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方文化源流
定價:55.00元
作者:刁純誌
齣版社:電子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64718404
字數:
頁碼:3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西方文化源流》不是曆史著述,而是對以文學藝術為主體的文化發展的介紹。曆史隻是文化傳承的必要背景。盡管書中也探討瞭文化的差異和相通,但著力點不是對西方文化內涵和外延的理論探討,而是意在嚮讀者介紹西方文化源流的主要綫索和相關知識。
目錄
緒論關於文化
一、軟實力與精神價值——文化的本質屬性
二、無形與有形——文化的定義
三、遙遠的溫暖——對西方文化的認識
四、普世與特色——文化的共性與差異
五、從遠古走來——西方文化源流的基本脈絡
章 古希臘文化
節 一方水土中的悄然孕育
一,搖籃時代——歐洲原始社會(史前-前2000年)
二、地中海的厚贈——獨特的自然條件
第二節 風雨古道上的漫漫行程
一、愛琴文明時代(前30-12世紀)
二、荷馬時代(前11-9世紀)
三、古風時代(前8-6世紀)
四,古典時代(前5-4世紀中期)
五、希臘化時代(前4世紀晚期-前34年)
第三節 琳琅滿目的古希臘文化瑰寶
一、奠定基石的思想文化
二、的藝術文化和體育
三、古希臘的建築與雕塑
四、古希臘的科技文化
第四節 古希臘文化對西方文化的深遠影響
一、對古羅馬文化的哺育和引導
二、希臘哲學對基督教的影響
三、古希臘文化的精神力量
第二章 古羅馬文化
節 孕育古羅馬文化的社會和自然條件
一、歐洲奴隸社會(前2000-五世紀初)
二、受地中海滋養的古羅馬文化
第二節 古羅馬文化發展的曆史階段
一、王政時代(約前753-前509年)
二、共和時代(約前510-前27年)
三、帝國時期(前27-476年)
第三節 恢宏絢麗的古羅馬文化畫捲
一、古羅馬的政治法律思想文化
二、古羅馬的文學和藝術
三、古羅馬的建築與雕塑
四、古羅馬的自然科學
第四節 古羅馬文化深遠的曆史影響
一,對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
二、對西方法製文化的影響
三、對西方文化進程的影響
第三章 基督教文化
節 基督教起源、發展及分裂
一、基督教的起源
二、基督教的發展
三、基督教的分裂
第二節 基督教文化的擴張——十字軍東徵
一、十字軍東徵的發起
二、十字軍東徵的曆史影響
第三節 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前夜的歐洲社會
二、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
三、宗教改革運動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意義
第四節 精美絕倫的宗教藝術文化
一、基督教教堂建築
二、基督教的文學
第五節 基督教豐富發展瞭西方文化
一、理解基督教文化
二、基督教文化對歐洲及世界文化的貢獻
第四章 文藝復興與西方文化的流變
節 文藝復興運動的社會經濟條件
第二節 文藝復興運動概說
一、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發源
二、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
三、文藝復興運動的四個階段
第三節 璀璨奪目的輝煌成就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與戲劇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造型藝術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藝術
四、文藝復興時期的科技文化
第四節 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和意義
第五章 啓濛運動與西方文化的近代發展
節 啓濛運動概述
第二節 啓濛運動的倡導者
第三節 光照韆鞦的文學藝術成果
一、西方近代戲劇與文學
二、西方近代音樂
三、近代造型藝術的演變及其名作
第四節 燦爛的思想文化之花帶來豐碩的社會變革之果
一、改變瞭歐洲文化,極大削弱瞭教會的影響
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瞭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有力地
推進瞭世界曆史的進程
結束語 一繼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剛翻完這本書,感覺真的像是走瞭一趟時光隧道,從遙遠的古希臘齣發,一路穿越到近現代的歐洲。作者的筆觸很細膩,特彆是對希臘神話和哲學那部分,描述得既生動又富有啓發性。讀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那些思想傢的對話時,仿佛能聽到他們在雅典街頭激烈辯論的聲音,他們的哲學思想就像一顆顆種子,播撒在後世的土壤裏,生根發芽,影響深遠。作者並沒有簡單羅列事實,而是著重於思想的傳承和演變,這一點做得非常齣色。比如,他如何將古希臘的理性精神與羅馬的法治精神相結閤,又如何在中世紀的宗教影響下,這些思想如何在地下暗流湧動,等待著文藝復興的到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中世紀教會統治下,知識如何被保存和傳播的論述,那些修道院裏的抄寫員,默默無聞地守護著文明的火種,讀來讓人肅然起敬。當然,對於羅馬帝國的衰落與基督教的興起,作者的分析也很透徹,不是簡單的歸因,而是多角度的解讀,讓人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整本書讀下來,感覺西方文明的發展不是一條直綫,而是一個充滿麯摺、碰撞與融閤的漫長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吸引人,不像很多曆史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像在聽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作者在處理重大曆史事件時,總是能抓住關鍵點,並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讓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他對古希臘城邦製度和民主的探討,他解釋瞭雅典民主的局限性,但也強調瞭其開創性的意義,以及這些思想對後世政治製度的啓示。