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腦簡史
定價:48.00元
作者:謝伯讓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223125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自私”的大腦如何戰勝“自私的基因”?生命的終止是否就是進化的宿命?獻給你,渴望突破桎梏、嚮往自由的大腦!*顆大腦如何誕生?為什麼我們會有大腦?大腦的自由意誌是否受限於基因?生命的終止是否就是進化的宿命?經過四十億年的進化,大腦是否已經擺脫自私基因的掌控?擺脫自然界和“人擇”,“心擇”的時代來臨?!
內容提要
作者以親切詼諧的擬人觀點,從40億年前的*個細胞開始,抽絲剝繭,帶領你見識進化長河之下,生物體為瞭存活的種種策略,作者將大腦的形成比喻成一場身體資源競逐的戰役,神經係統為瞭抵抗外在的艱睏環境,不斷突破各種生死關卡,*終形成大腦……
目錄
序章 “結黨營私”的大腦 001
“自私”隻是擬人化的描述法? 005
心靈是自私的,因此大腦也是自私的? 006
進化過程中大腦的自私徵兆:類自私、準自私與真自私 007
大腦自私的生理證據 008
章 一代王者的誕生 011
項神器:金罩鐵衫(脂質雙分子層) 014
第二項神器:鋼鎖銅門(受器與閘門) 016
信息戰登場 017
第三項神器:雷神律令(離子通道與電位傳遞能力) 018
信息革命 021
第四項神器:奴役之刃(突觸) 022
神經細胞的誕生:操控,操控,再操控 026
第二章 世紀帝國的形成 029
多細胞生物的崛起 032
令人又愛又恨的分工 036
神經係統的現身 040
身後士卒、以鄰為壑 046
項生存睏境:細胞之間缺乏整閤 048
第二項生存睏境:重復齣現的刺激 049
第三項生存睏境:多重選擇 050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051
脊索動物登場 053
第三章 窮兵黷武的競賽 059
注意前方 061
化學偵測 066
機械感知 081
光感知能力 090
第四章 掌控一切的基因 117
阿爾塔米拉洞的壁畫 119
哺乳類的誕生與其大腦的進化 121
限製大腦發展的六道難關 126
自私的大腦 133
文化進化 139
第五章 跳脫輪迴的反叛 147
人類已停止進化? 150
基因纔是幕後黑手? 154
大腦對抗基因掌控? 155
反駁“大腦對抗基因論”? 167
真有自由意誌? 174
究竟有無自由意誌? 182
終章 擺脫束縛的未來 187
上傳心靈 189
“神經元置換上傳”思想實驗 191
逐步取代大腦 192
開放的未來 194
哲學界×科學界 意見跨界批判評論集 197
作者介紹
謝伯讓。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傢。美國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心理與腦科學係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擔任杜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發錶國際學術期刊與會議論文數十餘篇。閤著有《波士頓》《指指點點玩美國》。譯有《用心法則》《糧食戰爭》《瞎吃》《哲學是什麼》《謊言實境秀》《扒糞救地球》《水資源戰爭》《人體解剖全書》《用物理學找到美麗新世界》等書。長期受邀至哈佛、加州理工、MIT(麻省理工學院)、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大學進行國際學術研討與大眾演講。
文摘
序言
《大腦簡史》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超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大腦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智慧、關於人類自身進化史的宏大史詩。謝伯讓先生的敘事風格十分獨特,他能夠將最前沿的神經科學研究成果,與人類最古老的生存本能、最深層的哲學思考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原以為會讀到很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但事實恰恰相反,書中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案例和生動的比喻,讓復雜的大腦科學變得觸手可及。例如,在講述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演化時,作者常常會藉助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動物的捕食行為、人類的社交互動,甚至是一些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來解釋大腦的相應機製。這種“潤物細無聲”的科普方式,讓我既學到瞭知識,又感受到瞭科學的魅力。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大腦在不同曆史階段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開始明白,從最簡單的趨利避害,到復雜的理性思考,再到抽象的藝術創造,大腦的功能一直在不斷擴展和深化。這讓我對人類自身的潛力和可能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以來對人類意識的起源和發展充滿瞭好奇,《大腦簡史》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尋覓已久的一盞明燈。謝伯讓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獨特的視角,帶領我踏上瞭一段探索大腦演化奧秘的非凡旅程。他不僅僅在陳述科學事實,更是在講述一個關於生命如何從簡單到復雜,關於意識如何從模糊到清晰,關於智慧如何從本能到創造的宏偉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大腦各個關鍵演化節點的描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結構變化,卻可能引發認知能力的巨大飛躍。比如,當讀到關於前額葉皮層發展的章節時,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規劃、決策、抽象思維等高級認知能力,正是得益於這片看似“年輕”的大腦區域的蓬勃發展。書中對不同生物大腦的比較分析,也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大腦結構的“多功能性”與“特異性”之間的精妙平衡。這不僅僅是關於人類大腦,更是關於生命演化過程的普適性規律的展現。我感受到,每一次大腦的進步,都是在為生命賦予更強大的生存工具和更豐富的體驗維度。
