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報告
定價:48.00元
售價:32.6元,便宜15.4元,摺扣67
作者:巴曙鬆 等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301172773
字數:
頁碼:31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金融衍生品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再次引發瞭此類爭論。
然而,這個問題並不存在一個非此即彼的答案。對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閤理的區分,正確認識不同市場對金融市場帶來的不同影響,理應成為分析和評判金融衍生品的邏輯起點。
《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報告》通過整理全球金融衍生品發展的新數據,分析其作用及變化趨勢,為研究者、政策製定者和業界人士提供瞭一個初步的參考。
《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報告》是國內首部嘗試全麵介紹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以及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概況的報告,特彆針對金融危機中金融衍生品的作用、風險以及錶現進行瞭全麵解析和客觀評價,總結瞭後金融危機時期金融衍生品市場和監管發展的重要走嚮,以增強全社會對金融衍生産品的理解與認識,避免對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片麵誤讀。同時,《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報告》將中國的金融衍生産品發展放到全球金融市場發展的大背景下考察,梳理瞭中國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曆程、市場現狀、監管體係以及投資者結構。
巴曙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擔任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傢,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考試委員會專傢,中央青聯常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
先後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國銀行(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等職務。
曾擔任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傢,並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擔任教授。
主要著作有《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路徑研究》、《美國貨幣史》(譯著)等。
首先,ISDA的先發優勢為競爭者樹立瞭進入壁壘,ISDA由少數主要的交易商控製,廣大的交易參與者缺乏主導權;其次,ISDA主協議主要針對交易商之間的交易,很少針對終用戶和交易商之間的交易;再次,ISDA主協議項下的某些條款具有劇烈放大違約懲罰的特性,有可能造成債務人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懲罰”而導緻崩潰,與設立預警機製的初衷背道而馳。盡管如此,隨著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以及自律監管效力的進一步加強,ISDA仍然是自律監管的核心國際組織之一。2.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IOSCO)是國際間各證券期貨管理機構所組成的國際閤作組織。該組織已經通過瞭110多個決議,所建立的標準和準則對於建立有效的國際證券監管閤作機製起瞭非常重要的作用。IOSCO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國際監管與調控方麵重要的國際組織之一。IOSCO自成立以來,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麵的措施來推進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閤作與協調,從而實現其宗旨:首先,:IOSCO及其各個委員會製定瞭一係列有關國際金融衍生品監管的決議、原則和報告等,為國際證券市場提供瞭統一的監管原則、標準和方法。其次,ISOCO通過發放調查問捲、為各會員提供進行自我評估的標準等措施,監督其會員對IOSCO的決議、標準、準則等的執行情況。這種“自我評估方法”促進瞭對成員國當前形勢細微信息的收集,這些信息不僅涉及法律與規則,也涉及成員國援助國外監管機構能力。後,。ISOCO為打擊國際證券與期貨領域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做齣瞭相關的規定,並協助各個國傢和地區聯閤打擊這些違法犯罪行為,極大推動和促進瞭抑製懲罰證券期貨欺違法犯罪活動的國際閤作。IOSCO盡管本身沒有強製執行權,其通過高度重視鼓勵各證券委員會提供相互援助,對於監管不力的期貨交易活動潛在的體係風險,要求監管者加強相互之間的信息共享與範圍更為廣泛的監管機構閤作。由於很多國傢有組織的證券市場或者處於發展之中,或者其證券業的監管由自律組織監管而不是監管來執行,IOSCO成為國際上的多邊證券監管組織(見圖6-8),幾乎所有存在證券交易的國傢都是該組織的成員。我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都是IOSCO谘詢委員會的會員。
3.國際證券交易所聯閤會國際證券交易所聯閤會(WFE)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民間國際組織,強調非政治原則。為瞭加強對證券交易所的監管協調,WFE的前身FIBV於1995年組成工作小組,製定瞭《市場原則》,供各會員交易所參考和適用,以規範各交易所成員的行為。
篇 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
章 當前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綜述
一、迥然不同的ETD市場和OTC市場
二、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概況及結構分析
專題1-1 典型的創新型金融衍生工具——韓國的Kopis 200指數期權
第二章 機構投資者與金融衍生品市場
一、機構投資者參與金融衍生品市場格局:價值鏈的視角
二、銀行:組織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商
三、基金公司: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力參與者
四、多角色的保險公司
五、非金融機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新興力量
第三章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競爭格局
一、環境:從自然壟斷到自由競爭
二、産品:從單一品種到一站式服務
三、治理:從會員製到公司製
四、係統:從大廳喊價到電子交易
五、整閤:巨無霸的齣現
六、EPIGS戰略的案例分析:芝加哥交易所集團
第二篇 金融風暴中的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
第四章 金融風暴中的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概況
一、金融危機中基礎金融資産的錶現
二、處於風暴眼的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
第五章 以CDS為代錶的場外衍生品與金融危機
一、CDS市場的超規模發展
二、金融危機爆發前CDS的市場特徵
三、CDS市場所蘊含的風險
四、CDS在次級貸款業中的角色
五、金融海嘯中CDS的角色
六、CDS市場的新發展
專題5-1 雷曼兄弟破産與CDS市場危機的化解
專題5-2 AIG的倒下與CDS
專題5-3 曆次金融危機和金融衍生品
專題5-4 金融衍生品與金融機構的倒閉
第六章 金融危機後金融衍生品發展與監管趨勢展望
一、金融衍生品監管麵臨的挑戰:金融危機後的反思
二、金融衍生品監管現狀:多種模式共存的監管格局
三、金融衍生品監管的未來與展望
專題6-1 國際監管組織關於金融衍生品監管的指引
專題6-2 金融危機後各國際組織對於衍生品監管的新觀點與進展
第三篇 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
第七章 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情況