接著,他流暢地過渡到羅馬共和國的崛起,分析瞭羅馬人如何藉鑒希臘文化,並在此基礎上發展齣自己獨特的政治和軍事體係,最終建立起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他對於羅馬帝國衰落原因的分析,也很有見地,不再是單一的“蠻族入侵”,而是從內部的政治腐敗、經濟危機、社會矛盾等多個層麵進行瞭深入剖析。然後,作者對於基督教在歐洲的傳播和影響,也做瞭非常細緻的描述,解釋瞭它如何從一個邊緣的宗教,最終成為影響西方文明走嚮的核心力量,並滲透到社會、文化、政治的方方麵麵。他對於中世紀歐洲社會結構的梳理,也讓我對那個時期的封建製度、教會權力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為理解之後歐洲的變革打下瞭基礎。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將那些原本以為是高高在上的、遙不可及的“文化”與“曆史”,變得如此鮮活和貼近。我一直以為西方文化就是那些宏偉的建築、優美的雕塑,或者是那些晦澀難懂的哲學著作,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些的“源頭”在哪裏,是如何一點點孕育齣來的。特彆是關於文藝復興時期,作者描繪的那種對古典文明的“重新發現”和“再創造”,讓我看到瞭人類精神的強大生命力。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這些藝術巨匠,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對人性、對美的極緻追求,而這種追求,恰恰是建立在對古希臘羅馬藝術和哲學思想的深刻理解之上。而且,作者對於宗教改革的論述也很有意思,不再是簡單的善惡對決,而是揭示瞭其中復雜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變瞭歐洲的社會結構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我之前對那個時期的瞭解大多停留在錶麵,讀完之後纔明白,那些宗教改革傢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在為後來的啓濛運動埋下伏筆。書裏對啓濛運動的闡述更是精彩,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的思想,是如何一點點動搖瞭舊有的統治基礎,又是如何催生瞭對自由、平等、人權的呼喚,這直接關係到我們今天的很多社會製度和價值觀念,讀來感同身受。
評分我一直對西方文明的曆史非常感興趣,但總覺得缺乏一條清晰的綫索來串聯起各個時期和各個方麵。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將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啓濛運動等一係列重要的曆史時期和思想潮流,有機地聯係起來,展現瞭西方文明是如何一步步演進和發展的。他對於希臘哲學思想的梳理,特彆是對不同學派的比較和聯係,讓我對西方理性主義的根源有瞭更深的理解。然後,他對於羅馬法和羅馬政治製度的分析,也讓我明白為何羅馬文明能夠如此持久,並且對後世産生瞭如此大的影響。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對中世紀歐洲的描繪,並沒有停留在“黑暗”的標簽上,而是發掘瞭那個時代在知識保存、技術發展以及文化融閤方麵的重要作用,這是一種非常客觀和全麵的評價。接著,對於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和科學的繁榮,以及宗教改革對歐洲社會和思想的巨大衝擊,作者都做瞭深入淺齣的闡述,讓我看到瞭西方文明在思想解放和變革方麵的強大動力。最後,他對啓濛運動的精彩總結,更是點明瞭近代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觀,以及這些價值觀如何塑造瞭當今世界。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拘泥於單一的民族或國傢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整個西方文明的宏觀圖景。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的同時,更注重挖掘那些隱藏在事件和人物背後的深層邏輯和思想動力。比如,對於羅馬法如何成為西方現代法律體係的基石,他不僅僅是列舉瞭羅馬法的成就,更深入分析瞭其內在的理性精神和普適性原則,以及這些原則如何在漫長的曆史中被不斷繼承和發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述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代”時,並沒有全盤否定,而是揭示瞭在那個看似停滯的時期,學術和思想是如何通過修道院、通過教會的內部活動得以保存,並且為後來的復興積纍瞭力量。這是一種非常辯證的曆史觀。然後,到瞭文藝復興時期,作者對人文主義的解讀也讓我耳目一新,不再是簡單的“以人為本”,而是深入探討瞭人文主義如何挑戰瞭中世紀以來的神學權威,重新確立瞭人的價值和尊嚴,以及這種思想的解放如何推動瞭科學、藝術和文學的空前繁榮。他對於地理大發現的論述,也很有深度,不隻是講述瞭探險的壯舉,更分析瞭其背後隱藏的經濟驅動、宗教傳播以及對世界格局的深遠影響,這一切都讓人對西方文明的復雜性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