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6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38.10元
售价:26.7元,便宜11.4元,折扣70
作者:陈大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0403895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是为配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编、康华光任主编、陈大钦和张林任副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教材而编的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内容包括一、如何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含附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二、各章重点及疑难问题解答;三、各章习题全解。考虑到SPICE习题需要进行上机仿真验证,为方便读者学习,将分散在主教材各章的SPICE 习题集中解答,作为2章,但习题编号不变。希望《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6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的出版有助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师进行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相关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自学人员学习。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6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可供本、专科电气信息类(包括电子、电气、自控等)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准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或从事电子技术的教学人员参考。
一 如何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二 各章重点及疑难问题解答
1 绪论
1.1 重点及内容提要
1.2 疑难问题解答
2 运算放大器
2.1 重点及内容提要
2.2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3.1 重点及内容提要
3.2 疑难问题解答
4 场效应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4.1 重点及内容提要
4.2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5 双极结型三极管(BJT)及其放大电路
5.1 重点及内容提要
5.2 疑难问题解答
6 频率响应
6.1 重点及内容提要
6.2 疑难问题解答
7 模拟集成电路
7.1 重点及内容提要
7.2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8 反馈放大电路
8.1 重点及内容提要
8.2 疑难问题解答
9 功率放大电路
9.1 重点及内容提要
9.2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10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10.1 重点及内容提要
10.2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11 直流稳压电源
11.1 重点及内容提要
11.2 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12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12.1 重点及内容提要
12.2 疑难问题解答
三 各章习题全解
1 绪论
1.2 信号的频谱
1.4 放大电路模型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 运算放大器
2.1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2.3 基本线性运放电路
2.4 同相输入和反相输入放大电路的其他应用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3.2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3.4 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3.5 特殊二极管
4 场效应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4.1 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MOS)场效应三极管
4.2 MOSFET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
4.3 图解分析法
4.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4.5 共漏极和共栅极放大电路
4.6 集成电路单级MOSFET放大电路
4.7 多级放大电路
4.8 结型场效应管(JFET)及其放大电路
5 双极结型三极管(BJT)及其放大电路
5.1 BJT
5.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5.3 BJT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5.4 BJT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5.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5.6 FET和BJT及其基本放大电路性能的比较
5.7 多级放大电路
6 频率响应
6.1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6.2 单时间常数RC电路的频率响应
6.3 共源和共射放大电路的低频响应
6.4 共源和共射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6.5 共栅和共基、共漏和共集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6.6 扩展放大电路通频带的方法
6.8 单级放大电路的瞬态响应
7 模拟集成电路
7.1 模拟集成电路的直流偏置技术
7.2 差分式放大电路
7.3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
7.4 带有源负载差分式放大电路
7.5 集成运算放大器
7.6 实际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和对应用电路的影响
7.7 变跨导式模拟乘法器
7.8 放大电路中的噪声与干扰
8 反馈放大电路
8.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8.2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8.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8.4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
8.5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8.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9 功率放大电路
9.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9.3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9.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9.5 功率管
9.6 集成功率放大器举例
10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10.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0.2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
10.3 高阶有源滤波电路
10.4 开关电容滤波器
10.6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0.7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0.8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
11 直流稳压电源
11.1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11.2 线性稳压电路
11.3 开关式稳压电路
12 SPICE仿真题解
2.5 SPICE仿真习题
3.6 SPICE仿真习题
4.11 SPICE仿真习题
5.9 SPICE仿真习题
6.9 SPICE仿真习题
7.9 SPICE仿真习题
8.7 SPICE仿真习题
9.7 SPICE仿真习题
10.9 SPICE仿真习题
11.4 SPICE仿真习题
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得非常到位,这在同类教材中是相当少见的。它并没有将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实际工程中的“痛点”穿插到理论讲解的节点上。例如,当介绍到某个元件的参数限制时,作者会立刻补充一句“在实际温度变化下,这个参数可能需要进行XXX修正”,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读者时刻保持警觉,明白书本上的理想模型和真实世界的区别。书中穿插的“工程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栏目,更是价值连城,它们往往是那些只有经过多年实践才能领悟的“潜规则”。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知识的传递工具,更像是一份实用的操作手册,为将来真正踏入电子设计领域打下了坚实且务实的知识基础。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平衡点。它似乎深知,对于初学者而言,概念的清晰度远比堆砌公式重要得多。书中对“为什么”的解释总是比“是什么”来得更加详尽和深入。比如,在讲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时,作者没有满足于仅仅给出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半导体物理现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精髓。对于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学推导,作者也颇有心得地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实际应用案例作为缓冲,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心理门槛。这使得即便是对数学基础不太自信的读者,也能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消化那些必要的公式。这种循序渐进、以理解为先导的叙事方式,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下功夫的,封面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触感就很不错,让人感觉这本书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内页排版也看得出来是用心了,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知识点的铺陈非常自然流畅,从最基础的概念引入,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电路分析,每一步都像是在铺设一条坚实的阶梯,引导读者稳步向上攀登。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那些电路图和波形图都清晰明了,标注准确无误,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电子原理至关重要。很多教科书上的图例总是模模糊糊,让人看了费劲,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出色,可以说,光是看着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和版式设计,就能感受到作者和编辑团队对知识传递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设计精良的工艺品,让人愿意捧在手里去学习和探索。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稳固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框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某个特定技术或某一代元器件的介绍,而是着眼于电子技术最核心、最不变的原理。这种对“不变”的坚守,让这本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便是未来技术有了飞速的迭代,书中所阐述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在模拟世界中的核心地位是不会动摇的。正是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深刻洞察和阐释,使得读者在面对新的、未知的电路问题时,不会感到手足无措,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套强大的、基于基础原理的分析工具箱。购买这本书,获得的不仅是某个时间点的知识,更是一种长期的、应对未来挑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它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充满术语的冷硬口吻,转而采用一种非常贴近、略带幽默感的叙述方式。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前辈旁边听他讲解难题一样。尤其在处理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关键术语时,作者总会细心地给出不同的解读角度,并指出哪一种在实际工程中更为通用。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安全感,再也不怕因为一个词语理解偏差而全盘推翻后续的知识体系。此外,书中对一些经典电路的分析,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它不仅展示了计算结果,更着重剖析了设计者的思维路径,这种“逆向工程”式的教学,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