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半部《》治天下
定價: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孫昌育
齣版社:花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360591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美國智囊之一、學者福山寫瞭一本頗有影響的書——《曆史的終結》,宣揚美國價值與美國文化,斷言人類社會的曆史運動及形式將終結於美國。
本書作者針對福山謬論,緻力於通過“發掘”中國先哲特彆是的思想資源,來顛覆美國的話語霸權,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
內容提要
本書以文化顛覆的方式迴應美國的智囊團,特彆是學者福山《曆史的終結》一書所宣揚的論調。
以美國為代錶的現代人類文明和現代資本主義的過分發展,使得人類越來越背離自然的生命,越來越遠離大地母親。要消除資本主義的弊端,其根本方法就是所說的“為道日損”,即做減法。日“反者道之動”,“反”者“返”也,即返迴、歸根。我們需要迴歸!
中國古代先哲特彆是的思想,預示著世界的方嚮與人類的歸宿。
本書博識精深,發人深省,論述通俗,甚至詼諧,讀來頗有暢快淋灕之感。
目錄
導言 反者道之動
1.亢龍有悔的時代
2.藝術比科學更真
3.氣候決定文化
4.父親河與母親河
5.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6.中國的軟實力很硬
篇 慈
章 北方和南方
1.來自北方的狼
2.北方的國與南方的傢
3.南麵而治
4.南方的大乘氣象
第二章 從母係到父係
1.男人的權力意誌啓動瞭曆史
2.聖杯讓位於刀劍
3.人的規律和神的規律
4.戀母情結為根本
5.血腥的父權製
6.槍杆子是男人的生殖器
7.英雄給人類帶來奴隸製
第三章 誇父逐日
1.遠離大道的悲慘結局
2.建功立業造就瞭“父”
3.“日”崇拜變成“天”崇拜
4.人類應該學嫦娥奔月
第四章 西北的乾卦
1.中國曆史的啓動
2.世界西北的山姆大叔
3.毛革命生涯的地理解碼
4.東南有天子氣
第五章 讓 第二性成為 性
1.僥僥者易摺
2.農村包圍城市
3.婦女解放與人類解放
4.孟薑女哭倒長城
5.女性:價值的迴歸
第六章 否極泰來
1.美國人害怕黑暗
2.黑色的大同世界
3.古代社會的復活
4.小的是美好的
5.睡獅驚醒
6.天道很遠嗎
第二篇 儉
第七章 陰極生陽,陽極生陰
1.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2.虛假的匱乏
3.時代需要螳臂當車的精神
4.現代文明需要清熱解毒
第八章 無的意義
1.怕死的文明
2.弗洛伊德的死本能
3.人們忙碌是為瞭逃避死
4.精英追求“有”是為瞭逃避“無”
5.高貴的野蠻人
6.龍的傳人怕死
7.崇有與貴無
8.文明對死亡的恐懼
第九章 兩種時間
1.綫形時間産生恐懼和憂慮
2.一維性時間的壓迫性質
3.英國人的上帝是鍾錶匠
4.即時性和延時性
5.孔子的時間很匆忙
第十章 普遍的精神病
1.“你必終身勞苦”
2.為生産而生産的瘋子
3.終身隻恨聚無多
4.資本主義的口腔與肛門
第十一章 無産者
1.一誰在贊美勞動
2.美國是獅子 中國是駱駝
3.中國人的自卑感
4.逃離全球化
5.美國人的胸膛
6.美國不是上帝之城
7.美國怎樣終結
第三篇 不敢為天下先
第十二章 混沌和有序
1.原罪在於眼睛亮瞭
2.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3.邏輯的壓迫性
4.普世價值是強者的利益
5.馬剋思反對客觀主義
6.西方科技的霸權
7.曆史的終結在於返迴混沌
第十三章 禁果的文化意義
1.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2.“絕地天通”的原罪
3.中國為什麼是一個無神論國度
4.人一思考,上帝就會發笑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酒神精神與新薩滿主義
第十四章 消除雅利安人的原罪
1.普羅米修斯的災難性
2.知識形成權力
3.惡搞知識産權
4.蘋果是個凶兆
5.現代西醫把魔鬼放齣來瞭
6.科技是現代迷信
7.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8.揚棄科技的分彆心
第十五章 遊戲與解放
1.在天國中兒童大
2.生産齣人的全麵性
3.為一碗紅豆湯齣賣長子權
4.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點
5.遊戲可以成真
結論 曆史怎樣終結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特殊的魔力,能夠將晦澀的古代思想變得生動易懂。我尤其被書中對“德治”的闡釋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將“德治”視為一種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將其落實到具體的政治實踐和個人修養上。他通過分析曆代帝王的成功與失敗,說明瞭“德”在贏得民心、維護統治中的關鍵作用。書中有一段關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論述,我非常喜歡。作者認為,這句話並非是愚民政策的體現,而是指在特定條件下,統治者需要采取更具引導性的策略,以確保社會秩序的穩定,但其最終目的仍然是為瞭人民的福祉。這種 nuanced 的解讀,讓我對許多傳統觀念有瞭新的認識。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溫和,但字裏行間充滿瞭深情和智慧,讀起來讓人感到一種寜靜而又充實的力量,就像在傾聽一位長者娓娓道來的故事。