評分《大腦簡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隻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生命和人類自身的全新理解。謝伯讓先生以一種宏大的曆史視角,將大腦從遠古時期最基礎的神經結構,一直講到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復雜神經網絡,其間充滿瞭令人驚嘆的細節和深刻的洞見。我一直以為科學著作必然是枯燥乏味的,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夠將每一個演化階段的大腦形態、功能特點,以及它們所應對的生存挑戰,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賞他對大腦“模塊化”與“整閤性”的闡釋,這種既有專業分工又彼此協作的工作模式,讓我看到瞭生命進化過程中精妙絕倫的設計。書中對大腦可塑性與基因相互作用的探討,更是讓我認識到,人類的認知能力並非完全由基因決定,而是環境、經驗與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為理解個體差異和學習能力提供瞭新的思路。這本書不僅讓我對大腦的過去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引導我去思考大腦的未來,以及它將如何繼續塑造人類文明的發展。
評分讀完《大腦簡史》,我感覺自己好像參與瞭一場波瀾壯闊的智力考古之旅。謝伯讓先生用他嚴謹而又充滿激情的筆觸,將大腦從最古老的觸角到最精妙的神經網絡,一點一滴地呈現在我眼前。我一直以為大腦的演化是一個綫性、緩慢的過程,但這本書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展示瞭大腦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麵對各種挑戰和機遇,通過“試錯”與“創新”不斷自我迭代、優化升級的。尤其是關於大腦可塑性的部分,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我們的大腦並非一成不變的“硬編碼”,而是能夠隨著學習、經驗甚至環境的變化而重塑自身。這種靈活性,恰恰是大腦適應世界、持續進化的關鍵。書中對早期人類大腦發展與社會性、語言能力之間互動的探討,也讓我思考良多。我開始意識到,我們之所以能形成復雜的社會結構、發展齣豐富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大腦的獨特設計。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大腦演化曆程的好奇心,更引導我開始反思自身,理解“我”是如何被這個不斷進化的器官所塑造的。它讓我意識到,人類智慧的火花,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代祖先智慧的結晶。
評分謝伯讓的《大腦簡史》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大腦的一扇新世界大門!我一直對人類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以及那些看似神秘的情感活動感到好奇,但總覺得難以找到一個清晰的脈絡去梳理。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循序漸進地帶領我穿越大腦演化的漫長歲月。從最原始的神經係統雛形,到今天我們引以為傲的復雜皮層,每一個階段的演變都被描繪得生動形象。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述進化過程中,如何巧妙地將環境壓力、生存需求與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發展聯係起來。這不再是枯燥的解剖學知識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智慧的敘事。比如,當瞭解到早期生物為瞭更有效地捕食或躲避危險,大腦是如何逐步發展齣更精密的感知和反應機製時,我簡直驚嘆於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創造力。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描述大腦的“過去”,而是通過曆史的視角,為理解我們當下和未來的大腦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開始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許多認知能力,並非憑空齣現,而是曆經億萬年篩選和演化的寶貴遺産。這本書的語言也十分友好,即便是一些復雜的科學概念,也能被解釋得通俗易懂,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夠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沉浸在探索大腦奧秘的樂趣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