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信号、系统和变换
:55.00元
售价:40.2元,便宜14.8元,折扣73
作者:(美)菲利普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111268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822kg
本书完整地阐述了信号、系统和变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本书系统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拉普拉斯变换、离散时问和离散傅里叶变换以及。变换等。另外,书中给出了大量的实例、习题以及MATALAB程序,以利于教学和实践。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对关于信号、系统和变换的理论与应用进行了清晰而全面的阐述。介绍了有关信号与系统的数学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拉普拉斯变换.离散时间、离散傅里叶变换以及z变换等。本版在课程体系的组织上可以灵活地应对读者的不同侧重需求。MATLAB示例贯穿于全书各章,同时MATLAB学生版本的高级功能也在例题和习题的应用中有所体现。
全书包含了350多道习题和150多道例题。给出的习题答案可使读者获得关于新概念理解的即时反馈。
Charles L.Phillips奥本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是它对于“离散时间”处理的全面覆盖。在很多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教材中,离散系统的分析往往被视为一个附属章节,处理得比较仓促。但在这本《信号、系统和变换》中,离散时间系统和连续时间系统被放在了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探讨。从采样定理的深入解读,到Z变换与傅里叶变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再到有限脉冲响应(FIR)和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的特性对比,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详细阐述。尤其是在讲解双线性变换(Bilinear Transformation)时,它不仅给出了推导过程,还重点分析了该方法在将模拟滤波器转换为数字滤波器时所引入的频率压缩(Aliasing in the Z-domain)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预翘曲(pre-warping)补偿方法。这种对数字信号处理核心难点的深入剖析,充分体现了编著者对现代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确保了我们这些学生在未来从事DSP或嵌入式系统开发时,能够建立起扎实且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计,简直是一场精妙的智力挑战赛。我必须承认,有些章节的课后习题,我光是理解题意就花了不少时间。它们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进行数值计算,这里的题目往往设置在一个特定的物理情境之下,要求读者首先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求解。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巨大跨越。举个例子,在关于线性相位滤波器设计的那一章,习题不仅仅是让你计算一个FIR滤波器的系数,而是要求你根据特定的抗混叠要求和群延迟特性,反推出最合适的窗函数类型和滤波器阶数。这种开放性和综合性,迫使你必须将本章内容与前面关于系统稳定性、因果性等概念串联起来思考。对我而言,做完这些习题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远胜于死记硬背几个标准答案。它真正培养的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思维模式,让你在面对全新的工程问题时,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而不是只会机械地套用公式。
评分这本《信号、系统和变换》的教材,初拿到手时,我着实被它的厚度和内容广度所震撼。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我已经接触过不少专业课的经典著作,但这本书在梳理经典理论与引入现代应用视角方面,确实有着独到之处。我记得最开始接触傅里叶分析那一部分,许多教科书往往将重点放在复杂的数学推导上,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教材的处理方式却相当细腻。它并没有回避数学的严谨性,但每当公式推导出现关键转折时,作者总会穿插一句非常接地气的解释,说明这个变换或这个积分的物理意义究竟是什么,它在描述信号的哪个特性。比如,在讲解拉普拉斯逆变换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求解步骤,还配有详尽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利用它来求解复杂的电路暂态响应。这种将抽象数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叙事风格,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系统”这一核心概念的探讨,从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基本性质,到卷积积分的几何意义,再到Z变换在离散时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逻辑链条清晰得如同精心铺设的轨道。每次我感到迷茫时,翻回前面章节的定义和图示,总能迅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这对于巩固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在太重要了。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上看,这本书的整体设计也体现了一种严谨的美学。纸张的质量很好,即便是频繁翻阅和在边缘做笔记,也不会轻易出现墨水洇开或者纸张磨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图表的清晰度和专业性令人印象深刻。许多复杂的系统框图,如反馈控制系统在Z域的表示,或者多通道信号处理的结构图,都被绘制得井井有条,线条分明,即使是很多细节处的小标注也清晰可见,这对于辨识信号流向和反馈路径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很少出现需要反复对照页码去理解图示的情况,因为作者很巧妙地将关键定义、重要定理和对应的图例放在了相邻的版面中。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无形中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让读者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核心概念的理解上,而不是在寻找和辨认信息上浪费精力。这本厚书放在桌面上,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值得信赖的学术气息。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变换”这一核心工具的深度挖掘和广阔应用。很多课程在讲到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时,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停留在信号频谱的展示层面。然而,这本书似乎更偏爱“工具箱”的比喻,它不仅教你如何使用工具,更会告诉你这个工具箱里每把“扳手”的最佳适用场景。例如,在讨论概率信号处理时,书中引入了维纳-霍夫方程和功率谱密度的概念,这部分内容衔接得非常自然,从确定性信号的频域表示,平滑过渡到了随机过程的统计描述。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时域与频域相互关系时所采用的对比视角。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对比图例,比如一个方波在不同截断长度下的傅里叶级数逼近效果,直观地展现了“泄露”(leakage)现象,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窗函数的使用必要性。这种由现象到理论,再到工程实践的递进结构,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掌握了这些“变换”,你仿佛获得了一双能看穿信号本质的“X光眼”,无论信号多么复杂,你都能轻易地在不同域之间穿梭自如,找到最优的分析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