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大傢小書 中西之交(精) 9787200129830

(正版) 大傢小書 中西之交(精) 978720012983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樂民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文化
  • 中西交流
  • 大傢小書
  • 普及讀物
  • 文化史
  • 曆史文化
  • 精選
  • 正版
  • 少兒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竹雲風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29830
商品編碼:2972853515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大傢小書 中西之交(精)

定價:38.00元

作者:陳樂民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2001298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從東方經驗凝視西學因素,從西洋哲學反觀故有文明

內容提要


目錄


輯一

從比較到——對中西交流的一些看法
中西文化之交相格義之學
中西文化思想史之再觀察
中西文化交流之不平衡與前瞻
曆史與展望——中、西(歐)交流發展之我見
明清之際天主教耶穌在華活動的“三起三落”
湯若望
方圓難周
兩漢與歐洲之交
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不速之客
關於18世紀西歐天主教內有關中國禮儀的一個“新發現”
徐光啓、利瑪竇及17世紀中西文化會通與衝突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東西之交》:一部橫跨文明對話的宏大史詩 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不同文明的相遇與交織,是塑造世界格局、推動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從古老的絲綢之路到現代的全球化浪潮,每一次文明的碰撞都孕育著新的思想、新的技術、新的藝術,也帶來瞭挑戰與變革。而《東西之交》,正是這樣一部深刻探討東西方文明互動曆史的鴻篇巨製,它以宏大的視野、嚴謹的考證,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文明交流畫捲,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觸摸古今,理解我們今日世界形成的曆史根源。 曆史的脈絡,文明的鏡鑒 《東西之交》並非一本簡單的曆史羅列,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東西方文明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復雜過程。本書著力於梳理和分析那些關鍵性的節點和事件,它們如同曆史洪流中的礁石,既阻礙瞭前行的步伐,也成為瞭文明碰撞的催化劑。 從早期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到地中海的航海傳奇;從佛教東傳的文化融閤,到文藝復興時期對東方技藝的藉鑒;再到近代科學技術的傳播,以及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互鑒與衝突,本書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生動的呈現。作者並非將東西方文明視為兩個獨立、封閉的個體,而是深刻地認識到,它們自古以來便在一種動態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中發展。每一次交流,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可能帶來顛覆性的變革,也可能引發深刻的誤解與隔閡。 深度的剖析,智慧的啓迪 《東西之交》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滿足於描述事實,更緻力於探究事實背後的動因、機製與深遠影響。書中不乏對政治、經濟、宗教、哲學、藝術、科技等多個維度的細緻考察。 在政治層麵,本書探討瞭東西方帝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貿易政策、軍事衝突如何塑造瞭地緣政治格局。例如,書中對漢朝與羅馬帝國雖然未能直接接觸,但通過中亞的貿易網絡形成的間接聯係的分析,就極具啓發性。它揭示瞭即使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跨區域的互動也能夠産生深遠的影響。 在經濟層麵,絲綢、香料、瓷器等商品的流動,不僅改變瞭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更推動瞭生産技術的革新和商業模式的演變。本書對這些貿易路綫的形成、商品的傳播以及對沿綫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瞭詳盡的分析。 在宗教與哲學層麵,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基督教在東方的早期探索,以及伊斯蘭文明對西方思想的貢獻,都展現瞭精神層麵的深刻互動。作者細緻地描繪瞭這些思想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適應、變異與融閤,以及它們如何豐富瞭人類的精神世界。 在藝術與科學層麵,從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到西方科學精神的傳播與發展,再到東西方在建築、繪畫、音樂等領域的相互藉鑒,本書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書中對西方早期科學發展中對阿拉伯數學和天文學知識的吸收,以及中國古代繪畫對西方風景畫發展的影響,都提供瞭鮮活的案例。 敘事的魅力,思想的盛宴 《東西之交》在宏大的敘事框架下,不乏引人入勝的細節和生動的人物。作者通過對曆史事件的細緻還原,以及對重要曆史人物思想和行為的深入剖析,使得冰冷的曆史數據變得鮮活起來。無論是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還是玄奘西行求法的傳奇,亦或是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經曆,這些具體的個案都為宏大的曆史敘事增添瞭血肉和溫度。 本書還特彆關注瞭那些處於文明交匯前沿的人物——探險傢、商人、傳教士、學者、藝術傢等等。他們是文明交流的先行者和實踐者,他們的經曆本身就構成瞭精彩的故事。通過他們的視角,《東西之交》為我們呈現瞭當時社會的風貌、人們的觀念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艱難與樂趣。 更為重要的是,《東西之交》不僅僅是在迴顧過去,它更試圖從曆史中汲取智慧,為我們理解當下的世界提供深刻的洞見。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激烈。本書所揭示的過去文明交流的經驗與教訓,對於我們如何處理當代的文化衝突、促進文明對話、構建和諧世界,具有極其重要的藉鑒意義。 對未來的思考,對人類的啓迪 《東西之交》引領我們思考,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哪些是共通的普適價值,哪些是獨特的文化印記?如何在尊重和保護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又能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和學習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如何避免文明交流中的誤解、偏見和衝突,而是將其轉化為增進理解、促進閤作的契機?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超越狹隘民族主義和文化中心主義的宏觀視角。它讓我們看到,人類文明並非一條孤立發展的單行道,而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東西方文明的互動,是人類共同曆史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塑造瞭我們的過去,也正在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東西之交》以其深厚的學術底蘊、生動的敘事技巧和前瞻性的思想深度,為讀者開啓瞭一扇通往理解人類文明演進奧秘的大門。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著作,每一次閱讀,都會帶來新的思考和更深的感悟。對於那些渴望瞭解人類文明共同發展曆程,並從中汲取智慧,以應對未來挑戰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它不僅是一段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啓迪。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中西之交》的過程,就像在時間的長河中進行瞭一次引人入勝的探索。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帶領我穿越瞭幾個世紀,親曆瞭東西方文明從最初的懵懂相遇到逐漸深入的互動。我看到瞭彼時中國社會在麵對西方文明衝擊時的復雜心態:既有對新奇事物的嚮往,也有對自身傳統文化的堅守,更有對國傢前途的憂慮。書中的細節描繪十分到位,無論是那些描繪異域風情的文字,還是對當時士人思想轉變的刻畫,都栩栩如生。我仿佛能聞到彼時港口城市的潮濕空氣,聽到傳教士們用生硬的漢語傳授知識的聲音,感受到知識分子們在接受新思想時內心的掙紮與彷徨。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預設一個清晰的“好”與“壞”,而是展現瞭文明交流中固有的復雜性與多麵性,包括成功的融閤,也包括不被理解的隔閡,甚至是衝突。這種客觀而審慎的態度,讓這本書更具史學價值和思想深度,也讓我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

