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技術
定價:17.00元
作者:陳瑞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1111945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製定的《高等學校工程專科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的。在內容安排上注重實踐應用及基本技能的訓練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即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原則。
全收共12章,覆蓋瞭“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兩部分的內容,包括半導體器件、基本放大電路、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正弦波振蕩電路、真流電泊、數字電路基礎、集成邏輯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半導體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數模與模數轉換器。為幫助學生歸內和鞏固學習要點,本書在每章首、尾加入瞭“內容提要”和“小地”的環節,並在每章後設計瞭一些典型的習題,部分習題還在書後附加瞭答案。
本書可作為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院,成人高等教育學院,應用型本科院校和民辦高校的計算機類、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目錄
前言
章 半導體器件
1.1 半導體的基礎知識
1.2 半導體二極管
1.3 晶體管
1.4 場效應晶體管
1.5 半導體器件的測試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基本放大電路
2.1 放大電路的基本概念
2.2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2.3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2.4 場效應晶體管放大電路
2.5 多級放大電路
2.6 差動放大電路
2.7 集成運算放大器
2.8 功率放大電路
本章小節
習題
第3章 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
3.1 反饋的基本概念
3.2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3.3 負反饋的應用實例
本章小節
習題
第4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
4.1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原理分析
4.2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實例
4.3 集成運算放大器使用中的實際問題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正弦波振蕩電路
5.1 振蕩電路的基本概念
5.2 RC正弦波振蕩電路
5.3 LC正弦波振蕩電路
5.4 石英晶體振蕩電路
5.5 實用的振蕩電路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直流電源
6.1 直流電源的組成
6.2 單相整流及濾波電路
6.3 直流穩壓電路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數字電路基礎
7.1 數字電路概述
7.2 邏輯代數基礎
7.3 邏輯函數的幾種錶示方法及其相互轉換
7.4 邏輯函數的化簡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集成邏輯門電路
8.1 TTL集成邏輯門
8.2 MOS集成邏輯門電路
8.3 集成邏輯門電路使用中的幾個實際問題
8.4 數字集成電路器件的非在綫檢測方法
8.5 數字集成電路資料的查找方法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組閤邏輯電路
0章 時序邏輯電路
1章 半導體存儲器與可編輯邏輯器件
2章 數模與模數轉換器
部分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極其簡潔,那種深沉的墨綠色底配上燙金的字體,乍一看還以為是本什麼古典文學或者哲學著作。我本來是衝著封麵的質感去的,以為能淘到一本有深度、有格調的書籍來充實我的書架。翻開內頁,印刷質量倒是無可挑剔,紙張手感溫潤,字跡清晰銳利,光是閱讀體驗就已經算得上享受瞭。然而,當我真正沉下心來閱讀其中的內容時,卻發現它似乎在描繪一個與我預期完全不同的世界。它講述的不是關於電路闆、電阻電容的那些硬核知識,更不是什麼時下熱門的AI算法或是量子計算的理論前沿。相反,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一種對時間流逝的細膩捕捉,一種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哲學反思,甚至夾雜著一些對古老手工藝的深情緬懷。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描述瞭一位老木匠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在一片寂靜的森林裏,花費數月時間雕琢一件傢具的過程,那種近乎冥想的狀態和對物件的敬畏,讓我幾乎忘記瞭自己是在讀一本“技術”相關的書籍。這種意境的錯位感,讓我不禁好奇,這本書的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的心境,纔將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編織在一起。它更像是一部散文集,或者說是一部關於“慢生活”的宣言,與我期待中的那種充滿電流聲和數字邏輯的篇章大相徑庭。
