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電路實踐指導教程
:19.80元
售價:13.5元,便宜6.3元,摺扣68
作者:徐偉,徐欽民,榖海青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3021841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本書共分6章。章是實驗概述,給齣實驗相關的基本知識。第2~6章是實驗部分,包括基礎性實驗,綜閤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仿真實驗和電路課程設計與實踐。附錄包括常用儀器設備及使用方法簡介,電路元器件基本常識,電路仿真分析軟件OrCAD 9.2應用指導。
    本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電子信息專業、自動化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測控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
說實話,我對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感到非常不解。在如今這個信息碎片化時代,一本技術教程的易讀性至關重要,但這本書卻做齣瞭一個非常復古的選擇——密密麻麻的文字占據瞭每一頁,偶爾齣現的圖錶也顯得極其簡陋,缺乏現代技術書籍應有的視覺引導性。很多關鍵概念的闡述,如果能用流程圖或者更直觀的示意圖來錶示,效果會好得多。例如,在討論PCB設計的布局規範時,文字描述瞭諸如“保持信號完整性”和“最小化迴流路徑”之類的術語,卻沒有一張清晰的、標明瞭關鍵區域和走綫策略的實物圖或軟件截圖作為參考。這使得我們在對照自己的設計稿時,根本無從下手判斷自己的設計是否符閤書中的“高標準”。時間一長,光是試圖從這些文字迷宮中找齣重點,就已經耗費瞭我大量的精力,嚴重影響瞭學習的效率和興趣。我寜願花時間去網上搜索那些更直觀的視頻教程,也不想再與這本書的枯燥排版搏鬥瞭。
評分這本號稱“實踐指導”的教程,在我的使用體驗中,更像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理論字典,而不是能讓你親手搭建電路的工具。當我滿懷期待地翻開第一章,希望能看到清晰的電路圖和步驟分解時,迎接我的是大段的公式推導和抽象的物理概念。作者似乎假設讀者已經擁有瞭紮實的電子工程背景,對於基礎知識的講解少之又少,仿佛在對一個同行講述心得。比如,在講解MOSFET的工作原理時,它直接跳到瞭復雜的半導體物理模型,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簡直是天書。我嘗試跟著書中的例子去搭建一個簡單的放大電路,結果發現書中的元件參數描述得極其模糊,甚至有些參數和當前市場上主流的元器件型號嚴重脫節。更讓人抓狂的是,書中的仿真部分也僅僅是浮光掠影,並沒有提供具體的軟件操作流程或可復現的仿真文件鏈接。整個閱讀過程下來,我感到的是深深的挫敗感,這絕對不是一本能讓人“動手”起來的書,它更像是一份理論研究報告的精簡版,對於想要通過實踐來學習電路知識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誤導。
評分本書在介紹特定應用電路方麵,給人的感覺是嚴重脫離瞭當前的工業實際。它似乎沉溺於一些經典但現在已經很少使用的“教科書式”的電路設計,比如一些基於分立元件搭建的綫性穩壓電源,或者非常早期的運算放大器應用實例。這些案例本身或許具有理論價值,但對於一個希望快速掌握現代電子産品設計技能的學習者來說,幫助微乎其微。現代的電子設計,更多地依賴於成熟的集成電路(IC)、高效的開關電源方案以及嵌入式係統的結閤。這本書裏,幾乎找不到關於如何高效使用現代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微控製器(MCU)進行外設接口控製的實例,更不用提現代EMI/EMC規範的實際應用。當我嘗試尋找關於如何設計一個符閤RoHS標準的SMD貼片電路闆的指導時,書中給齣的仍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PCB設計思路,這簡直像一本電子工程領域的“老古董”,讓人感覺與時代嚴重脫節,完全無法滿足現代工程師的實際需求。
評分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優點,那可能就是它在理論深度上確實做到瞭“麵麵俱到”,但這種深度是以犧牲實用性和可理解性為代價的。對於那些已經掌握瞭紮實基礎,希望深入研究某些特定電子學分支的學者而言,它或許能提供一些冷僻的參考資料。然而,對於絕大多數希望通過自學或課堂輔助來提升實際操作能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令人望而卻步的。它的語言風格極其學術化,充滿瞭隻有專業研究人員纔會使用的術語,而且很多地方的描述非常絕對和教條,缺乏對實際工程中常見權衡與妥協的討論。例如,在講解功率損耗計算時,它提供的公式精確到小數點後數位,但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這些微小的差異往往被環境溫度、元件批次等因素輕易抹平,這種過度精確的反倒成瞭學習的負擔。總而言之,這本書更像是為高階研究準備的參考書,而非麵嚮廣大實踐愛好者的“指導教程”。
評分作為一本“教程”,它在提供係統化學習路徑這方麵錶現得尤為乏力。全書的結構更像是知識點的堆砌,章節之間的邏輯跳躍性很大,缺乏一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教學設計。比如,在講完基礎的元件參數測量後,下一章可能直接跳到復雜的濾波器設計,中間缺失瞭必要的過渡環節,比如阻抗匹配、噪聲分析等關鍵能力的培養。讀者很容易在某個知識點上卡住,卻找不到書籍本身的指引來幫助他們解決這個“斷點”。更糟糕的是,書後提供的習題和自我檢驗環節也設計得非常敷衍,很多題目答案直接是最終的計算結果,缺乏詳細的解題步驟或思路引導。這使得讀者即便做錯瞭題,也不知道錯在哪裏,無法有效地自我糾錯和鞏固知識。一個好的教程應該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起知識體係,但這本教程更像是一個知識的目錄,需要讀者自己去填補大量的空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