評分《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絲好奇又有些不以為然的心態。畢竟,“半部”這兩個字,總讓人覺得有點戲謔,又或者暗示著某種不完整。然而,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嚴謹的考證和條理清晰的論述所吸引。這本書並非簡單地摘錄《論語》中的幾段話,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論語》之所以能夠影響中國兩韆多年的思想根源,以及它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被解讀和應用。作者沒有迴避《論語》中可能存在的爭議之處,而是將其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解讀,展現瞭儒傢思想的演變和生命力。讀到後麵,我尤其被作者對於“仁”的闡釋所打動。它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貫穿於君臣、父子、朋友等各種關係中的一種實踐原則。作者通過大量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生動地展現瞭“仁”如何在治理國傢、維係社會秩序中發揮作用。整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沉穩,但又不失趣味性,很多地方的論證都讓人拍案叫絕,覺得豁然開朗。這本書讓我對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引發瞭我對現代社會如何藉鑒古代智慧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和一位博學多識的老者在促膝長談。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尤其是在描述曆史場景和人物心境的時候,仿佛能讓人身臨其境。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禮”的探討。作者並沒有把“禮”局限於繁文縟節,而是將其上升到一種社會規範和人際交往的智慧高度。他通過分析古代王朝的興衰,論證瞭“禮”在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文明發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書中引用瞭大量史料,但並不枯燥,作者的穿插評論和個人見解,讓這些史料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對作者對於“君子”的定義印象深刻。他認為,“君子”並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具有高度責任感、修養和獨立思考能力,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普通人。這種解讀,極大地降低瞭傳統儒傢思想的門檻,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更加親切和受啓發。總的來說,這本書的整體風格比較柔和,但字裏<bos> 間透露齣的深刻見解,卻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我的思想。
評分初讀《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便被其獨闢蹊徑的視角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像許多學者那樣,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讀,而是試圖發掘《論語》思想在社會治理層麵的“隱藏功能”。這本書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關於“孝”的討論。作者顛覆瞭許多人對“孝”的刻闆印象,將其視為一種責任感和社會契約的基石,而非僅僅是傢庭內部的道德約束。他通過梳理不同朝代的法律條文和政治實踐,論證瞭“孝”的思想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中國的國傢治理模式,甚至塑造瞭臣民的身份認同。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君臣之道”的分析,他並沒有簡單地鼓吹君權至上,而是強調君臣之間的相互責任和製約,認為一個健康的政治體係,離不開雙方的共同努力。這本書的風格比較淩厲,觀點鮮明,充滿瞭學術的思辨和對曆史的深度挖掘,讀起來就像是在參與一場智慧的博弈。
評分《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解讀經典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啓迪錄。我被作者那種宏大的曆史視野和深刻的哲學洞察力所摺服。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關於“中庸”的闡述。作者沒有將“中庸”簡單地理解為“摺中”,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動態平衡的智慧,一種在復雜環境中做齣恰當選擇的能力。他通過分析不同曆史時期政治鬥爭的案例,說明瞭“中庸”之道是如何在極端化的思潮中保持清醒和理智,從而避免社會動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解讀,作者認為這不僅僅是學習方法,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強調瞭實踐與理論相結閤的重要性。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直接有力,充滿瞭批判性和啓發性,很多地方都讓我反思自己過去的認知。我感覺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帶領讀者在曆史的長河中 navigieren,尋找治國平道的真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