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非理性繁榮(第二版)(新金融係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羅伯特 希勒力作)
定價: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美)希勒 ,李心丹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3000876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羅伯特?希勒先生揭示瞭金融市場非理箼的一麵,在這方麵,他比同時代的其他任何經濟學傢做得都多。
——保羅?剋魯格曼,《紐約時報》
希勒教授的這本書是一劑現實主義的良藥……告訴投資者應當充分地進行分散化投資,儲蓄更多,並且理箼地調低對於市場未來走勢的預期。
——伯頓·G·馬爾基爾,《華爾街日報》
《非理箼繁榮》是一本驚世駭俗同時也備受爭議的書,是繼傑裏米·西格爾1994年《股票長期走勢》一書以來,關於股票市場的*重要的著作。
——威廉·沃爾曼,《商業周刊》
本書不僅預言瞭市場的衰落,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解讀投機性泡沫的産生和持續進行瞭嚴謹而有益的嘗試。
——約翰·卡西迪,《紐約客》
本書信息豐富且論述精闢,對當前“形勢一片大好”的看法提齣瞭冷靜而理箼的糾正。
——傑夫·馬德裏剋,《紐約書評》
在本書中,羅伯特·希勒先生對於當前的市場提齣瞭通俗易懂的且切閤實際的意見。
——戴維·沃什,《波士頓環球報》
希勒先生為人們瞭解那些深奧的金融市場學著作,尤其是美國股市的相關研究提供瞭有益的指導。
——《外交》
耶魯大學經濟學傢希勒認為,投資人存在著明顯的從眾心理,當前市場仍然沒有擺脫價格嚴重扭麯的局麵。
——羅伯特·J·薩繆爾森,《華盛頓郵報》
在《非理性繁榮》(第二版)中,羅伯特?希勒教授對2000年版的內容進行瞭適時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闡述瞭市場波動這一給他帶來國際聲譽的主題。希勒在第二版中開闢瞭一個新的領域,他以一種更加清晰和的方式嚮我們展示瞭那些可能動搖經濟運行和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的市場泡沫的産生和破滅。
在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預言瞭股市的下跌,而在本書中,他將研究擴展到瞭目前炙手可熱的房地産市場,用瞭一章的篇幅來論述美國和國際房價的曆史走勢。
在本書中,希勒通過大量的證據來說明,如果20世紀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産市場的繁榮中隱含著大量的泡沫,並且終房價可能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下跌。他認為,2000年股市泡沫破滅之後,許多投資者將資金投嚮房地産市場,這使得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産價格均齣現瞭不同程度的上漲。因此,非理性繁榮非沒有消失,隻是在另一個市場中再次齣現。
在版的基礎上,希勒教授描述瞭金融市場波動的心理根源,並且著力列舉和論述瞭自由市場經濟中,資本市場所固有的不穩定性。比如,艾倫?格林斯潘的“非理性繁榮”演說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他認為,終擺脫這種睏境的途徑在於社會製度的改進,比如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製度,增加保險品種以保障人們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資選擇。就像該書的版一樣,《非理性繁榮》的第二版會吸引更多的人閱讀和討論。
章 股市價格水平的曆史迴顧
市盈率
其他高市盈率的時期
利率
對非理性繁榮的憂慮
第2章 房地産市場的曆史迴顧
住房價格的長期走勢
實際住房價格長期上升趨勢的缺失
實際住房價格沒有強勁的迅速上升趨勢的原因
當時和現在的非理性繁榮
研究途徑
篇 結構因素
第3章 誘發因素:市場經濟的疾速發展、互聯網以及其他事件
促進市場泡沫産生的12個因素
市場經濟的疾速發展與業主社會
政治和文化的變遷促進瞭商業的成功
新的信息技術
支持性貨幣政策與格林斯潘對策
生育高峰及其對市場的顯著影響
媒體對財經新聞的大量報道
分析師愈益樂觀的預測
固定繳費養老金計劃的推廣
共同基金的增長
通貨膨脹迴落及貨幣幻覺的影響
交易額的增加:貼現經紀人、當天交易者及24小時交易
機會的增加
小結
第4章 放大機製:自然形成的蓬齊過程
投資者信心的變化
對投資者信心的反思
關於預期的例證
對投資者期望和情緒的反思
公眾對市場的關注
投資性泡沫的反饋環理論
投資者對反饋和泡沫的理解
作為反饋模式和投機性泡沫的蓬齊局
欺、操縱和善意的謊言
自然形成的蓬齊過程所引起的投機性泡沫
證券市場與房地産市場中的反饋與交叉反饋
當今的非理性繁榮和反饋環
第二篇 文化因素
第5章 新聞媒體
媒體在股市變化中發揮的鋪墊作用
媒體討論的形成
對市場前景的報道
……
第6章 新時代的經濟思想
第7章 新時代與全球泡沫
第三篇 心理因素
第8章 股市的心理定位
第9章 從眾行為和思想傳染
第四篇 理性繁榮的嘗試
0章 有效市場、遊走和泡沫
1章 投資者學習和忘卻
第五篇 采取行動
2章 自由市場中的投機風險
參考文獻
索引
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耶魯大學斯坦利?裏索(Stanley B. Resor)經濟學教授。他先後撰寫瞭《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紀的風險》(The New Financial Order: Risk in the 21st Century)、《市場波動》(Market Volatility)、《宏觀市場》(Macro Market
這本書的書名和作者信息,尤其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羅伯特·希勒力作”的標簽,立刻勾起瞭我對經濟學巨匠思想的強烈好奇。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刻洞察市場運行規律、解釋看似混亂現象的理論抱有濃厚興趣,而諾奬得主的光環無疑為這本書增添瞭巨大的吸引力。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羅伯特·希勒如何運用其獨特的視角,剖析金融市場中那些令人費解的波動,並將那些非理性、甚至可以說是情緒化的驅動因素,以一種嚴謹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解答我長久以來對於市場泡沫、羊群效應以及投資者心理的疑問。想象一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能夠跟隨希勒教授的筆觸,一點點撥開迷霧,理解那些曾經讓我睏惑的市場行為背後的邏輯,甚至能夠預見到未來可能齣現的風險。這本書的“第二版”和“新金融係列”的標簽,也暗示著它可能包含更新的案例分析和更成熟的理論發展,這讓我更加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與時俱進的見解,尤其是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市場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是一把能夠幫助我理解金融世界、規避風險、做齣更明智投資決策的利器。
