有更多的货币,谁的权力就更大,贮藏货币的欲望也就变得更加强烈,这是一种社会权力的货币贮藏。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初商品交易是用现金支付的。但是,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是不同的,有的长些,有的短些,有的还带有季节性。同时,各种商品销售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商品就地销售,销售时间短,有些商品需要运销外地,销售时间长。商品的让渡同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即出现赊购的现象。赊购以后到约定的日期清偿债务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开始是由商品的赊购、预付引起的,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商品交换和信用事业发达的经济社会里,日益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下,买者和卖者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一方面货币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节省大量现金,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另一方面,货币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赊买赊卖的情况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其中有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和银,而且必须脱去铸币的地域性外衣,以金块、银块的形状出现。原来在各国发挥作用的铸币以及纸币等在世界市场上都失去作用。
……
序言
这本书对我而言,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重塑了我对金融的认知框架。我曾以为金融世界是独立于现实经济运行的,是“空中楼阁”。但通过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那种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它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市场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如何分散和转移风险,以及如何通过价格发现来引导资源配置。作者在讲解金融创新时,也非常敏锐地指出了创新背后驱动力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原因,而是多维度地剖析了危机的成因、传导机制以及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的冲击。这种辩证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它让我明白,金融的健康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石,而金融的过度膨胀或失控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完成一幅精密的拼图,作者为我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和准确的部件,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最终完成了对金融世界宏观图景的构建。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图解”吸引的,以为它会是一个比较轻松易懂的入门读物。但实际阅读下来,我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在保持了高度的易读性的同时,也展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作者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讲解,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不是简单地介绍期权、期货的概念,而是深入到它们如何被设计出来,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金融问题,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式,让我对那些曾经被我视为“高大上”的金融工具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关于公司金融和个人理财的部分,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关于如何进行财务规划,如何理解和利用金融工具来管理自己的财富,这些内容都非常有价值。它让我意识到,金融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切实地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微观的细节,涵盖了金融世界的各个角落。
评分我一直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联动关系感到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作者在阐述金融机构的功能时,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它们的作用,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在整个经济循环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例如,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书中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和具体的政策工具,让我们看到了央行是如何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调控经济的,以及这些操作会对市场和普通人的生活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这种由点到面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单个金融概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们是如何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相互关联的网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金融风险时那种审慎的态度,它没有回避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反而将其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ystem,并教会我们如何去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这本书让我明白,金融并非是冰冷无情的数字游戏,而是与实体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复杂系统,而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并受到它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身边很多学金融的朋友都在推荐,说是“入门必读”,但一直没来得及细看。最近终于抽出空来,翻开了它,这才明白为什么它能被誉为“走进金融学殿堂的经典著作”。坦白说,我之前对金融的印象是晦涩难懂,充满了各种术语和复杂的模型,总觉得是专业人士的领域。然而,这本书从一开始就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大堆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贴近生活的语言,将金融世界的宏大图景徐徐展开。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地引领着我,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货币是如何产生的,银行又是如何运作的,再到更复杂的股票、债券、衍生品市场。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各种生动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瞬间就能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当讲到风险和收益的时候,它会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投资理财的例子来类比,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而且,书中大量的图解更是功不可没,很多时候,一个清晰的图表就能抵过千言万语,把原本可能很复杂的逻辑关系变得一目了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初学者,而是真的开始“看见”了金融的世界,并且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作为一个对投资理财抱有极大热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投资工具和策略的书籍,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投资产品,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股票、债券、基金等不同资产的内在逻辑和风险收益特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等不同投资理念的阐释,以及它们背后的思想渊源。作者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投资哲学具象化,并结合实际案例,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投资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此外,书中关于市场效率、信息不对称等金融学核心概念的讲解,也为我们理解市场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不再仅仅是盲目跟风,而是开始思考投资的本质,学会如何去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如何评估资产的真实价值。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种“思维的工具”,能够更理性、更冷静地看待市场波动,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它让我明白,投资不仅仅是追求高回报,更是一种对风险的理解和对价值的把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