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这种偏爱视奏和即兴创作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三月通”目标似乎设定得有些过于乐观了。学习任何一门乐器,尤其是涉及即兴的技能,都不是靠短期内塞入大量知识点就能达成的,它需要肌肉记忆、听觉训练和审美积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让学习者感觉自己像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不是主动地探索音乐。例如,它在讲解节奏型时,要求读者死记硬背好几个复杂的八分音符组合,却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可以让我随心所欲去“玩耍”的A/B/C级伴奏素材库。我更喜欢那种提供大量基础和弦进行,然后鼓励我尝试用不同音色、不同力度去填充的教程。这本书的“公式化”倾向,实际上是限制了学习者在早期阶段对音乐自由度的想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掌握了几种固定的“走路姿势”,但对于如何“跳跃”或者“奔跑”却一无所知。它可能适合那些追求稳定、不求变异的陪练者,但对于渴望在伴奏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的自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工具箱显得过于简单和单一了。
评分我是在一个音乐社团的推荐下买的这本《钢琴即兴伴奏三月通》,本来是想用来快速提升给朋友弹唱伴奏的能力,但阅读体验极其劝退。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恕我直言,非常老派,大量的文字堆砌和略显模糊的五线谱和简谱对照,让人阅读起来非常吃力。它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对“基础知识”的阐述上,这些知识点其实在任何一本基础乐理书里都能找到更清晰的讲解,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更让我不解的是,对于“儿童钢”这个标签,这本书的内容未免显得过于“成人化”和理论化了。我尝试让我的外甥女(一个刚开始学钢琴的小朋友)翻阅其中的一些“入门”章节,她直接表示完全看不懂那些和弦符号和复杂的节奏型标记,根本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定位是面向所有自学者的,那么内容的分层和趣味性必须要有。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似乎是把一本非常专业的音乐学院教材进行了“稀释”和“简化”,但这种简化做得并不彻底,反而留下了很多需要额外思考的“灰色地带”,让人在实践中无所适从。它更像是一本厚厚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能真正引导你入门并保持学习热情的“教程”。
评分我希望这本书能更侧重于“曲谱”和“范例”的深度分析,但实际情况是,书中配的范例曲目太少,而且很多选择的都是年代感较强的、我并不熟悉的曲目。我对即兴伴奏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近十年来的华语流行和影视原声配乐上。这本书的理论部分虽然详尽,但缺乏将理论与实际演奏场景(比如现场Live、录音棚Demo制作)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比如,它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在现场快速判断歌手的音准和情绪,并实时调整伴奏的动态和力度。反而是花费了不少篇幅去讲解一些在我看来已经属于常识范畴的五线谱阅读技巧,这对于一个已经可以看懂五线谱的人来说,是一种时间浪费。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知识点很全,但“干货”的密度不够,很多内容需要读者自己去“翻译”和“转化”,才能应用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中去。感觉它更像是一份为特定时期、特定教学体系准备的教材,而非一本面向全球化、多样化音乐爱好者的通用自学指南。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从事音乐制作的人士,我本来对这种“公式化教程”是抱持怀疑态度的,买了这本书纯粹是想看看它如何定义“公式化演奏”。结果发现,它所谓的“公式”,其实就是对几种最常见、最基础的伴奏织体(Voice Leading)的机械化罗列。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能迅速为一首C大调的简单歌曲套上一个听起来“像样”的伴奏。但坏处同样明显,一旦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和弦进行,比如涉及到副属和弦、或者调性色彩突然变化的段落,书里提供的这些“公式”就完全派不上用场了。我试着用它的方法去处理一首布鲁斯风格的曲子,结果完全跑偏了,听起来像是在用古典音乐的思维去强行套用现代爵士的骨架,非常别扭。这本书对于和声色彩的细微变化讨论得太少了,它似乎默认了所有歌曲都应该遵循一种最平稳、最“安全”的伴奏方式。对于追求演奏表现力和个性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限制太多,反而扼杀了探索的欲望。它教会了你如何搭积木,但没告诉你如何设计出宏伟的建筑。
评分这本号称“三月通”的即兴伴奏教程,我用了快半年才勉强摸到一点门道,但老实说,效果远没有宣传的那么立竿见影。首先,对于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书里对于和弦理论的讲解实在是太跳跃了,很多基础概念需要读者自己去查阅其他资料才能理解。比如,它直接抛出了很多复杂的转位和弦的指法,却没有花足够篇幅去解释为什么在特定情况下要使用这些转位,感觉就像是直接把高级食谱递给了厨房新手。我花了大量时间在弄懂“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上面。再者,它的曲谱部分,虽然标注了原曲,但提供的伴奏模版却显得有些单调和僵化,缺乏真正的“即兴”感。很多时候,你按照书上的“公式”弹下来,听起来就像是卡住了一样,缺乏灵魂。我尝试将书里的几个基础节奏型应用到我喜欢的流行歌曲上,结果效果惨不忍睹,根本没办法自然地融入原曲的和声进行中。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钢琴基础,只是想系统性地学习“套路”的人准备的,对于我这种想靠它从头建立起音乐逻辑的自学者来说,难度曲线太陡峭了,中途放弃的念头可不是一次两次了。我期望看到的是更多循序渐进的练习和更贴近现代音乐审美的范例,而不是一套看起来很专业的、但实操起来却处处碰壁的“秘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