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微波技術
定價:41.60元
售價:29.1元,便宜12.5元,摺扣69
作者:趙春暉 張朝柱
齣版社:7-04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0402181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本書是關於介紹“微波技術”的教學用書,具體包括瞭:微波及其特點、微波的概念及波段劃分、微波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微波技術的發展、微波技術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內容、微波電路計算機輔助分析、微波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麵的內容。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本書主要介紹微波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全書分為8章。章介紹微波的基本概念和特點以及微波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領域;第2章從“路”的觀點齣發,講述傳輸綫的基本理論,介紹反射係數、駐波比、輸入阻抗、阻抗圓圖和阻抗匹配等概念;第3章從“場”的觀點齣發,講述波導、同軸綫、帶狀綫和微帶綫等典型微波傳輸綫的一般理論和特性,給齣常用的電磁波型、場分布和相應參數等;第4章采用“場”與“路”相結閤的方法,講述微波網絡的基本理論,其中包括微波網絡參量、網絡矩陣和工作特性參量;第5章介紹瞭各種常用微波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應用;第6章講述微波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方法;第7章介紹微波電路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一般知識;第8章介紹常用微波仿真軟件HFSS的使用方法和設計範例。
本書可作為電子與信息類專業(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微波工程、電磁測量、無綫電技術等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章 緒 論
1.1 微波及其特點
1.1.1 微波的概念及波段劃分
1.1.2 微波的特性
1.2 微波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1.2.1 微波技術的發展
1.2.2 微波技術的應用
1.3 微波技術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內容
本章提要
習題
第2章 傳輸綫理論
第3章 微波傳輸綫
第4章 微波網絡基礎
第5章 常用微波元件
第6章 微波電路計算機輔助分析
第7章 微波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
第8章 HFSS微波仿真
附錄
參考文獻
附圖 阻抗與導納圓圖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或者說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在於它對“實際工程限製”的坦誠討論。很多理論書籍在描述理想化的諧振腔或傳輸綫時,總是假設完美導體和均勻場分布,讀完後讓人覺得工程實現似乎輕而易舉。然而,這本書在講解完理論模型後,緊接著就會有一個專門的小節來討論“非理想效應”——比如介質損耗隨頻率的非綫性變化、腔體製造公差對Q值的影響,以及溫度漂移的補償策略。這種“從理想走嚮現實”的寫作手法,極大地幫助我們這些一綫工程師建立起更具魯棒性的設計思維。我記得在講解微波放大器設計時,作者沒有避開噪聲係數的實際優化難題,而是詳細對比瞭不同晶體管工藝下噪聲匹配網絡的設計取捨,這在其他教材中是極少見到的深度。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計算”,而是“在約束條件下如何選擇最佳的妥協方案”,這種實戰經驗的提煉,是任何純理論推導都無法替代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吸引人,封麵采用瞭一種深沉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書名“微波技術”,立刻給人一種專業而又厚重的曆史感。拿到手裏掂量,感覺分量十足,紙張的質地也十分考究,觸感細膩,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它在圖錶處理上的用心,那些復雜的電路圖和電磁波形,不僅綫條流暢,標記細緻入微,而且很多關鍵公式都用醒目的紅色字體單獨標注齣來,這對於需要快速定位核心概念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福音。相比我以前看的幾本同類教材,這本書的版式設計更加現代化,留白得當,使得密集的理論知識在視覺上得到瞭極大的舒緩,閱讀起來體驗非常順暢。當然,僅僅是外觀上的精美並不能決定一切,但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為後續內容的深度學習打下瞭一個堅實而舒適的基礎。可以說,齣版社在製作這本教材的物理層麵投入瞭極大的匠心,這一點從它經久耐用、不易捲邊的書脊就能看齣來,擺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具書。
評分如果非要從一個批判性的角度去審視,這本書在麵嚮未來趨勢的某些前沿領域內容更新速度上,似乎略顯保守。雖然它對傳統微波電子學的基礎原理覆蓋得無懈可擊,但在諸如太赫茲頻率器件的材料特性研究、或者基於人工智能的微波電路自動優化設計框架等方麵,信息量相對較少,更偏嚮於對過去五十年成熟技術的梳理和總結。當然,作為一本奠基性的參考書,其核心價值是不可動搖的,這些新興領域的內容或許需要通過後續的研討會論文來補充。總而言之,對於任何希望係統性掌握微波工程理論,並希望建立起紮實、全麵、且具備工程實踐導嚮思維的工程師或高年級學生而言,這本書無疑是該領域內一份不可或缺的“聖經”級彆的參考資料,它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其定價,是知識復利投資中的一個絕佳選擇。
評分從語言風格上來說,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行文流暢,即便涉及高度抽象的傅裏葉變換、拉普拉斯逆變換在時域和頻域分析中的靈活運用,也處理得清晰易懂,沒有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腔”。他擅長使用類比來解釋復雜的物理現象,比如用流體動力學中的概念來比喻電磁場的“流動”和“壓力”,這種跨領域的類比,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對高維空間概念的畏懼感。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對曆史脈絡的梳理也頗為到位。在介紹關鍵發明時,作者會穿插一些簡短的“幕後故事”,例如某個著名公式是如何在特定曆史背景下被提齣和驗證的,這讓整個技術學習過程變得有溫度、有故事感,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循循善誘,而不是冷冰冰的教科書在陳述事實,閱讀體驗非常愉悅,讓人願意主動沉浸其中,探索更深層次的奧秘。
評分初次翻閱目錄,我被其內容的廣度和邏輯的嚴謹性所震撼。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基礎的麥剋斯韋方程組的復述上,而是迅速深入到瞭波導理論的實際應用層麵,尤其是對於非均勻介質中的電磁波傳播,作者給齣的分析視角非常獨特且深刻。我特彆關注瞭關於微波測量技術的那一章,市麵上很多書籍對矢量網絡分析儀(VNA)的講解往往流於錶麵,隻講操作流程,但這本書卻深入剖析瞭誤差修正模型背後的數學原理,甚至提及瞭部分新興的校準技術,這對於想要突破“會用”到“精通”界限的研發人員來說,價值無可估量。書中的案例選擇也十分貼閤工業實際,從高頻PCB設計中的串擾分析,到天綫陣列的波束閤成,每一個例子都不是憑空捏造的理論推演,而是建立在真實工程問題之上的深度解析。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敘事結構,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從初級理解到高級建模思維的躍遷,真正體會到瞭微波工程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