《中西之交》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相當深遠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中國與西方文明接觸的漫長曆程,並不僅僅是近代史上的某一個斷點,而是有著更早、更復雜的起源和演變。作者在敘述中,並沒有迴避那些充滿爭議和矛盾的細節,反而以一種冷靜而客觀的筆觸,將它們一一呈現。我看到瞭西方先進科技和思想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也看到瞭中國文化如何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西方。書中的人物群像刻畫得非常成功,無論是那些積極擁抱新知的開明人士,還是那些固守傳統的保守派,他們的形象都飽滿而真實,讓我能夠理解他們各自的立場和動機。最令我震撼的是,作者揭示瞭這種交流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充滿瞭誤解、偏見、甚至是殘酷的鬥爭。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每一次文明的交匯,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它提醒我們,在看待曆史問題時,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思考,不能簡單地用現代的價值觀去評判過去。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徹底顛覆瞭我之前對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些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這種交流是近代以後纔真正開始,但《中西之交》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早在幾個世紀前,兩個文明就已經開始瞭若隱若現的互動,而且這種互動 far more complicated than I imagined. 作者的敘述非常吸引人,他沒有采用枯燥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將曆史人物的命運、思想的碰撞、社會的變遷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細節的描寫,比如那些關於瓷器、絲綢、茶葉在西方引起的轟動,以及西方傳教士們在中國遇到的種種睏難和趣事。這些生動的細節,讓冰冷的曆史瞬間變得有血有肉。我感觸最深的是,作者展現瞭文化交流的復雜性,它不是簡單的“先進”與“落後”的二元對立,而是充滿瞭相互適應、誤讀、融閤甚至排斥的過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文化自信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

這本《中西之交》帶我走進瞭一個充滿張力與融閤的時代。讀完之後,我腦海裏仿佛縈繞著無數曆史的剪影,那些遠渡重洋的水手、西學的傳教士,以及在新舊思想的碰撞中苦苦尋覓齣路的士大夫們,他們的身影在字裏行間鮮活起來。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個體命運交織在一起,讓我深刻感受到時代洪流中每個人的掙紮與選擇。尤其是關於文化傳播的論述,並非單嚮度的接受或排斥,而是充滿瞭相互試探、藉鑒甚至誤解的復雜過程。那些關於天文、曆法、醫學、藝術的交流,不再是枯燥的知識點,而是鮮活的人物故事,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具體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它讓我看到,曆史並非早已注定的劇本,而是在無數偶然與必然中,由無數個體的行為共同書寫的。讀完這本書,我對於“文明交流”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器物層麵的交換,更是觀念、思維、價值觀的深刻影響與重塑。

評分

《中西之交》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思考遠不止於曆史事件本身。作者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審視瞭東西方文明在漫長歲月中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過程。我被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交流的細緻描繪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無論是科學技術的傳播,還是思想觀念的滲透,抑或是藝術風格的藉鑒,都充滿瞭復雜而微妙的張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人物時,展現齣的深刻同情和理性分析。他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努力去理解他們身處的時代背景,他們所麵臨的睏境,以及他們做齣的選擇。書中的論述,讓我認識到,文明的交流從來都不是單嚮的輸送,而是一個動態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充滿瞭創造與碰撞,也充滿瞭誤解與失落。讀完這本書,我對於“文化”的定義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傳統的繼承,更是與外來文明的互動中不斷發展、創新的過程。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發展脈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