一、金融衍生産品的主力軍:利率衍生品
二、外匯衍生品:匯改後的風險規避器
三、權益類衍生品:快速發展
四、資産支持類結構衍生品:發展舉步維艱
專題7-1 海外金融市場中國概念的金融衍生品發展
第八章 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
一、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思路的演變
二、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現有的監管製度
三、我國金融衍生品監管存在的問題和政策建議
第九章 中國機構投資者與金融衍生品交易
一、商業銀行與金融衍生品
二、證券公司與金融衍生品
三、基金公司與金融衍生品
四、非金融企業參與衍生品交易
專題9-1 中國機構投資者投資金融衍生品的案例及反思
專題9-2 金融衍生品與我國金融産品創新
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書的題目“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報告”立馬吸引瞭我,因為2010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而言,是一個承上啓下的關鍵年份。經曆瞭前一年的金融風暴,整個市場都在摸索著前進的道路。我想象中的這份報告,應該會對當時全球衍生品市場的整體規模、結構性變化以及風險狀況進行一次全麵的梳理。比如,在流動性收緊和監管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各類衍生品,從商品期貨到場外衍生品,它們各自的市場活躍度和交易模式是否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我尤其好奇,在這份報告中,是否會深入探討201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在衍生品市場發展上的差異性,例如,美國、歐洲、亞洲等地區在監管政策、市場參與者行為以及産品創新方麵,各自呈現齣怎樣的特點?此外,我也非常期待這份報告能夠揭示齣,在2010年,金融衍生品市場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規避風險以及推動金融創新方麵,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一本優秀的報告,不僅要有翔實的數據,更要能提供獨到的見解,幫助讀者穿越迷霧,看清市場發展的本質。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報告》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充滿變數的年份。2010年,世界經濟正處於一個微妙的復蘇階段,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有所緩解,但其深遠後果仍在顯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衍生品市場作為金融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狀況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我非常想知道,在這份報告中,作者是如何勾勒齣2010年全球衍生品市場的全貌的。是否詳細分析瞭各類衍生品,如利率互換、信用違約互換、股指期貨等,在這一年中的市場規模、交易量和價格波動情況?此外,我特彆關注的是,監管機構在2010年是否齣颱瞭新的政策來規範和管理衍生品市場,以防範係統性風險的再次發生,而這些政策又對市場産生瞭怎樣的實際影響?這本書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不同地區衍生品市場發展特點的對比分析,從而幫助我們理解全球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份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脈絡。
評分收到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2010年,一個在金融史上烙下深刻印記的年份,全球經濟正從前一年的劇烈動蕩中緩慢復蘇,而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經濟晴雨錶和風險管理工具,其在這一時期的發展軌跡必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對那個特殊時期市場狀況的好奇心。我想知道,經曆過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大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是如何調整衍生品市場的策略和規則的?是更加謹慎的風險控製,還是在新的機遇下尋求創新?這本書能否詳細闡述201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在衍生品市場上的錶現差異,比如歐洲、北美、亞洲等地,它們各自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是什麼?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市場參與者行為的分析,例如機構投資者、對衝基金等,它們在2010年的衍生品交易策略上是否有所改變,又産生瞭怎樣的影響。一本好的報告,應該能夠將宏觀經濟背景、監管政策變化與微觀市場行為緊密結閤,呈現齣一幅清晰而立體的市場發展畫捲。
評分我最近讀到瞭一本關於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情況的書,雖然具體內容我暫時無法細述,但從書名來看,它無疑觸及瞭一個極其復雜且充滿動態的領域。2010年,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摺點,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消化,但新的增長動力也在孕育。在這種背景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無論是其規模、結構還是風險特徵,都應該發生瞭深刻的變化。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描繪那一時期市場的復雜圖景的。比如,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各類衍生品,如期權、期貨、掉期等,它們各自的市場規模和交易活躍度是否有所調整?新興市場的衍生品發展潛力是否顯現?而傳統發達經濟體又麵臨著哪些挑戰?這本書是否有能力梳理清楚這些錯綜復雜的關係,並從中提煉齣有價值的見解?我更關注的是,它是否能夠呈現齣不同地域、不同類型衍生品在2010年所經曆的獨特發展路徑,以及這些路徑背後所摺射齣的經濟和政策信號。一份真正有深度的報告,應該能夠超越簡單的統計數據,提供更具啓發性的分析,帶領讀者洞察市場變化的本質。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醒目的“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報告”幾個字,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動態頗感興趣的讀者,尤其是對那些能夠揭示市場脈絡和未來趨勢的報告,我一直抱著非常高的期待。2010年,這是一個在全球金融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年份,經曆瞭前一年的金融危機餘波,各國經濟都在艱難地復蘇與調整。在這樣的背景下,衍生品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軌跡無疑會摺射齣宏觀經濟的走嚮、監管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變化。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如何演變的。是創新在停滯,還是新的風險在悄然滋生?監管層麵的應對措施是否有效?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市場錶現又有哪些顯著差異?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瞭解的。我對這份報告的期待,不僅僅是對數據和分析的渴求,更是希望它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我理解2010年全球金融格局下,衍生品市場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這本書是否能提供如此深刻的洞察,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清晰地把握住那個時代的金融脈搏,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