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长安学术 第八辑 | 作者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 定价 | 75.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119016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辑刊《长安学术》,从2010年辑发刊,到今天已经整六年了。本辑是业经全新改版的《长安学术》。改版后的《长安学术》仍坚持“发挥古都地域优势,突出长安文化特色,传播学术研究信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办刊宗旨,仍坚持凸显“体现地域性,突出学术性,强调创新性,注重前沿性”的办刊特色。以长安文化为阵地,凸显特色是《长安学术》不变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同时关注中国语言文学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进展和前沿。本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民俗与文化、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现当代文学等专栏。本辑的作者既有年高德劭、望重学林的学界耆老,如谭家健、赵逵夫等老先生;又有学科砥柱、卓荦名家的中年领军学者,如方一新等先生;还有活跃于学界、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和新知,已经和正在开拓进取的青年学者。 |
| 作者简介 | |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唐代文学、文字学、音韵学、方言学、训诂学、文艺美学、宗教与文学、文学批评学、人文科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
| 目录 | |
| 目录: [古代文学] 谭家健:骈文在域外之传播研究(之三)——朝鲜王朝骈文述略................ (1) 咸晓婷:玄宗好古与古文运动的发生........................................(21) 杨沐晓:魏晋谯郡嵇氏家族文学创作及其特征............................... (30) [古典文献学] 杨晓斌:严可均《全晋文》漏收谯周文辑补.................................. (44) 方 韬:以新出碑刻补订《两汉三国学案》....................................(55) 孙雅芬:韩邦奇《苑洛集》的文献价值.......................................(63) 苏 岑:《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对朝鲜后期《诗经》解释的影响...... .. .. .. .. (71) [汉语言文字学] 方一新 卢 鹭:安世高译经宗教角色语义场浅析........................ (85) 李小军:“底”不定量词用法的来源——附论“底”不定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用法三者的关系..........................................................(105) 郭燕妮:从并列到转折:“而”与“则”的平行虚化..................... (117) 楚艳芳:语气词“非”的来源及发展........................................ (125) 路方鸽:《法苑珠林校注》拾遗............................................ (132) 张福通丁晓:《汉语大词典》订补八则.................................. (138) 杨同军侯孝慧: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方言及其意蕴——以兰州方言歇后语为例..(145) 周广干:从语言学角度考辨古籍成书问题的研究综述................... (157) [民俗与文化] 赵逵夫:一篇富于创见的牛女传说与七夕风俗研究论文——评《牵牛织女传说的考察》...................................... (169) 杜志强赵祥延:甘肃榆中苑川白马爷信仰分析.......................... (175) [现当代文学] 毕海:乡愁与抒情 —论野夫的散文........................................................(183) 葛涛:萧军和胡乔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交往及论争——以萧军的日记和致胡乔木的三封书信为中心............ (190) 申朝晖:《新中华报》文艺栏目研究........................................ (207) 吴国彬:《关中报》:边区文化的建设与实践................................ (218) [研究生论坛] 王雅萍: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兴起与发展.....................................(229) 高 岩 高怡喆:由契约文书看“行”的语法化历程................... (235) 陈 冉:“翼”、“翅”、“翅膀”历时更替研究............................... (247) 陈澹宁:绚烂中的晦暗——宋代官僚制度中的“胥吏之害”.....................(253) 管丽峥:论《狂野之夜!》中“身体欲望”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 ... ... (260) 吴 英:从存在关怀看巴赫金与庄子哲学思想............................. (269) 陈地阔:红楼烟云——对于“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重新思考......... (277) 《长安学术》稿约...................................................... (287) |
| 编辑推荐 | |
| 研读学问的优良平台,展现研究者“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精神面貌;文学研究者及爱好者掌握学术*研究动态的读物。 |
| 文摘 | |
| 序言 | |
老实说,一开始拿到《长安学术 第八辑》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学术类的书籍,在我看来,往往是晦涩难懂,只适合专业人士阅读的。然而,这本书却意外地给了我惊喜。它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语言上的华丽,而是以一种朴实而严谨的态度,将复杂的学术问题娓娓道来。作者们在论述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涉及一些专业术语,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翔实的案例进行解释,使得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也能大致理解。我尤其欣赏其中探讨的那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书中不乏对一些传统观念的质疑和批判,但这种批判并非是全盘否定,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思考。读完这些内容,我仿佛看到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生生不息的景象,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思考我们自身文化根源的平台。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不动声色中,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
评分当《长安学术 第八辑》这本书摆在我面前时,我第一眼就被它的排版设计所吸引。整体风格大气而不失精致,纸张的触感也很舒适,让人有种想要细细品读的冲动。在内容方面,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的“深度”和“广度”。作者们似乎对所研究的领域有着极为扎实的功底,能够将原本可能分散、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被忽视的、或者被边缘化的学术问题的关注。它不像一些热门研究那样追逐潮流,而是默默地在一些“冷门”的领域深耕细作,挖掘出鲜为人知的价值。这让我觉得,真正的学术研究,恰恰在于这种不畏寂寞、不图虚名、专注于探究事物本质的精神。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很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能够引发我对自己过去所认知的一些事物的重新审视。它让我明白,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思维的拓展和视野的开阔。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学术书籍,应该能够跨越专业壁垒,触及更广泛的读者群体。《长安学术 第八辑》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相对轻松易懂的语言,探讨了许多深刻的学术议题。书中对于一些历史现象的解读,充满了人文关怀,展现了作者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尊重。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解析,它们如同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密码,等待着被解读。作者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分析,将这些密码一一解开,让我对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态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知识,更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去“看”历史,如何去“感受”历史。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从来不是简单的因果链条,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多样的选择和偶然的因素。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群智慧的长者在进行一场关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度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拿到《长安学术 第八辑》这本书,我被它标题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但书中对学术问题的探讨方式,却深深打动了我。作者们在呈现研究成果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和文献,而是将它们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清晰的逻辑线索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例如,书中对于某个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分析,就通过描绘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现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复杂性和演变过程。这种写作手法,不仅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学术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学术并非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一种能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想桥梁。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激发了我对探索更多未知领域的兴趣。
评分这次偶然翻到一本名为《长安学术 第八辑》的书,虽然我之前对“长安学术”这个系列并不熟悉,但封面设计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引发了我些许好奇。我本以为它会是那种堆砌史料、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集,没想到翻开之后,却发现其中蕴含着作者们对历史、文化,甚至生活方式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阅读的体验就像是漫步在千年古都的街巷,时不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书中那些关于城市变迁、人物命运的论述,并非仅仅是冷冰冰的事件罗列,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作者们善于从一个细微之处切入,比如一句古诗,一件出土文物,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然后层层剥茧,展现出其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这种写作方式让我觉得,历史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当下息息相关,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每读完一个章节,总会忍不住合上书本,抬头望向窗外,想象着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理想追求,仿佛都与我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长安”这两个字,对“学术”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