評分我買這本書完全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以為自己買到的是一本關於晶體管和集成電路發展史的權威著作,結果我得到瞭一部關於“光影與物質的對話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華麗,充滿瞭文學色彩,仿佛每一句話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和雕琢,生怕使用瞭任何一個過於直白或機械的詞匯。它對色彩的運用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程度,比如,它描述一個簡單的繼電器通電瞬間發齣的“哢嗒”聲時,會將其與日落時分天空的最後一道橙色光芒進行類比,這種跨越感官的聯想,讓我讀起來像是在欣賞一幅油畫,而不是學習一門工程學科。全書最接近技術描述的部分,可能是關於早期的光學儀器,比如透鏡的打磨工藝和望遠鏡的發明曆程。但即便是這部分,作者的關注點也始終放在瞭人類的視覺延伸和對宇宙的好奇心上,而不是聚焦於如何通過精確的幾何計算來校正像差。這本書的整體氛圍是沉靜的、內省的,它鼓勵讀者停下來,去感受那些恒定不變的自然規律,去欣賞材料本身的質地和紋理,這與我習慣的快節奏、高迭代的技術學習模式形成瞭強烈的反差。
評分說實話,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一位技藝高超的魔術師耍瞭一道。我帶著滿滿一袋關於現代科技進步的期待走進圖書館,結果他遞給我的卻是一個裝滿瞭陳年老酒的陶罐。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跳躍,幾乎沒有固定的主綫,更像是一係列色彩斑斕的碎片記憶的集閤體。比如,前一頁還在詳細描述中世紀歐洲某個小鎮的市政規劃和水利係統——那些純粹基於人力和經驗的工程學奇跡——後一頁筆鋒一轉,又開始探討聲音的物理特性,但討論的不是數字信號處理,而是探討不同材質的迴音如何影響人類的聽覺心理。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任何“係統”或“結構”時,總是不自覺地偏離技術實現的層麵,轉而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社會結構、文化意義,甚至是美學價值。例如,他花瞭大量的篇幅來解析一座古老教堂的拱頂是如何在力學上穩定存在的,但重點不在於計算荷載分布,而是強調這種結構所蘊含的對永恒的嚮往以及群體協作的精神。這哪裏是技術手冊?這簡直是一本社會人類學和建築史的交匯點,充滿瞭對“舊日智慧”的贊頌。我嘗試去尋找那些與“電子”二字沾邊的術語,但除瞭偶爾提及電燈的發明如何改變瞭城市夜景這種宏觀敘事外,具體的原理和應用幾乎是絕跡的。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晦澀但又引人入勝的,它要求讀者具備極大的耐心和一種近乎“反嚮學習”的心態。它的邏輯結構不是綫性的,而是螺鏇上升的,充滿瞭隱喻和象徵。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對“連接”這個概念的反復探討。在我的認知裏,“電子技術”的連接意味著高速的數據傳輸、無形的電磁波,是即時和瞬間的。然而,這本書裏描述的“連接”卻是遲緩的、有形的,是需要精心維護的物理接觸。它用大量篇幅討論瞭古老的紡織技術中,如何通過經緯綫的交織形成堅固的布料,以及這種編織過程如何反映瞭社群內部的關係網。這種對物理連接的細緻入微的描寫,占據瞭全書的很大比重。當你讀到作者用幾乎散文詩般的語言去描述一根銅綫在常溫下的電阻變化時,你不得不承認,作者是用一種近乎浪漫主義的視角在審視世界。整本書更像是一部獻給“物質性”的頌歌,贊美那些我們日常忽略的、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而不是去追逐那些虛無縹緲的虛擬信號。我甚至懷疑,作者是不是故意將所有現代技術元素都“去魅”瞭,隻留下那些最原始的、構成一切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格局非常宏大,但其關注的焦點卻齣奇地“微觀”和“人文”。它很少談及宏偉的工業革命或者信息爆炸,反而將筆墨集中在瞭那些被現代社會高速發展所遺忘的角落和技藝上。有一章給我留下瞭極深的印象,作者詳細考察瞭一種古老陶土燒製技術,他花瞭近百頁的篇幅來分析不同濕度、不同礦物成分的泥土,在特定窯爐溫度下,最終呈現齣的釉色變化。這裏麵的“技術”含量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完全是建立在經驗、直覺和對大地材料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與我所理解的、需要大量數學建模和軟件仿真的現代技術相去甚遠。整本書彌漫著一種對“匠人精神”的無限推崇,仿佛作者認為真正的創造力存在於與物質的直接、耐心的互動之中。我讀完後,對於“製造”這個行為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工廠流水綫上高效的復製,而更像是一種與自然萬物進行的古老儀式。總而言之,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電子技術”的指南,不如說是一部關於“如何慢下來,觀察世界本質”的田園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