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陪你长大——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育女心经
定价:35.00元
作者:池翠英;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87306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陪你长大》从女儿的“慢热”和“敏感”写起,收录为女儿记下的日记、片段,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进步;在成长点滴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知识以及自我分析,整理出亲子教育以及亲子互动等方面的心得与体会,给当下父母一些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从女儿的“慢热”和“敏感”写起,收录各个阶段为女儿记下的日记、片段,记录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包括“成长日记”“青春篇”“学习篇”“建设篇”。其中,“青春篇”包括孩子青春期里的“愤青”“摩擦”“网络游戏”等带来的困扰和互动,也有作为父母的理解和寄语;“建设篇”主要收录“自我保护”“与人相处”“助人为乐”“学习分享”“应急处理”“诚实”以及“自信心的建立”等方面对女儿的引导、带教以及女儿的成长获得。在成长点滴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自我分析,整理出亲子教育以及亲子互动等方面的心得与体会。主要包括“焦虑篇”和“父母篇”两个主题。“焦虑篇”从两三岁孩子的分离焦虑分析到怕黑、怕鬼、怕生人的心理剖析,阐述孩子的胆小和不自信的原因,再由一个梦的思考挖掘其中存在的焦虑以及如何应对。“父母篇”则是在亲子教育中体会到的父母所应具备的生活态度与习惯系列,包括树立乐观、谦让、诚信、尊重与自重、别人家孩子的对比、指导员的说教、以理服人等)、探讨包容&纵容/不同的爱对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妈妈对比系列篇(电视里的妈妈/别人的妈妈/我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等,给当下父母一些建设性参考。
目录
部分 成长记录
学前小故事 3
初来乍到 3
慢慢长大 5
幼儿园的快乐 7
点滴记事 12
欢乐集锦 18
小学生的日常 21
慢半拍 21
挫折中成长 22
童年记事 26
豆蔻年华,矛盾升级 35
择校 35
点滴记事 37
青葱岁月 46
我的焦虑 48
中考前致女儿的两封信 50
青春寄语 57
吾家有女初长成 63
吾家有女初长成 63
起起落落 64
坚持就是胜利 69
提前录取 75
专业选择 77
善良的“姑姑” 78
快乐时光 79
你说我说 84
贴心小棉袄 96
十八岁寄语 101
第二部分 成长建设
自我保护 111
女儿当自强 111
言传身教 112
“暴力女生”的转变 114
“遇强不弱,遇弱不强” 114
快乐分享 115
“小气”变“大方” 115
“大姑娘”和“小姑娘” 116
舟舟的快乐分享 117
助人为乐 119
送老人回家 119
失而复得的车票 120
好“姑姑” 121
诚实与守信 125
旱冰场门票 125
“我脸红了” 127
“借”来的玩具 128
诚实 129
诚信 129
建立自信心 131
迟缓型孩子的慢适应 133
助教 134
课堂举手 134
唱歌 135
笛子 136
自信心的建立 136
与人相处 138
自己的东西要看好 138
合理拒绝 139
应急处理 142
第三部分 青春期的碰撞
愤青少年 147
女儿的愤慨 147
我的曾经年少时 150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52
青春期基本对策 154
冲突开始 156
自作多情 156
棉花糖和“死样” 157
汤包馆的不愉快 158
冲突升级 160
周末玩耍 160
游戏无限时 161
肚子不舒服 161
感冒在家 162
“都很生气!” 163
开不起的玩笑 164
背默单词 164
成绩下滑 165
都很烦 167
网络游戏 168
一封信 168
商定协议 169
终止协议 170
游戏自由 172
游戏结束 175
冲突缓和 177
因为手机 177
关电视引起的冲突 178
没话找话 180
青春期不可怕 181
第四部分 成长感悟
幼儿的分离焦虑 185
短暂别离 185
分离焦虑 186
缓解焦虑 188
胆小、怕生的孩子 190
怕黑、怕“鬼怪” 190
怕生 193
沟通 197
父母与孩子沟通 197
父母打孩子 206
“不打不成器” 206
理解不了的挨打 207
冲动的一巴掌 208
分数与成绩 213
分数很重要 213
99分的苦恼 214
成长更重要 215
父母言行 217
别人家的孩子 217
指导员 219
不抱怨 220
尊重 222
谦让 223
虚心 224
无须焦虑 224
发现美好 226
第五部分 爱的成长
纵容与包容 231
纵容 231
包容 233
纵容与包容的区别 234
世上只有妈妈好 236
电视剧里的妈妈 236
别人的妈妈 242
我的妈妈 248
足够好的妈妈 252
爱的成长 255
一只麻雀的故事 255
爱的真谛 257
爱的界限 258
爱的距离 260
爱的成长 261
成功的方向 263
笨鸟先飞 263
好玩的地方 264
先天与后天 265
勤能补拙 266
揠苗助长 267
人生遗憾 267
关于成功 268
后记 270
行车记 270
知道不知道 27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陪你长大——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育女心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豁然开朗”。之前,我总是被各种育儿理论和信息轰炸,一会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会儿又害怕自己太过溺爱,常常陷入一种“选择困难症”的焦虑之中。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的迷茫。作者以其专业的视角,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巧妙地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育儿建议,让我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她对于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比如关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她提出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让我明白了如何既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又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放任自流或者过度包办。书中对于“亲子沟通”的探讨,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常常以为,只要我多跟孩子说话,多给他们讲道理,就是有效的沟通了,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沟通是双向的,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她强调的“共情”和“非暴力沟通”的技巧,让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如何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审视自己原生家庭影响的过程。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父母如何打破代际创伤,如何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育儿挑战的思考,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自身的经历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育儿方式,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自我疗愈和积极改变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育儿地图”,为我指明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站点”,并提供了抵达这些站点的“交通工具”和“导航仪”。作者没有罗列一堆枯燥的理论,而是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娓娓道来,让我这位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的论述。她提出的“稳定而有爱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切发展的基础,这让我更加重视日常与孩子的互动质量,而不仅仅是表面的陪伴。