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通信前沿技术丛书(附CD-ROM光盘一张)
定价:32.00元
作者:中兴通讯《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编写组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121008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开始,依次对CDMA的原理及规划优化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介绍,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蜂窝移动通信基础、CDMA技术简介、CDMA网络规划、CDMA网络规划专题、CDMA网络优化、CDMA网络优化专题、CDMA网络仿真、干扰、CDMA网络规划优化软件介绍。
以实例的方式进行介绍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顺,图文并茂。
本书可供CDMA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 1 章 蜂窝移动通信基础
1.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2 蜂窝概念
1.3 无线传播基础理论
1.4 无线传播模型
1.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天线
第 2 章 CDMA技术简介
2.1 CDMA技术的发展
2.2 扩频通信
2.3 CDMA关键技术
2.4 CDMA系统信道结构
2.5 CDMA扩频序列
第 3 章 CDMA网络规划
3.1 网络规划流程
3.2 覆盖规划
3.3 容量规划
3.4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5 组网单元选用
3.6 工程实践经验
第 4 章 CDMA网络规划专题
4.1 直放站的规划设计
4.2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
4.3 多扇区组网
4.4 特殊覆盖需求的解决方案
4.5 多载频网络解决方案
第 5 章 CDMA网络优化
5.1 概述
5.2 网络优化内容
5.3 网络优化数据的来源
5.4 网络优化数据分析方法
第 6 章 CDMA网络优化专题
6.1 终端接入问题
6.2 话音质量问题
6.3 掉话问题
6.4 数据业务问题
第 7 章 CDMA网络仿真
7.1 概述
7.2 基本知识
7.3 传播模型校正
7.4 无线网络仿真设计流程
7.5 无线网络仿真设计质量评估
7.6 仿真在规划优化中的应用
第 8 章 干扰
8.1 干扰的分类
8.2 干扰对覆盖的影响
8.3 干扰对容量的影响
8.4 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
8.5 干扰排查
第 9 章 CDMA网络规划优化软件介绍
9.1 ZXPOS T1
9.2 ZXPOS A1
9.3 ZXPOS O1
9.4 ZXPOS S1
附录A 中兴通讯CDMA 2000移动通信系统
附录B 中兴通讯CDMA精品网络解决方案
附录C 中兴通讯3G CDMA 2000解决方案
附录D 中兴通讯GOTA集群业务解决方案
附录E 缩略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给我一种渐入佳境的阅读体验。起初翻阅时,对某些涉及物理层和信道编码的章节感到有些吃力,公式和数学推导占据了较大的篇幅,这表明作者对技术细节的把握极其精准,没有丝毫含糊。然而,一旦跨越了这部分基础的“硬骨头”,后续关于网络架构设计、容量规划以及干扰抑制的章节,就显得条理清晰,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阐述容量规划时,引入了一些基于实际业务负荷的模型,而非单纯基于理论最大值的估算,这极大地提升了该部分内容的工程价值。这种由基础理论扎实铺垫,再逐步过渡到宏观系统设计的写作手法,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需求,选择性地深入阅读不同章节。对于我这种希望快速回顾并查漏补缺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设计非常友好,可以迅速定位到需要加强的知识盲区,而不需要被冗余的背景信息拖慢节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排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下了真功夫的专业书籍。 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前言部分,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开篇就将CDMA技术在整个移动通信发展史中的地位做了清晰的界定,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指引。虽然我手头还没有完全展开细读核心章节,但从目录结构来看,其内容的覆盖面相当广阔,从基础的原理分析到实际的网络部署策略,似乎都有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对一些前沿技术的提及,比如如何在高密度用户环境下进行资源调度优化,这部分内容对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组研究方向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此外,附带的光盘也是一个亮点,通常这类技术书籍附带的光盘会包含一些仿真工具或者更详细的实验数据包,这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路径来说至关重要,希望里面的内容能真正如期待般实用,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一些无人问津的文档。整体来说,从初步的翻阅感受来看,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非常值得业内人士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收藏和深入研究。
评分从排版风格和用词选择来看,这本书显然是面向具备一定通信工程基础的读者群体的。它很少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几乎每一句陈述都力求精确和信息密度最大化。在讨论软容量扩展策略时,书中对不同优化工具和管理平台的功能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这种“工具箱”式的介绍,对于设备选型和系统集成工作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描述某些优化指标的选取时,往往会追溯到其背后的商业目标和用户体验曲线,这使得技术优化不再是孤立的工程行为,而是与商业效益紧密结合的战略决策。举例来说,书中探讨了如何平衡覆盖范围与系统容量之间的矛盾,这种权衡的艺术,正是衡量一个高级工程师水平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浓缩了多年实践智慧的“工程师修炼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技术手册的期待往往是基于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在介绍CDMA网络优化策略时,似乎并未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理论复述上,而是着重探讨了在真实运营商网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那些“疑难杂症”。比如,关于掉线率(Drop Call Rate)的优化,我看到章节中详细剖析了多种可能导致掉线的底层机制冲突,并提出了多层次的排查与解决框架。这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分析方法,对于一线维护工程师而言,简直是福音。我个人比较欣赏作者在论述切换(Handoff)性能优化时的那种务实态度,他没有仅仅罗列各种切换算法的优缺点,而是结合了扇区覆盖不均、功率控制不当等具体场景,给出了量化的优化建议。这种“实战经验的提炼”是很多学院派著作所欠缺的。虽然现在5G、6G已经成为热点,但鉴于全球仍有大量CDMA基础设施在稳定运行,掌握其深层优化技巧,确保现有网络质量,仍然是通信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这本书显然是这方面的权威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沉稳且厚重,散发着一股浓厚的专业气息。我特地研究了一下它对特定干扰源处理的章节,作者不仅列举了常见的同频干扰、邻频干扰,还深入剖析了来自非通信源的脉冲干扰对CDMA系统同步能力的影响,这一点是很多主流教材常常忽略的角落。这种对“边缘情况”和“罕见故障”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附带的光盘(尽管我尚未能完全测试其全部功能)在内容介绍中提到了包含一套基于MATLAB的性能仿真脚本框架,如果这个框架足够灵活可配置,那么对于希望进行学术研究或定制化验证的同行而言,其价值将是几何级的增长。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介绍新技术,而在于如何将既有技术打磨到极致,使其在复杂的真实环境中保持最优性能。对于任何致力于维护或升级现有CDMA网络的团队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压舱石”级别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