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海岛界定技术规程
:60.00元
售价:40.8元,便宜19.2元,折扣68
作者: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02781774
字数:35000
页码: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141kg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以下简称“908”专项)是国家批准的重大海洋专项。开展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海岛调查是“908”专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继1988年次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后又一次全国性的海岛综合调查工作,其目标是摸清我国海岛家底,全面更新海岛基础数据,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国土安全,提升海洋的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的次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对面积大于或等于500m2的海岛进行了调查和统计,获取的海岛数量、位置、面积、岸线等基础数据一直是我国海岛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近年来的填海连岛等行为导致许多海岛“人为消失”,原先的海岛数量等基础数据已不能反映当前我国海岛的现状。另一方面,面积小于500m2的海岛广泛分布在我国海域,不计其数,作为我
国海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地位愈来愈重要,也需要予以调查和统计。
2004年,国家海洋局开始部署“908”专项在沿海地区的任务,由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来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海岛调查工作。为了对沿海地区海岛调查所获取的成果数据和资料进行规范的整理、分析和汇总,并按照统一的界定标准和统计方法,全面确认我国海岛及其数量,对我国所属海岛“立户建档”,国家海洋局于2007年适时启动“908”专项海岛调查成果集成工作。
为保障“908”专项海岛调查及成果集成任务的圆满完成,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于2008年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并广泛征求了国家和地方海岛管理职能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我国首部《海岛界定技术规程》(试行本)。该技术规程于2009年5月通过了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随即作为“908”专项《海岛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文件印发执行。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岛界定技术规程》是在试行本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在遵循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法的前提下,结合我国海岛科研实践及管理工作需求,对海岛界定的基本原则、范围、基准时间、方法和技术指标以及海岛名录编制、海岛统计分析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鉴于南海诸岛主要是基于珊瑚礁上发育形成,其空间分布、地质地貌特征、演化规律等自成体系,加之南海诸岛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本《规程》对南海诸岛予以特别界定。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岛界定技术规程》与“908”专项技术规程的总则和其他相关技术规程配套使用。
读完《海岛界定技术规程》这本书,我的感觉复杂而又充实。一开始,我被这个书名所吸引,以为它会讲述关于海岛开发的宏大叙事,或者关于如何在海岛上建立独立王国的故事。我设想过书中会充斥着决策者的雄心壮志,以及如何在各种资源条件下进行规划和建设的细节。 但当我翻阅书页,我发现这本书的内核完全不在于此。它更多的是对“界定”这一行为本身的深入剖析,而且是从技术层面进行的。我读到的是关于测量基准的选择,关于不同坐标系统在海岛区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因为地球曲率带来的测量误差。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各种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从传统的经纬仪、全站仪,到现代的GNSS接收机、激光扫描仪。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海岛陆地边界和海洋边界的界定方法。书中详细列举了国家和国际上通行的界定标准,以及在不同法律法规框架下,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确立和维护这些边界。它解释了高程测量在界定海岸线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卫星影像来分析海岛的陆地覆盖类型,从而辅助进行界定。这些内容虽然严谨,但作者的阐述方式却尽量做到清晰易懂,配以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帮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逻辑。 这本书让我对“界定”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画一条线,而是一个复杂、精细、需要大量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撑的过程。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地理信息,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严谨的科学计算。它让我开始思考,在海岛这样的特殊地理环境下,界定工作的难度和重要性会有何不同。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关于技术细节的深度探索。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宏大的愿景,但它却提供了一个理解海岛“存在”的科学基础。它让我明白了,在我们能够谈论海岛的开发、保护或者管理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准确、科学地“认识”和“定义”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这一过程背后的严谨与复杂。
评分初拿到《海岛界定技术规程》这本书,我脑海中闪过的是无数关于探险家的画面,他们如何在未知的水域中寻找新大陆,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插上旗帜。我曾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这样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讲述那些发现和命名海岛的传奇故事。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这本书的重心完全不在于“发现”本身,而在于“界定”这个行为。它并没有讲述发现的艰辛,也没有歌颂发现者的勇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关于技术、方法和标准的详尽描述。我读到了关于不同类型海岛的地质构造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其界定的难度和精度。 书中对于测量技术的阐述,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技术、多波束测深系统等先进手段,来获取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地形地貌数据。它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如何建立三维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型来精确地划分海岛的陆地范围、领海基线,乃至专属经济区。 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海岛界定方面的技术标准和实践案例。它展示了国际法如何指导技术实践,以及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挑战,例如岛屿的稳定性、潮汐的影响、以及测量误差的控制等等。这些内容虽然专业性很强,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力求严谨而又不失条理,配以大量的技术图表和案例分析,让即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的专业性。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我们对海岛的认知,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精密的科学技术支撑。它不是凭空产生的概念,而是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测量、计算和界定过程得以确立的。