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人性格:坚硬的中国人 柔和的日本人 飘摇的韩国人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金文学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057277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国民性格决定国家命运
中日韩比较文化**人金文学**力作
《中国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热评
日本《读卖新闻》、韩国《朝鲜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共同关注
为什么中、日、韩之间政治纷争不断?
韩国和朝鲜为何经常剑拔弩张?
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延续五千年?
日本为何屡屡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
“二战”后朝鲜半岛被分割竟是因为国民性格?
日本文明是不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为什么日本的帝国梦想无法实现?
为什么中国的老公爱藏私房钱?
为什么韩国人如此激烈地“反日”?
为什么中国人乒乓球打得好,日本人棒球打得好,韩国人足球踢得好?
中、日、韩未来将走向何方?
……
中文版序言
日文版序言
序章 从“非汉字文化圈”出发
三国间充满趣味的争吵之缘故
妨碍相互理解的两种错觉
“专用汉字文化圈”和“借用汉字文化圈”
各国汉字表达出来文化的差异
是否存在“儒家文化圈”?
“日本文化圈”
从“非同一文化圈”出发
其实中国人不了解日本人?
中国没有“日本论”
韩国人的日本观
文化上的歧视和现实中的羡慕
日本人弱于大陆、半岛的缘由
“同情论”的壁垒
比较会让人改变看法
章 大陆属性岛国属性半岛属性
中、日、韩三国文化的特征、国民性的三个关键词
大海上的“神之国度”和陆地上的“无神国度”
河流的长短和国民性
岛国属性
日本文化并非“模仿文化”
善变的日本人
大陆属性
笨重的大陆
另一个中国
大陆上的国家观念淡薄
给三国的“爱国心”打分
“一所悬命”、“狡兔三窟”、“搬家民族”
解开大陆中国之谜的象征符号
南柔北刚
东海西陆
半岛属性
被裹挟在中间的痛苦
中、日、韩地政学命运
第二章 坚硬的中国人柔和的日本人飘摇的韩国人
海虾日本
雄鸡中国
兔子韩国(朝鲜半岛)
“柔软结构”的日本文化
从半岛变为岛国的韩国从半岛变为大陆国的朝鲜
半岛文化是百分之百的“模仿文化”
“刚直结构”的中国文化
“中间结构”的韩国文化
凝聚社会和沙城社会
“政治动物”和“文化动物”
中、日、韩三国的社会性优点和缺点
笑话里的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道歉文化圈”和“不道歉文化圈”
“缠足”和“握手”为何未进入日本?
竹、松、柳的比较文化论
石头文化
树木日本文化
泥土韩国文化
柔和的日本人
坚硬的中国人
单纯的韩国人
第三章 “和”、“斗”、“情”的国民性比较
“和”是日本国民性的特色
横向社会的日本
迥异于中国、韩国的集体思维
为何只有日本人还保留着家纹(家徽)
徽章和现代化
中国人喜欢“斗”
一出门外“百人之敌”等着你
“女尊男卑”程度的比较
被“情”联系在一起的韩国人
纵向社会的韩国
中、日、韩三国人际关系的同心圆
“纳豆般的日本人”、“盆里的大豆般的中国人”、“豆泥团般的韩国人”
“情”的手段
被称为“没有人情味的日本人”之理由
“恋母情结度”的三国比较
“无节操”的日本人
朝鲜半岛为什么被分割了?
“恨”的半岛
韩国反日感情的深处
大陆式的“报仇文化”
岛国式的忘却文化
成功实现近代化的顺序之谜
世界史年表的阅读方式
中、日、韩文化圈问题
冈仓天心如是说
日本民族不适合“帝国主义”
文化的力量
第四章 从“人”、“神”、“自然”看思维方式的差异
对“人”的解释
无“个人”的国家与有“间”的国家
表里不一的不透明社会
关于“身体”的三国温差
“身文化”和“心文化”
“身体志向文化”的中国与韩国
中国人的“食文化”
自杀方式的比较
为何只有日本人剖腹
中、日、韩三国的“自然观”是不同的
中国人为何拜天
“愚公移山”象征的行为模式
“人定胜天”的哲学
韩国人的儒家思想和自然观
爱花观的差异
中国、韩国的“人工美意识”
粪尿的神灵
重视“上位文化”和重视“下位文化”
粪尿是攻击人的武器
动物的位置
日本有供奉牛、猪、鱼的坟冢之理由
一茶和小多摩
“敌我双方灵魂平等”的思考方式
“敌我双方不共戴天”的思考方式
多元思维的岛国社会
一元思维的半岛社会
第五章 中、日、韩三国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摆脱“汉字思维”
“同文同种”的危险性
不是“中国语”,而是“汉语”
强硬的汉语
没有节操的日语
韩语的中间性
为何汉语中的外来词汇如此贫乏?
