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和孩子一起学成功习惯
定价:15.00元
作者:梁志援作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440501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是有秘诀的,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谈论成功,有些人甚至把成功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为了让青少年能达到真正的成功,梁志援编写的《和孩子一起学成功习惯》参考当代*负盛名的成功学大师斯蒂芬·R·柯维所倡导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而设计,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练习和故事来帮助青少年学习七个成功的秘诀。
内容提要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经济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这个复杂的世界存在一些成功的定律和法则,它们默默地支配世界的运行,几乎涵盖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和孩子一起学成功习惯》选取了成功人士为认可的七大习惯,让青少年了解复杂世界的背后,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帮助他们明智地穿越人生的道路。1.操之在我——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真正”主人;2.确立目标——订立清晰、可行及有效的目标;3.要事先做——先做重要的事情和戒除拖延陋习;4.利人利己——“我赢、你赢”才是人际关系的*模式;5.双向沟通——先理解别人,然后让别人理解自己;6.团队合作——学习与别人合作来取得更大的收获;7.均衡发展——在各方面持续不断进步来达到均衡的成功。
目录
课 什么是成功习惯?(上)
第2课 什么是成功习惯?(下)
第3课 成功习惯(一):操之在我(上)
第4课 成功习惯(一):操之在我(下)
第5课 成功习惯(二):确立目标(上)
第6课 成功习惯(二):确立目标(下)
第7课 成功习惯(三):要事先做(上)
第8课 成功习惯(三):要事先做(下)
第9课 成功习惯(四):利人利己(上)
0课 成功习惯(四):利人利己(下)
1课 成功习惯(五):双向沟通(上)
2课 成功习惯(五):双向沟通(下)
3课 成功习惯(六):团队合作(上)
4课 成功习惯(六):团队合作(下)
5课 成功习惯(七):均衡发展(上)
6课 成功习惯(七):均衡发展(下)
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目录
作者介绍
梁志援,思聪少年思维训练课程(.youngthinker.)总监,先后就读于香港理工学院(即现今香港理工大学)及澳门东亚大学(即现今澳门大学),获财务管理、市场学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具多年少年思维训练及儿童计算机教育经验,为香港计算机学会、英国特许市场学会、香港计算机教育学会及香港网上教育学会会员。
梁先生致力于研究通过计算机科技、心理学、教练技术、体验式学习及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来培训新一代的儿童及青少年,曾修读多项世界的培训课程来学习思维方法、历奇教学、潜意识运作、心灵转化等技巧,阅读过数以千计的相关书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仿佛找到了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秘密基地”。它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实用、可操作的建议,让我能够立刻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过去常常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这本书则鼓励我,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不会立刻上前帮忙,而是会问他:“你觉得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然后,根据他的回答,再一步一步地引导他,让他体会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种方式,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书中还提到了“情绪管理”,这一点对我来说也非常重要。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背后,是他们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技巧,帮助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画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去疏导。我尝试着在孩子生气时,引导他画出自己的“生气模样”,然后和他一起讨论,如何让“生气模样”变得开心起来。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情绪的表达,也让他学会了如何自我安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培养孩子的成功习惯,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在教育孩子上走了多少弯路。我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认为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却很少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作者在关于“目标设定”的章节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让我学会如何引导孩子将遥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行的小任务,并且在完成每一个小任务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我记得我的孩子之前曾经想学习一种新的乐器,但很快就因为觉得太难而放弃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我当时的做法是直接给他一大堆练习曲,让他不知所措。而这本书教我的是,可以先从简单的几个音符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并且在每次练习后,和他一起复盘,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就感,也培养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的技巧,我发现这些技巧不仅适用于孩子,也同样适用于我。我们一起制定家庭周计划,列出每天的待办事项,然后一起完成。这样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也让我感觉我们是一个高效的团队。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反复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我开始尝试每天花时间,放下手机,全身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我发现,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时,他会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也更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变,更是对亲子关系的深刻反思和重塑。
评分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过去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陷入一种“应该”的模式,总觉得孩子应该听话,应该优秀,应该怎样怎样。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闪光点。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理解的方式,引导家长去发现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而不是一味地去外界施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我激励”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如何激励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让他们成为自己成长的“发动机”。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方法,比如,让孩子自己去设定一些小目标,并且在完成目标后,给自己一些“惊喜”的奖励。我发现,当孩子能够自我激励时,他们的学习动力会大大增强,而且学习过程也会变得更加主动和快乐。此外,书中关于“独立思考”的培养,也让我非常受用。我过去常常习惯性地给孩子提供答案,而这本书则鼓励我,如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如何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去寻找答案。我发现,当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后,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开阔,也更有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命令者”变成了一个“引导者”,从一个“焦虑者”变成了一个“陪伴者”。它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爱的可能性。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作者简直就是一位育儿的“魔法师”,她用最简单、最生活化的语言,拆解了“成功习惯”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并将其变成了我们每个家庭都可以轻松实践的工具。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合作精神”的培养。我过去一直认为,孩子之间的竞争是好事,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但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合作同样重要,甚至在很多时候,合作比竞争更能取得成功。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家庭活动,鼓励全家人一起参与,共同完成目标。例如,我们一起制作家庭“梦想墙”,将我们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可视化,然后一起努力去实现。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此外,书中关于“反思与总结”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忙于推进下一个任务,却忽略了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本书教我,如何引导孩子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停下来思考,从中学习到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这样的习惯,让孩子变得更加善于总结经验,也更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本书,真的像一位老朋友,在我迷茫时给我指引,在我疲惫时给我力量。