它让我从一个“发现者”的视角,转变为一个“认识者”和“理解者”,去体会科学的力量在塑造我们对世界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当我拿起《海岛界定技术规程》这本书时,内心涌起的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我常常幻想,那些在浩瀚海洋中默默存在的岛屿,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被人们所认识和定义。我期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进入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发现乐趣的世界。 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出乎意料地将我的视角从“发现”引向了“定义”。它并没有过多地描述发现的艰辛或过程中的奇遇,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界定”这一行为的技术层面。书中充斥着各种关于测量、定位、坐标系统、地籍管理等专业术语,让我不禁感叹,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海岛”,其边界的确定竟需要如此复杂而精密的科学技术。 我被书中关于海岸线动力学和海岛形态演变的研究深深吸引。它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展示了潮汐、海浪、风力以及地质活动等因素如何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海岛的形态,以及如何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来监测和记录这些变化。这让我对海岛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地理实体,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演变着的系统。 书中对各种测量仪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不同测量方法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优劣的分析,都展现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海岛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测量精度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并如何处理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这让我了解到,科学的严谨性和技术的精确性是界定海岛的基础。 总而言之,《海岛界定技术规程》这本书,虽然不包含我最初设想的探险故事,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满足了我对海岛的好奇。它让我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理解和管理我们星球的独特组成部分——海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为我揭示了一个宏大世界背后,那些默默工作的测量工程师和地理学家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智慧。
评分《海岛界定技术规程》这本书,一打开就给我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浪漫的书,描绘那些遗世独立的岛屿,讲述着海风、阳光与自由的故事。我脑海中勾勒的,是鲁滨逊漂流记式的孤独与坚韧,或是加勒比海盗式的自由与冒险。 但事实证明,我的想象与这本书的内容大相径庭。它并没有吟诵大海的壮丽,也没有描绘海岛的奇景。它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一本关于如何“划定”和“定义”海岛的工具书。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充斥着各种测量仪器、坐标系统、法律条文和技术规范的术语。 我深入阅读后,才了解到,原来一个海岛的“界定”是一项如此复杂而精细的工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测量技术,从基础的三角测量、大地测量,到先进的GNSS定位、LiDAR扫描。它解释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精确地确定海岛的地理位置、面积、岸线长度,以及与其他海岛或大陆的相对关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专门辟出章节讨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海岛界定方面的法律依据和技术实践。它详细阐述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如何影响海岛的领土和管辖权界定,以及各国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这种将法律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技术本身。 读完这本书,我虽然没有体验到传说中的海岛探险,但却对海岛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认识到,每一个被我们看到的岛屿,其边界的形成都凝聚着科学的严谨和技术的智慧。它也让我体会到,在现代社会,理解和管理我们的海洋资源,需要的是精确的数据、科学的规范以及跨学科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当初吸引我的是那个颇具科幻色彩的书名——《海岛界定技术规程》。我一直对那些未知的、充满神秘感的岛屿世界抱有无限的遐想,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关于海盗、宝藏、未知生物甚至古老文明的画面。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一场关于探险、发现,甚至是绘制未知海域的奇妙旅程。 然而,当我沉浸其中时,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与我最初的想象截然不同。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海上冒险,没有地图上标注的“X”标记着神秘的宝藏。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严谨、系统性的技术论述。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勘测等,来界定和绘制海岛的边界。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测量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处理流程以及最终成果的呈现方式。 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海岸线动态变化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利用大量案例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潮汐、侵蚀、沉积等自然因素如何影响海岛的形态,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监测这些变化。这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海岛,不再仅仅是想象中的一块块土地,而是不断演变、充满活力的自然实体。书中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对不同技术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用性分析,都展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技术功底。 尽管这本书的内容并非我一开始所期望的那种冒险故事,但它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满足了我对海岛的好奇心。它将抽象的技术概念,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具体的实例,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知识。我学会了如何“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一个海岛,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去“丈量”和“定义”它。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地理测量、测绘科学,乃至海洋管理领域的一扇新视角。 总而言之,《海岛界定技术规程》是一本非常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的书籍。它可能不适合那些寻求浪漫冒险故事的读者,但对于对地理测绘、海洋科学、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或学生来说,它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让我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理解和管理我们星球的独特之处——海岛——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工作的测绘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