她关于“如何回应孩子的疑问”的建议,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是缺乏耐心,而是缺乏方法。作者提供的引导式提问和开放式回答的技巧,让我学会了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书中的“挫折应对机制”的培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们总希望孩子一帆风顺,但现实是,挫折是成长的必修课。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如何从中学习,如何建立坚韧的品格。让我感到特别受用的是,作者在书中强调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她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完善,是最好的育儿策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茫然的摸索者,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和可靠的向导,能够更有信心、更有策略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评分《陪你长大》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份“育儿攻略”,让我在面对孩子成长的种种挑战时,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作者以其细腻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我曾经在如何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的问题上感到困惑,这本书为我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作者提出的“发掘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肯定”的方法,让我看到了让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的希望。她关于“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的建议,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扮演一个公正的调解者,引导孩子学会协商和妥协。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讨。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教导我们如何通过提问、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流畅而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它让我明白,育儿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乐趣的过程,而每一次的付出,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在阅读《陪你长大》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作者以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将育儿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转化为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延迟满足”的解读所吸引。在当下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和接受“等待”,对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至关重要。作者提出的具体方法,让我不再感到束手无策。她强调的“情绪锚定”理论,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沮丧时,我能够运用书中学到的技巧,引导他们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书中的案例分析,总是能触及我内心深处的痛点,并提供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例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竞争与合作”,作者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误区,并学会了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育儿描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其中的艰辛与挑战,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力量。作者的文字充满温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也让我这位父母在焦虑之余,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鼓舞。它让我明白,育儿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在这段旅程中的成长与升华。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温度的书,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育儿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重新认识了“陪伴”的真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忙于各种琐事,似乎很难挤出高质量的时间陪伴孩子。这本书让我明白,陪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在场,更是心灵上的连接。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互动,建立起深厚的亲子关系。她分享的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的策略,让我意识到,早期的亲密关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书中关于“游戏化学习”的理念,更是让我惊喜。我之前总觉得学习是枯燥的,而作者却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于孩子“挫折教育”的看法。她没有回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 resilienge(韧性),如何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站起来,并从中汲取经验。这与我之前一味地想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细腻,作者在描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时,都充满了母性的关怀和专业的洞察,读来令人心生温暖。它让我更加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让我更加确信,用爱和智慧去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评分《陪你长大》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耐心倾听我的育儿困惑,并给予我最真挚和实用的建议。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领我们去理解孩子,去接纳自己。我曾经在孩子的分离焦虑问题上感到非常头疼,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离开父母时的不适。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方案,让我明白,分离并非是断裂,而是循序渐进的过渡,而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关键。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的章节,让我看到了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关怀他人的希望。作者提供的具体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练习,让我在实践中找到了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有效途径。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书中强调了“积极反馈”的重要性。