评分这本书真是打开了我带孩子学习新世界的一扇大门,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一直以为培养孩子的“成功习惯”会是一件枯燥乏味、充满对抗的事情,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方式,将抽象的“成功习惯”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具体实践的小步骤。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坚持”的部分,它不像我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讲道理,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练习,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坚持的乐趣和力量。比如,书中提到的“种豆子”实验,我带着孩子一起参与,从播种、浇水到发芽、成长,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也让孩子深刻理解了付出努力后才能收获的道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强迫孩子去完成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的习惯,而是引导家长去发现孩子自身的兴趣点,然后将习惯的培养融入到孩子的爱好之中。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我就可以借此机会引导他养成“每天固定时间画画”的习惯,并且在画画的过程中鼓励他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画作更具创意,如何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我过去那种“必须怎样”的说教有效得多,也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我真的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教孩子学习习惯,更是教会了家长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如何发掘孩子的潜能、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得教育的父母。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中其他章节的内容,相信它会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更多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和“落地”。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具体的案例和操作步骤,让我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我的育儿实践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耐心”培养的部分。我一直觉得耐心是一种很难培养的品质,但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些非常巧妙的方法。例如,作者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看到结果的游戏,比如,种植一盆花,或者学习一门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通过这些游戏,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什么是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我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学习滑板,刚开始,他总是摔倒,感到沮丧。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耐心陪伴他,鼓励他一次次地站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最终,他学会了滑板,也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耐心。书中还提到了“适应性”的培养,这一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有适应性尤为重要。作者提供了很多方法,如何引导孩子拥抱变化,如何从变化中发现机遇,而不是感到恐惧。我发现,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适应性,他们会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更有勇气去探索未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美好的育儿未来,也让我对自己的育儿能力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成功习惯”这个概念感到有些距离感,总觉得它离我的孩子,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无数个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并通过这些情境,巧妙地将“成功习惯”的种子播撒其中。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自信心”培养的章节所打动。我一直知道自信心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去培养。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例如,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并且在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鼓励我的孩子去参加一个他一直有些害怕的演讲比赛。起初,他非常紧张,我按照书中的建议,陪他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每一次练习,都给予他真诚的鼓励,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最终,他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他在舞台上展现出的勇气和自信,让我感到无比欣慰。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中的成长和蜕变。这本书让我明白,培养孩子的成功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耐心、爱心和智慧的长期工程。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温度,让我感受到她对每一个孩子的真挚关怀,也让我对自己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那样,提供一些“万能公式”,而是更侧重于引导家长去思考,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闪光点,然后因材施教。书中的“时间管理”章节,真的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我一直为孩子做事情拖沓而苦恼,但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与其催促,不如引导。它教我如何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游戏”,比如,给一些任务设定一个有趣的小时钟,或者通过积分的方式来奖励高效完成任务的孩子。我尝试了这个方法,惊喜地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抵触时间限制,反而会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时间,甚至会和我比赛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这种游戏化的方式,不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也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互动乐趣。此外,书中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强调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提供了很多方法,如何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我发现,当孩子真正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时,他的学习动力会大大增强,而且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孩子的教育,更是关于家庭教育的艺术。它教会了我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爱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我最近读过的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教育类书籍了。我一直为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烦恼,试过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是简单地列举一大堆“好习惯”,而是深入剖析了习惯养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巧妙地将这些机制运用到亲子教育中。书中的“环境设计”章节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总是想着改变孩子,却忽略了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比如,我希望孩子多阅读,但我家里到处都是电子产品,而书籍却被随意堆放在角落。读了这本书,我开始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环境,比如在家中设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将孩子喜欢的书籍摆放在显眼的位置,甚至尝试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乐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我过去强行要求他去读书要有效得多。书中还提到了“奖励机制”的设计,这让我避免了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物质奖励,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肯定和鼓励。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赞美、认可,以及让孩子体验完成任务带来的内在满足感来激励他。例如,当孩子坚持完成一项需要耐心的任务时,我不会直接给他一个玩具,而是会告诉他:“你做得真棒!你今天展现出的毅力让我非常骄傲!”这样的鼓励,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更愿意去重复那些好的行为。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实用的方法论,让我在培养孩子习惯的道路上不再迷茫,也让我们的亲子互动变得更加愉快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成功习惯”的指导,更像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契机。我过去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本书的作者以一种非常温暖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让我意识到,育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犯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书中关于“责任感”的培养,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总喜欢替孩子包办一切,生怕他们吃亏或受累。这本书则引导我,如何通过分配适合孩子年龄的家务,让他们参与到家庭事务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一开始,我的孩子有些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了自己动手完成事情的乐趣,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让我明白,给予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和培养。另外,书中关于“学习策略”的讲解也非常透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学习什么,而是教你如何去学习,如何有效地记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把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辅导孩子功课中,惊喜地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似乎被激发了,他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让我感到,我并不是孤军奋战,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育儿路上,我有了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