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好物对对论 手感衣饰
:36.00元
售价:25.2元,便宜10.8元,折扣70
作者:骆亭伶,苏惠昭,陈淑华,黄采薇,黄丽如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680212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透过好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内容简介
透过好物,看见职人与生活家的美好交会
湘云纱 安郁茜×洪丽芬
天然染 沈方正×陈景林
布衣 青木由香×郑惠中
蔺草编 胡佑宗×台湾蔺草学会
棉麻编 陈季敏×龙惠媚
刺绣 绣hsiu×林玉泉
金工 陈俊良×慢镘
皮革 王庆富×谢政伦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说:「只有实际在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本书以有趣的相对论概念切入,从「使用者」角色出发,带出「物」之美,再从物的鉴赏,带到「创作现场」,见证工艺职人的创造过程。报导者化身为工艺鉴赏之旅的带路人,以好物为媒,以故事为饵,大家穿梭各种美学现场,读者不但可从中见识到许多生活家精采的用物观点与美感品味;还可以一次领略多位台湾工艺创作职人的艺术信念与创作历程。是贴近生活、活泼又有趣的工艺鉴赏入门书。附录并提供职人名家所推荐之好物鉴赏采买信息
作者
〈撰文〉
骆亭伶─把采访当成旅行的文字记者。觉得采访是忠实的聆听,写稿像角色扮演,在两者间捕捉光辉与幽暗的细节,人生的可苦可乐。
苏惠昭─自由撰稿人,文字散见台湾、中国大陆各媒体。靠着采访人物搜集精采生命故事并从中窃取人生智慧,滋养平凡平淡生活。
陈淑华─文字工作者。曾任《经典杂志》与《大地地理杂志》撰述及采访召集人。着有《岛屿的餐桌》、《彰化小食记》等。曾获金鼎奖、中时开卷美好生活书奖。
黄采薇─旅游记者,现为独立文字工作者,《旅读中国》等两岸媒体特约撰述。
黄丽如─旅游写手,任职于媒体。着有《酒途的告白》、《极南》、《醒来,在地球的一个角落》等。个人部落格:「享乐游牧民族」。
游惠玲─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商业周刊》〈alive〉撰述。
沈岱桦─自由编辑、企划,也写一些字,喜欢从土地种出来的生活。给自己的学习是如何用有意思的编辑语言,让更多人关注生活风土,因此和插画家王春子独立出版刊物《风土痣》。
〈摄影〉
林宥任─杂志书籍项目摄影暨策展人。作品广见《乡间小路》、《亲子天下》等。个人摄影展:我爱猫(高雄驳二)、通往职人的道路(台北蘑菇)等。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偏重高端奢侈品牌,毕竟“手感”这个词往往与高价挂钩。但《好物对对论 手感衣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普适性。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如何从大众品牌中“淘出宝藏”,重点分析了诸如高支棉、莫代尔这类高性价比面料的优缺点以及如何保养它们,以维持其最佳手感。书中有一段关于“洗涤对羊毛手感衰退的影响”的论述,简直是颠覆了我对日常护理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只要送干洗就万事大屋,但作者强调了水温和洗涤剂残留对手感纤维的永久性伤害。这让我开始重视起家居洗护工具的升级。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二次加工”对衣物手感影响的讨论,比如刺绣、印花,这些后处理工艺如何破坏面料的原始亲肤性,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明白,好品位不一定等于高消费,而是对细节的极致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理论堆砌,更像是一位闺蜜在和你分享她发现的“穿衣小秘密”。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小故事,比如作者如何因为一件错误的尼龙外套而度过一个闷热的下午,从而下定决心研究“透气性”。这些片段让冰冷的面料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衣物的“尊重感”。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学着用更慢、更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购物,不再被花哨的图案迷惑,而是先将注意力集中到衣物与皮肤接触的那一瞬间。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的整体形象都显得更加沉稳、有质感。对于那些渴望摆脱“快时尚”同质化审美,追求个人风格烙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思维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纺织技术手册,反而更像是一位资深造型师的私房分享笔记。它把“手感”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一系列非常具象化的案例和对比分析展现出来。比如,书中有一章节专门对比了不同“织法”对同一面料手感的影响,从紧密的平纹到松散的罗纹,那种细腻的差别,光是文字描绘就能让人在脑海中勾勒出清晰的画面。我记得它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轻微的褶皱”来判断一件衬衫的真丝含量,这个技巧简直是立竿见影。我立刻用这个方法去检验了我衣柜里的一些旧物,发现自己以前对一些昂贵的“真丝”产品产生了误判。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根据季节和场合来挑选最合适“触感”的衣物。炎热的夏天,如何选择既凉爽又不失体面的“竹纤维混纺”,书里给出的方案极其实用,简直是城市通勤者的福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面料学知识,转化成了我们日常穿衣决策中的“直觉”。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时尚界的“宝典”!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真正提升日常穿搭质感的指南,而《好物对对论 手感衣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作者对于面料的描述简直是“手感大师”级别的,比如羊绒的细腻、亚麻的透气,甚至连一些小众天然纤维的特性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读完后,我再去看衣服标签,不再是茫然无措,而是能迅速判断出这件衣服的“内在美”。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触感”与“视觉效果”之间关系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穿什么颜色好看”,而是深入到纤维结构如何影响光泽、垂坠感,以及穿在身上时身体的感受。我以前买衣服总是只看款式,现在则会下意识地去触摸面料,感受它的温度和流动性。这让我的衣橱焕发了新生,我买的每一件衣服都似乎找到了它们最合适的搭配,简直是一次感官上的升级。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衣着品质有追求的朋友们,这本书能让你重新认识“好衣服”的定义。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可持续性”和“手感”的完美结合。在当代,购买耐穿、质感好的衣物本身就是一种环保行为,而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投资指南”。它详细列举了如何通过观察面料的“回弹力”和“纤维长度”来判断一件衣服的耐用度和洗涤周期。书中关于“丹宁布的陈化过程”的描述简直是艺术品鉴赏,它展示了优质牛仔布如何随着时间推移,通过穿着者的活动,形成独一无二的“皮肤纹理”,这种“越穿越好”的体验,是廉价面料永远无法给予的。这让我对衣物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联结,而不是用完即弃的心态。这本书成功地将“实用主义”与“审美情趣”编织在了一起,它不是教你如何堆砌衣物,而是教你如何精选那些能陪伴你长久、并在每次触碰时都能带来愉悦感的“伴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