她告诉我们,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用肯定的语言去鼓励他们,比单纯地指出错误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这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语言模式,用更积极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温暖的人性关怀。它让我明白,育儿不仅仅是一项责任,更是一次充满爱的创造过程,而每一次的互动,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评分这本书仿佛是一剂温暖的良药,恰到好处地抚慰了我这位新手妈妈心中种种不安与焦虑。在孩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初期,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是该坚持原则还是适时放手,也不知道面对孩子的小脾气、小抱怨,究竟是该严厉管教还是温和引导。这本书的作者,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以她多年的专业经验和作为一位母亲的真切感悟,为我点亮了前行的灯。她没有给出僵硬刻板的育儿模板,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让我惊喜的是,她提出的许多观点,颠覆了我之前一些约定俗成的育儿观念,比如关于“哭闹”的解读,让我不再视孩子的哭声为洪水猛兽,而是理解其背后可能隐藏的需求和情绪表达。她强调的“同理心”和“积极倾听”,更是让我意识到,真正有效的沟通并非说教,而是用心去倾听和理解。读到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亲子界限的部分,我豁然开朗,原来清晰的界限并非是阻碍亲密,反而是增进信任的基石。她用生动的案例,告诉我如何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让孩子既感受到安全感,又能学会独立和负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平实而富有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仿佛一位知心的朋友在与我促膝长谈,分享着她的人生智慧和育儿经验。每次翻开它,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信心,让我更从容、更有温度地陪伴孩子走过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它帮助我摆脱了“完美父母”的执念,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放松、更真实的心态来面对育儿。我曾经总是试图做到最好,害怕犯任何错误,结果反而让自己身心俱疲,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真实”和“接纳”,她鼓励我们认识到,父母也不是完美的,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更是建立自信的关键。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她提供的引导孩子提问、鼓励孩子探索不同视角的技巧,让我看到了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希望。这远比简单地灌输知识来得重要得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亲子阅读”的探讨。作者不仅仅是推荐阅读的书目,更重要的是,她教导我们如何将亲子阅读变成一种充满互动和乐趣的体验,如何在故事中引导孩子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这让我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心灵的滋养和情感的交流。在处理孩子“叛逆期”的问题上,这本书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作者没有将孩子的反抗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理解其背后的成长需求,并提供了一系列温和而坚定的应对策略,让我能够更冷静、更有智慧地处理这些挑战。读这本书,感觉就像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对话,她不仅在育儿方面给了我指引,更在自我成长方面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场关于自我成长的旅程,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和行为模式。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的真诚所打动,她毫不掩饰地分享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惑,以及她是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这种坦诚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和我一样,在育儿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的自己。书中关于“父母的自我情绪管理”的章节,让我警醒。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只是父母内心焦虑和压力的投射。如果父母自己情绪不稳定,又如何能指望孩子能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呢?作者提出的“正念育儿”概念,对我而言是全新的启发。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如何在育儿的压力下保持平和,如何将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她提供的具体练习方法,虽然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实践,但其潜在的力量让我充满期待。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她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亲子互动中的微妙之处,并给出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这不仅帮助我理解孩子的行为,更让我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回应方式,从而改变亲子关系的动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孩子的成长,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去引导、去与孩子共同成长。它让我明白,育儿并非是简单的“养育”,而是一个持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爱与智慧。
评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以其专业的心理咨询视角,深入剖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动机。我曾经对孩子的一些“怪异”行为感到不解甚至担忧,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这些行为只是孩子在探索世界、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书中关于“鼓励孩子表达情绪”的章节,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压抑孩子的情绪,而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表达。作者提出的“情绪词汇”的教学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并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而不是用哭闹或发脾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建立高质量的亲子时光”的建议。作者强调,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互动的质量。她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为孩子创造宝贵的亲子时刻,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地应对孩子成长的家长,而是成为了一个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能够与孩子一同探索、一同成长。它让我明白,理解是沟通的桥梁,而爱是连接一切的纽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