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WCDMA无线网络工程
定价:26.00元
作者:杨峰义,覃燕敏,胡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1151217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WCDMA无线网络工程方面的相关技术问题,内容包括电波传播基础、WCDMA无线网络接口概述、WCDMA无线网络结构和性能增强、WCDMA无线网络的组网应用、无线资源管理、QoS管理、无线网络规划、无线网络建设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等方面。
   本书可供第三代移动通信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师
生的参考读物。
目录
章概述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发展简介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      
  1.3 WCDMA技术标准的发展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后续发展       
第二章 无线传播基础       
  2.1 概述       
  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2.3 多径衰落       
  2.4 阴影衰落       
  2.5 多普勒效应       
  2.6 菲涅尔区       
  2.7 多径信道模型       
  2.8 中值路径损耗预测模型       
  2.9 传播模型校正       
第三章 WCDMA无线网络接口       
  3.1 概述       
  3.2 WCDMA Uu接口信道结构       
  3.3 WCDMA Uu接口业务复接与信道编码       
  3.4 MAC子层       
  3.5 RLC子层       
  3.6 RRC子层       
  3.7 Iu系列接口       
第四章 WCDMA无线网络结构与性能增强       
  4.1 概述       
  4.2 WCDMA无线接入网络整体结构       
  4.3 RNC体系结构       
  4.4 Node B体系结构       
  4.5 覆盖扩展技术       
第五章 WCDMA无线网络组网应用       
  5.1 概述       
  5.2 应用场景的划分和相应的覆盖方案       
  5.3 WCDMA无线接入网络传输组网       
第六章 无线资源管理       
  6.1 概述       
  6.2 功率控制       
  6.3 准入控制           
  6.4 切换       
  6.5 负载控制       
  6.6 速率控制       
第七章 QoS管理       
  7.1 概述       
  7.2 3GPP对QoS的定义       
  7.3 3GPP典型业务定义       
  7.4 WCDMA网络中的QoS管理功能       
第八章 无线网络规划       
  8.1 概述       
  8.2 估算       
  8.3 详细规划       
  8.4 网络优化       
第九章 WCDMA无线工程技术       
  9.1 概述       
  9.2 共站址       
  9.3 WCDMA/GSM/DCS共室内分布系统       
  9.4 直放站应用研究       
  9.5 WCDMA系统与其他系统共存研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其实带着点功利性的目的,希望能快速掌握一些面试中可能被问到的核心概念。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开始欣赏它那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构建方式。书中的章节安排非常有条理,从物理层基础到接入网的复杂交互,每一步都像是在搭建一座宏伟的建筑,基础打得牢固,上层的结构才能稳固。比如,在讲解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与Node B(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时,作者似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需要向一个完全不懂行的人解释这个过程的导师,用最少的假设,建立起最清晰的沟通桥梁。这种教学上的耐心,让我在面对那些看似繁琐的流程图时,反而感到安心。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著作,它不适合快速浏览,更适合作为一本可以随时翻阅查阅的“案头宝典”。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那些偏向于简单介绍3G/4G/5G演进方向的科普读物相比,《WCDMA无线网络工程》显得尤为“硬核”。它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去渲染未来网络的宏伟蓝图,而是将全部精力聚焦于如何把当前的这套系统——WCDMA——打磨到极致。这种专注度是极其可贵的。特别是关于性能指标(KPIs)的定义和采集方法,书里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真正反映网络健康状况的关键信息,而不是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是一种工程师面对复杂系统时应有的批判性思维和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被编织成了一张严密的网,即便未来接触到更新的技术,也能迅速找到对应的锚点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本书,无疑是我专业积累中一本不可多得的里程碑式的参考资料。
评分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作者在描述复杂系统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近乎偏执的细节把控力。例如,在讲解切换流程(Handover)的各种触发机制和时延要求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标准文档中的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场景下,比如宏基站与微基站之间的切换策略差异,以及为什么某一特定参数的微小变动会对用户体验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无线网络工程绝非简单的硬件堆砌,而是一个需要精妙平衡各种性能指标的艺术品。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沉稳,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精确的术语来描绘最精准的状态。读到后期,我发现自己不仅理解了“WCDMA”的原理,更开始理解设计者在面对资源有限和用户需求无限的矛盾时,是如何进行取舍和优化的。这种深度的洞察力,是其他泛泛而谈的网络概述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着实不小,捧在手里很有分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个人比较挑剔的一点是,对于一些非常前沿或正在快速迭代的技术点,纸质书的劣势可能在于更新速度跟不上。不过,对于WCDMA这种已经成熟并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技术标准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稳定且持久的。我尤其喜欢它对干扰控制和容量规划的探讨,这部分内容是决定一个网络是否能“活下去”的关键。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提升发射功率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覆盖,反而可能导致邻区干扰剧增,这种反直觉的知识点,通过清晰的数学模型和直观的场景模拟,被讲解得明明白白。它不是那种“告诉你是什么”的书,而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你可以怎么做”的书。对于那些想要从网络“使用者”转变为网络“构建者”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简洁的几何图形,立刻让人联想到现代通信技术的精妙与复杂。我本来对手册类的书籍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会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和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然而,初次翻阅这本《WCDMA无线网络工程》时,我发现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原本高深莫测的技术概念,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恰到好处的图示,逐步地引人入胜。特别是关于小区规划和功率控制的那几个章节,图表绘制得极为精细,配合着详实的案例分析,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对底层协议了解不深的业余爱好者,也能大致勾勒出整个网络结构是如何协同运作的。我特别欣赏它对网络优化部分的论述,不同于某些教材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如何做”的实操层面,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可能需要直接面对现场问题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指引。我几乎可以想象,当实际遇到掉话率高、覆盖盲区等棘手问题时,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提供最实用的排障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