汉语思想的模糊性与不明确性
国语就是国力
规则化的朝鲜文字无规则的假名文字
表达清晰的韩语和日语
现代中国人对古典汉文很无知
日、韩两国汉字读法不同的原因
三重语言的日本
二重语言的韩国
一重语言的中国
“大”字之国
三国人谎言程度比较
“话语中有魔力”和“话里有话”
以尊重自我表现为美德和以克制自我表现为美德
日语、韩语语法上的相似和行为语法的差异
“女性美”的日语和“男性美”的汉语、韩语
爱说“の”的日本人
爱用“和”的中国人、韩国人
日本的标语
中国的标语
终章 中、日、韩三国能够以各异的方式共存
“外星人绑架中、日、韩三国国民事件”
透过感叹词来区分三国人
腌菜民族学
村长选举骚乱
从“历史”开始新的征程
承认差异是重要的
东亚未来蓝图
“梅花文化圈”的提议
梅花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东北亚的象征符号
“东北亚共同体”何时能成立?
君子和而不同
文化差异是出路
金文学,比较文化学家、作家、文明批评家。 1962年生于沈阳市。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外文系日本文学专业。1991年以亚洲名的成绩获日本“新岛奖学金”,赴日本私立大学同志社大学留学。 2001年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后,任教于日本吴大学社会情报学系,福山大学人
在我看来,三国时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舞台,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征伐,更是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三国人性格:坚硬的中国人 柔和的日本人 飘摇的韩国人》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试图从一个非常宏观且具有深度的视角来解读那个时代。我一直对“民族性格”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认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书名中对中国人性格的“坚硬”的描述,让我立刻联想到历经数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中华文明,以及在面对外患内忧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柔和的日本人”,又会在书中被赋予怎样的解读?我脑海中浮现出日本在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时的审慎与创新,以及其传统文化中对和谐、礼仪的重视。至于“飘摇的韩国人”,这三个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充满变数和挑战的历史,朝鲜半岛在强邻环伺之下,是如何在夹缝中保持自己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独立性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超越纯粹历史事件叙述的解读方式,通过民族性格这个独特的切入点,来揭示三国时期东亚格局的深层动因,并且能够让我从中获得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仿佛蕴藏着一段古老的故事。《三国人性格:坚硬的中国人 柔和的日本人 飘摇的韩国人》这个书名,本身就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和思考。我一直觉得,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其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三国时期,正是这三个国家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书名中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是“坚硬”,这让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解读和阐释这种“坚硬”的?是源于其悠久的文明,还是其面对外敌时的抵抗精神?又或者是其内部的文化凝聚力?而“柔和的日本人”,又是在何种意义上被赋予了“柔和”的特质?这是否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或者对美的独特理解有关?“飘摇的韩国人”,这个词语给我一种既飘忽不定又饱含挣扎的感觉,这是否反映了当时朝鲜半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以及其民族文化的复杂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这三个民族在共同的历史大背景下,是如何形成如此鲜明的性格差异的,并且这种性格差异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那段历史中的走向和与其他民族的互动。
评分手捧着这本《三国人性格:坚硬的中国人 柔和的日本人 飘摇的韩国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风云际会。书名中的“坚硬的中国人”,让我立刻联想到诸如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坚韧,以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些人物身上的那种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精神,仿佛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缩影。我想,这种“坚硬”并非是僵化,而是一种在逆境中崛起的强大韧性,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坚定信念。而“柔和的日本人”,又会是如何的描绘呢?是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那般的雄心勃勃,还是如武士道精神中那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礼仪的重视?在那个与中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时代,日本是如何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性格的?“飘摇的韩国人”,这三个字更是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不禁联想到朝鲜半岛在历史长河中,既受大陆文明影响,又保持着自身独立性的复杂地位。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下,韩国(或当时的朝鲜)又是如何在这种风云变幻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单单讲述历史事件,更是试图去挖掘隐藏在事件背后,能够贯穿始终的民族性格,这种视角非常新颖,也让我充满了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三国人性格:坚硬的中国人 柔和的日本人 飘摇的韩国人》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力量和哲学意味,让我立刻想要一探究竟。在许多关于三国的解读中,大多聚焦于政治、军事的斗争,但这本书却剑走偏蹊,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面的民族性格。我一直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根源。“坚硬的中国人”,这个词语给我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联想,似乎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力量。而“柔和的日本人”,又会是怎样的描绘?是在文化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出的某种温和与内敛?这与我们通常印象中的一些日本历史人物的形象,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飘摇的韩国人”,这三个字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洪流中的那种不确定性,以及在动荡时代里,一个民族如何努力寻求自身定位和生存空间的艰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三个民族在相似历史时期,为何会展现出如此不同的性格特质,并且这种性格差异是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国家发展和相互关系的。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让我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这本《三国人性格:坚硬的中国人 柔和的日本人 飘摇的韩国人》读来真是让人意犹未尽。我一直对东亚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更是让我着迷。这本书的名字起得非常吸引人,立刻就勾起了我探究这三个民族在那个时代特质的欲望。我尤其好奇,在那个充满变革与碰撞的时代,中国人是如何展现出“坚硬”的特质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怎样的社会结构塑造了这种性格?而日本人和韩国人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又为何会呈现出“柔和”与“飘摇”的性格呢?这种对比性的描述,让我对三国时期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在字里行间,似乎在描绘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将人物的命运、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性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魅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生动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从民族性格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三国,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也让我更加期待书中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