評分在浩瀚的金融學著作中,《非理性繁榮(第二版)》的書名如同一聲引人注目的號角,瞬間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一直認為,金融市場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上在於它既有冰冷的數字和嚴謹的邏輯,又充滿瞭人性的復雜與多變。而“非理性繁榮”這個概念,恰恰觸及瞭這種矛盾的核心。我渴望通過這本書,深入理解在那些經濟欣欣嚮榮、資産價格節節攀升的時期,隱藏在錶麵之下的究竟是怎樣的非理性力量在驅動?是投資者普遍的樂觀情緒,是媒體的渲染,還是某些新興的經濟模式帶來的“新範式”假象?羅伯特·希勒,這位諾貝爾奬得主的智慧,無疑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我期待他能夠以其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揭示這些非理性繁榮的根源,分析其發展的軌跡,並探討其潛在的風險與後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讓我對過去的金融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能為我未來的投資決策提供寶貴的啓示,幫助我在麵對市場波動時,能夠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從。
評分“非理性繁榮”——僅僅是這個書名,就足以激發我內心的好奇心。繁榮,通常與積極、增長、成功聯係在一起;而“非理性”,則暗示著某種失控、衝動,甚至危險。將兩者結閤,無疑點齣瞭金融市場中一個極具爭議且引人深思的現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如同一個偵探小說般,帶領我層層剝開金融市場錶麵的平靜,去探尋那些潛藏在繁榮背後的非理性驅動力。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羅伯特·希勒的名字,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權威的光環,我深信他能夠提供獨到且深刻的見解。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機製、社會現象,甚至是技術進步,導緻瞭市場的“非理性繁榮”?這些繁榮又會對經濟和社會産生怎樣的長遠影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閱讀,瞭解這些曾經讓無數投資者為之瘋狂又最終隕落的泡沫,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以及我們如何纔能在這種看似不可避免的周期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齣更審慎的判斷。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非理性繁榮(第二版)》本身就帶有一種哲學思辨的色彩。我很好奇“繁榮”這個詞在這裏被加上瞭“非理性”的前綴,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否在暗示,那些看起來欣欣嚮榮的景象,其根基卻可能並不穩固,甚至充滿瞭隱患?作為一名讀者,我非常期待能夠深入瞭解這種“非理性繁榮”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是社會心理、群體情緒,抑或是信息傳播機製共同作用的結果?羅伯特·希勒,這位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的洞察力,讓這本書的份量更重。我想象著,他一定能夠用一種彆具一格的方式,將復雜的經濟理論,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深刻的見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時候市場會錶現齣與理性分析相悖的行為,為什麼投資者會做齣看似不閤邏輯的決策,以及這些行為模式在長期來看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金融市場的剖析,更可能是一種對人性弱點和群體行為的深刻反思,這讓我充滿瞭閱讀的期待。
評分當我看到《非理性繁榮(第二版)》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勾勒齣瞭一幅畫麵:繁榮的景象背後,隱藏著一股股不可捉摸的力量,它們推波助瀾,將市場推嚮非理性的高峰,而最終的結局,往往是令人心碎的崩盤。我對“非理性”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滿瞭探究的欲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強調理性決策的重要性,但在金融市場這個看似高度理性的領域,為什麼“非理性”卻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作者,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羅伯特·希勒,他的名字本身就意味著深刻的洞察和權威。我非常好奇他將如何具體地描繪和分析這些“非理性”的力量,它們是源於人類的貪婪與恐懼,還是更深層的心理機製?我又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曆史案例,那些曾經轟動世界的金融泡沫,是如何在非理性的浪潮中孕育、膨脹,又如何最終破滅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金融投資的世界裏,情緒和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能夠超越純粹的數字和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