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月耀华夏
定价:12.80元
作者:张传军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1100671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嫦娥”巡天看中华》丛书之二。主要讲述了“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后,沿大椭圆轨道完成两次近地点变轨,经历24小时和48小时旅途轨道,到达地月转移轨道准备地月大转移的过程。
同时,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火箭、卫星平台、四在天文台等背景资料,穿插于其间,让读者深入了解“嫦娥一号”的相关知识。
目录
引言
章 探测月球的意义
节 人类对月球初探
第二节 探测月球意义
第二章 “嫦娥”从这里出发——“月城”西昌
节 中国的发射场
第二节 紧锣密鼓地“搭天梯”
第三章 中国运载火箭
节 运载火箭原理
第二节 中国的运载火箭
第三节 “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嫦娥一号”
第四章 卫星平台与有效载荷
节 日趋稳定的平台
第二节 “嫦娥”任务决定卫星载荷
第三节 有效载荷系统
第四节 卫星飞行三阶段
第五章 天地空一体化测控通信系统
节 将“嫦娥一号”尽收眼底
第二节 测控通信系统
第三节 天地空一体化测控通信系统
第六章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测控
节 “嫦娥一号”的飞行任务
第二节 “嫦娥一号”测控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第三节 发射前的精心准备
第七章 保证“嫦娥”飞天——四大天文台务显神威
节 4只“千里眼”协同工作
第二节 大的“千里眼”——国家天文台密云地面站
第三节 25米射电望远镜——乌鲁木齐天文台
第四节 凤凰山——云南天文台
第五节 火眼金睛——上海天文台
第六节 联合测试
第八章 月球车——“嫦娥工程”中的明星
节 中国月球车的特点
第二节 攻克月球车制造难点
第三节 我国月球车研制的竞争
结语 嫦娥一期工程的架构之二——运载火箭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张传军,1969年生,山东人。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讲师团专家,南昌理工学院特聘教授。现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参与了中国“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及嫦娥工程的研制地面试验及发射合
文摘
序言
《月耀华夏》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能够让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时间”本身的力量的书。我尤其喜欢作者描绘那些宏大历史进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从容与大气。它不是那种急于给出结论或者评判的书,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场景的描绘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身处其中,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也极其到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却往往是串联起整个历史脉络的关键。例如,书中对某个时期社会风貌的细致刻画,对某种生活习俗的生动描写,都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记录,而是由无数鲜活的个体,无数细微的事件汇聚而成的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它让我对“华夏”二字,多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热爱,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来对待《月耀华夏》。毕竟,以“华夏”为名的书籍,总会让人不自觉地带着更高的期待,同时也更容易挑剔。但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却一次又一次地打消了我的疑虑,并且用它自身的魅力征服了我。我注意到作者在叙事上,采用了非常独特的结构,似乎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根据某种更深层的主题线索,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物和事件巧妙地串联起来。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让历史的进程显得更加有机和动态,仿佛是在观察一片广阔的星空,每一颗星辰都有自己的轨迹,但整体却构成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宇宙图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中的黑暗与曲折,反而以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去剖析它们,并从中提炼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火重生、不断强大的内在基因。这种坦诚而又不失宏观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过去的著作,更是一面能够映照现实、启迪未来的镜子。
评分刚收到这本《月耀华夏》,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封面设计和书脊的质感上,就透着一股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气息。书名本身就很有画面感,“月耀华夏”,仿佛勾勒出一幅壮丽的中华文明史诗,在皎洁的月光下,祖国的辉煌过往徐徐展开。我本身对历史题材就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唤醒民族记忆、展现民族精神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增添了不少期待。我猜想,它可能会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也许会聚焦于某个特定的时代,也许会描绘某个重要的人物群像,又或许会深入挖掘某种文化符号的演变。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驾驭如此宏大的主题,是用史实的堆砌,还是用故事的串联,亦或是用哲思的穿透?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翻阅起来很舒服,这对于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在某个宁静的夜晚,伴着一盏暖黄的灯光,捧着这本书,慢慢地进入那段流光溢彩的华夏岁月,去感受那些风云变幻,去体味那些智慧与汗水。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第一页,去探索书页深处隐藏的那些关于“月耀华夏”的动人故事了。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久久无法释怀的书。《月耀华夏》,它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潺潺溪流,温婉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时而又如惊涛骇浪,激荡着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所牵引,为他们的坚韧所折服,为他们的智慧所惊叹。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历史人物描绘成高高在上的神明,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人”的真实一面,他们的优点与缺点,他们的迷茫与坚定,都如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有着爱恨情仇。正是这种真实,让这本书的力量更加深邃。它让我看到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是如何凭借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走向辉煌。“月耀华夏”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赞颂,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一种薪火相传的信念。这本书,我一定会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它值得被反复阅读,反复品味。
评分我必须承认,《月耀华夏》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其精美的装帧。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所笼罩。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史书罗列,也不是空洞无物的抒情赞美,而是一种将宏大叙事与细腻笔触巧妙结合的艺术品。作者似乎拥有洞察历史脉络的超凡能力,能够将那些遥远而模糊的时代,变得鲜活生动,如同亲临其境。书中对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得所剩无几的细节,挖掘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都触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仿佛能听到千百年前的鼓角争鸣,能感受到先辈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更能体会到中华文明在历经磨难后,依然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与一段活着的历史进行对话。它让我对“华夏”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一种文化上的根脉。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我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会时不时地去重温,去汲取其中的力量与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