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频电子线路
: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廖惜春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1153442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实现方法。本书以“理解概念,掌握方法,明确思路,实现功能”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目标,遵循“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将单元电路、功能电路、整机电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介绍了一些应用实例,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创新。
本书的内容编排由浅入深,每一章均列出了基本要求、基本知识和重点难点。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际以及读者的反馈意见,各主要章节配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应用实例电路及习题,更方便读者自学。
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绪论、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选频电路与滤波器、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线性搬移技术与电路、频谱非线性搬移技术与电路、反馈控制电路与锁相环路等。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提的是,书中的插图质量,简直可以用“像素化”来形容。那些本应清晰展示波形变化、负载效应或是器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印出来后边缘模糊,线条粗糙,很多重要的标注点都难以分辨。有些电路图甚至出现了连线交叉不清、元件符号模糊不清的情况,需要读者拿着尺子在图上比对半天,才能勉强确定这是个电容还是个电阻。在涉及时域或频域响应的曲线图时,坐标轴的刻度常常难以辨认,数据点的表示也含糊不清。对于依赖直观视觉辅助来理解复杂电磁现象的学科来说,低质量的图表无疑是巨大的障碍。这种对视觉信息的粗暴对待,极大地拖慢了我的学习进度,每次试图通过图表来加深理解时,都会因为图表的模糊而感到一阵无力。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各个环节都透露出一种敷衍了事、急功近利的商业气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灾难,封面那种土气到家的配色,加上排版那种九十年代风格的粗糙字体,让我第一次拿起它的时候,差点就直接把它扔回书架。我本来是对这门课程抱有很大期待的,毕竟电子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嘛,结果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种浓厚的“过期”气息给熏到了。更别提内页的纸张质量了,薄得跟复印纸似的,稍微用力一翻,就感觉快要撕裂了,而且油墨印得深浅不一,有时候看着那些电路图,简直是在考我的视力。说实话,光是阅读体验就已经让人望而却步了,让人不禁怀疑,内容是不是也和这封面一样,停留在上个世纪。如果出版商在制作环节稍微用心一点,哪怕只是请个稍微有点审美的设计师,也不至于让一本专业书籍沦落到这种地步。我对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感到非常失望,这完全是对知识的不尊重,也辜负了我们这些求知者的信任。
评分深入到理论阐述层面,这本书的深度严重不足,很多本应是核心的理论分析,都被处理得过于肤浅和表面化。例如,在讨论高频特性时,对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会有影响”,然后迅速转入下一个章节,完全没有给出深入的数学模型或等效电路分析,使得我们无法真正理解这些非理想因素在实际电路中是如何恶化性能的。对于那些渴望理解“为什么”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极其有限。它更像是一本面向速成的考前押题指南,而不是一本旨在培养扎实工程素养的教材。那些声称包含的“前沿技术”章节,内容也陈旧不堪,充斥着我已经淘汰的器件型号和过时的设计理念,让人感觉自己像是被带入了一个电子科技的“博物馆”,而不是一个展望未来的课堂。
评分那些习题部分,简直就是对我们智商的侮辱。题目描述含糊不清,很多必要的初始条件要么缺失,要么描述得模棱两可,让人根本无从下手。更要命的是,书后附带的参考答案,更是错误百出,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对照答案推导了某个运算放大器电路的稳定裕度计算,结果发现书中给出的最终数值和我的推导过程都与教科书上的标准模型相悖。这让我严重怀疑作者本人是否真正理解了所教授的内容,还是仅仅是从某个旧的题库里机械地复制粘贴。学习电子线路,实践和验证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连书本提供的基础练习都充满了陷阱和谬误,那么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这种误导性的材料,比没有材料更可怕。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简直是一团乱麻,作者的思路似乎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可循。你刚读完一个关于晶体管偏置的详尽分析,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滤波器设计中的某个高深公式,中间完全没有必要的过渡和铺垫。初学者读起来,简直就像是爬一座没有台阶的陡峭山坡,每一步都充满了迷茫和挫败感。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但即便如此,很多关键概念的引入也显得十分突兀和生硬,仿佛作者默认你已经对前置知识了如指掌,完全没有考虑到知识的层层递进和循序渐进。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翻阅其他参考资料,去弥补这本书在结构和连贯性上的巨大缺失。这种写作方式,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在展示作者自己脑海中知识点的随机闪现,对于系统学习者来说,绝对是种折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