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90.00元
售价:63.0元,便宜27.0元,折扣70
作者:范航清,刘文爱,曹庆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030338099
字数:410000
页码:26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99kg
《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究记录危害广西红树林的害虫及害螨共32种,摸清主要害虫,如广州小斑螟、毛颚小卷蛾等10余种主要害虫在广西的发生、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和总结多种广西红树林害虫天敌,并对部分天敌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分别从室内毒力测定、林间施药、灯光、机械与物理措施、虫霉菌治理等方面开展虫害的防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树林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建立广州小斑螟等8种主要害虫的监测技术和预报方法、广西红树林害虫GIS信息系统。此外,书中还探讨异常气候、降雨、水淹、树高、红树林土壤、植物次生物质、天敌、植物叶片解剖结构、海岸景观、人为活动、红树林群落的复杂度、外来红树林树种、外来滨海陆生树种等因素对红树林虫害的可能影响,讨论红树林虫害对红树林繁衍、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可作为红树林、森林保护、林业、生态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为一名在生物防治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我对《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这本书的研究方向十分感兴趣。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环保的害虫防治新途径,而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湿地环境,其内部的生物资源和相互作用网络,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防治潜力。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对广西地区红树林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进行深入的调查和鉴定,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初步评估。此外,书中关于“生物生态特性”的探讨,能否为我们开发新的生物农药或改进现有的生物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例如,了解害虫的趋化性、感官系统等,是否能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诱捕剂,或者更精准的释放策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具有原创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红树林保护中的应用贡献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沿海生态保护的业余研究者,我对《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这本书的出版一直充满期待。尽管我尚未能拿到这本书,但我从书名中足以窥见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红树林作为我国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其健康发展关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平面上升的抵御以及渔业资源的繁衍。而栖息于其中的害虫,无疑是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我相信,这本书的作者定然深入剖析了这些害虫的生命周期、繁殖习性、食性偏好,以及它们如何与红树林植被、其他生物群落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的生态学研究,更是为我们理解和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广西地区特有的红树林害虫种类,并揭示其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生态旅游爱好者,每年都会去广西的沿海城市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其中,红树林湿地是我必去打卡的地方。每次漫步在红树林中,我都会惊叹于那独特的红树林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我也曾留意到一些红树林区域出现叶片被啃食、树木生长不良的现象,当时就隐隐担心是否是病虫害在作祟。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欲。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可能对红树林造成危害的害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罪行”,并能附上清晰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认识它们。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普及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知识,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了解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以及普通人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如何避免对红树林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共同守护这片绿色的宝藏。
评分我对自然保护和环境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对我国重要生态系统的研究。红树林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如海岸带防护、净化水质、固碳释氧等,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然而,任何生态系统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害虫的侵扰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直接指向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害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在广西红树林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种类,并且能够详细阐述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它们是如何在红树林环境中生存、繁衍,以及对红树林植被造成具体影响的。更令我期待的是书中关于“综合防治技术”的部分,我希望这部分内容能够超越传统的防治手段,提供更多创新性的、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解决方案,能够真正做到在控制害虫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沿海地区经营苗木基地的人来说,树木的健康生长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的基地并不直接种植红树林,但对病虫害的防治经验是有共通之处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中关于“综合防治技术”的部分。在我的实践中,单一的化学防治手段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对环境的污染、对益虫的误伤,以及病虫害的产生抗药性。因此,我非常期盼书中能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防治方案,能够整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介绍理论上的防治策略,更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比如针对特定害虫的生物防治剂选择、诱捕器的制作与使用、以及对环境因素的调控建议等,能够让我借鉴到一些有益的经验,为我的苗木基地提供新的防治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