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
定价:46.00元
售价:31.3元,便宜14.7元,折扣68
作者:翟晓英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4117424
字数:2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针对中国当前严重的金融外部失衡问题,以金融协调论提供的方法论为基础,开辟新颖的视角,通过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和数据,运用理论和实证等方法,从内外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深层原因。《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作者认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造成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主要外部原因;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和金融发展程度不足是造成中国金融外部失衡的内部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路径。
目录
作者介绍
翟晓英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国际金融。近两年,主持了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课题、山西大学科研基金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纵、横向课题,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参与编写《山西蓝皮书——山西省资源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2)》、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国际结算》版、第二版。
文摘
序言
老实说,当我看到《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这本书名时,脑海里闪过的是一连串关于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全球金融危机潜在风险的画面。外部失衡,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感。我之所以对此书产生好奇,是因为我试图寻找一种更深层次的解释,而不仅仅是新闻报道中的零散信息。这本书会否深入探讨外部失衡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国内储蓄率过高或过低,投资渠道是否通畅,这些是否都是导致外部失衡的重要因素?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否会从金融自由化、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剖析其对外部失衡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资本流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对于外部失衡与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关系的论述,比如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这些宏观层面的因素如何作用于中国自身的外部平衡。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过纷繁复杂的经济数据和理论,最终抵达对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本质的清晰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着实吸引了我,毕竟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当下,理解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至关重要。我一直对宏观经济学和国际收支理论抱有浓厚兴趣,而“外部失衡”这个概念,在我看来,直接触及了国家经济健康度的核心。它不仅仅是贸易逆差或顺差的数字游戏,更深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竞争力、以及其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的有效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外部失衡的成因,是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是源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还是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类型的外部失衡,例如经常账户失衡与资本账户失衡的相互影响?更进一步,我希望作者能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比如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管理汇率波动,规避国际金融风险,并最终实现更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问题背后的逻辑,并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扇通往中国经济深层肌理的窗户,《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我是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充满好奇的观察者,特别是其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角色变化。外部失衡,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术语,更是连接国内经济活动与全球经济脉搏的关键节点。我迫切希望了解,这本书是如何界定“失衡”的,是与历史常态相比,还是与理论模型相比?它是否会细致地梳理出中国外部失衡的演变轨迹,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不同阶段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我尤其关心,书中对导致失衡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是仅仅停留在宏观经济变量的层面,还是会触及更广泛的制度性因素,例如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乃至社会消费习惯的变迁?另外,作为一本“研究”性质的书籍,我期望它能呈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或许包含一些量化模型,或者对历史案例的深入剖析,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而非泛泛而谈。这本书若能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有力的解释,将极大地满足我对理解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挑战的求知欲。
评分《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专业且具有深度的预感。我一直对全球经济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很感兴趣,而外部失衡恰恰是这种关系的直观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例如,它是否会探讨“双顺差”背后的动力学,以及这种状态的长期可持续性?我更想知道,书中的研究是否会深入到具体政策的层面,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财政政策在调整外部失衡中的作用。是否会分析这些政策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局限性?另外,从“金融”这个词来看,这本书很可能也会关注资本市场的开放与管制,以及这些举措如何影响着中国的国际收支。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化解外部失衡风险的思考,或许是关于如何提升国内需求,或者如何优化对外投资结构等方面的建议。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提供深度洞见的书籍,无疑是值得细细品读的。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金融外部失衡问题研究》,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重要性。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必须从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位置来把握,而“外部失衡”无疑是衡量这一位置的关键指标。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对中国外部失衡现象的细致描绘,不仅是数据上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对其背后成因的深度挖掘。这本书会如何解释,中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失衡是如何相互作用,又分别受到哪些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中国外部失衡的影响。作为一本“研究”的著作,我期待它能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或许会引用一些前沿的经济学理论,或者通过案例分析来印证其观点。更进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问题的诊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帮助中国实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国际经济协调发展。它能否为我们揭示一条化解外部失衡风险、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话语权的路径?这正是我对这本书抱有的最大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