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怪异的思考 | 作者 | 范唯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529611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思考方式取决于思维模式,一个良好的思维惯性 能够令我们得出*适合的考虑问题的结果。 范唯编*的《怪异的思考》通过一系列幽默诙谐 的小故事。旨在激发读者的思维模式,以不同的思考 方式得出不同的结果。本书内容生动通俗,老少皆宜 。 |
| 作者简介 | |
| 范唯,南京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深谙当代青少年的心理,从小爱好文学,喜欢创作,文字新奇,风格幽默。参与了《聪明孩子不用教》等系列丛书的创作,在报刊上曾多次刊载过文章,被广大的读者认可。 |
| 目录 | |
| 章 声东击西 1.童子考孔子 2.小县令上任 3.状元断遗书 4.两个秀才 5.诗谜三首 6.穷书生借钱 7.道士卖画 8.用谜答谜 9.一封特殊的家书 10.有趣的姓 11.县官点菜 12.一家三口 13.书生面试 14.唐伯虎对谜 15.孔子与农夫 16.道士指路 17.天下菜 18.哑巴指路 19.聪明的小木匠 20.巧改对联 21.寻找摇钱树第二章 变通思维 1.神奇的药方 2.请客 3.绵羊、奶牛和猪 4.分鸡蛋 5.全家福 6.诱人的湖水 7.大象的重量 8.仙猴下棋 9.戴草帽的卖药人 10.喜鹊的窝 11.王位继承人 12.老妇过河 13.问路 14.农夫的遗嘱 15.钟怎么了 16.不可思议的礼物 17.生死签 18.盲人买罐 19.他们的职业 20.理发 21.谁做得对 22.疯子和傻子 23.新鞋的颜色 24.租房子 25.谁的成绩更好 26.穷烟鬼 27.帽子游戏 28.牛皮大的地方 29.孪生保镖 30.寻找财宝 31.兄弟比马 32.冠军猜想 33.县令辞师爷 34.土著部落 35.省份猜测 36.高考录取 37.出差人选 38.主演的年龄 39.巧克力和奶糖 40.卖布的小贩 41.三位女士 42.钓鱼罚款 43.导演的姓 44.父亲的遗产 45.地下党 46.聪明的苏珊 47.村民选举 48.真话 49.议员和议案 50.国王的赏赐 51.四个室友 52.拾金不昧与贪心不足 53.小选手与名次 54.真假古陶罐 55.正方体 56.两个老钟 57.瞎子的袜子 58.三对客人 59.找开关 60.两个犯人 61.三囚分汤 62.办保险 63.称球 64.分杯子 65.两个小伙伴的秘密 66.奇怪的测量 67.打不开的宝物箱 68.奶奶的手表 69.处置战俘 70.神奇的瓷瓶 71.高明的手术 72.卖梳子第三章 急转脑筋 1.两个人的事 2.流血 3.会变的脚 4.双胞胎 5.刻字 6.警察拦车 7.三个鬼 8.丢了硬币 9.钱不一样 10.写字 11.借东西 12.投 13.康熙字典 14.写作文 15.糖罐子 16.咬眼睛 17.跷跷板 18.老师的问题 19.中国的厕所 20,开酒瓶 21.好上难下 22.空罐子 23.信箱的钥匙 24.敲门 25.跨不过去的棍子 26.卡车过桥 27.马路上的醉鬼 28.拴牛 29.创可贴 30.逃犯整容 31.放书签 32.独木桥 33.司令的年龄 34.宝宝睡着了 35.球洞太小 36.推拿师 37.聋子说笑话 38.两人站纸 39.太空之旅 40.躲避强盗第四章 小小侦探 1.十两银子 2.真正的凶手 3.爱收藏鞋的女明星 4.警察判马 5.生前的录音 6.谁报的警 7.离奇的盗窃案 8.妃子和侍女 9.黑人与巡警 10.不翼而飞的赎金 11.谁的孩子 12.醉汉与歹徒 13.当铺的珍宝 14.鸵鸟案 15.遗忘的罪证 16.花儿作证 17.细心的保安 18.巧判铜钱 19.遗书的秘密 20.真假皇冠 21.判断 22.小偷被偷 23.一尊金佛 24.被狗咬 25.误伤 26.琼斯太太之死 27.大棚失火 28.审讯 29.冰箱被偷 30.卖狗 31.新官断案 32.名画偷盗者 33.大毒犯 34.巴黎惨案 35.谁是左撇子 36.追捕劫匪 37.毒犯的诡计 38.物品 39.聪明的犹太人 40.真假名画 41.抓小偷 42.火葬场怪事 |
| 编辑推荐 | |
| 范唯编*的《怪异的思考》是一本教你思考的书,是一本开展怪异思考的魔法书,本书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教你学会灵活思考的基本功,为你今后的逻辑思考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相信你读了以后会受益匪浅,还会发现其实思考很简单,它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一个又一个的推理,很有意思哦,快来参加吧。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确实让我感到有些挑战。作者提出的观点,有时会颠覆我固有的认知,甚至让我产生一些不安。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才是我认为它最宝贵的地方。他并没有试图去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进行独立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见解。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模糊性”的讨论。我们总是追求清晰和确定,但现实世界往往充满了不确定和模糊。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拥抱这种模糊性,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如何在模糊中发现机遇。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不再惧怕未知,而是开始享受探索未知的过程。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最伟大的发现,往往都发生在未知领域的边缘。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思考本身的反思。它让我跳出了“思考什么”的层面,而是去关注“如何思考”的问题。作者的每一次阐述,都像是在为我的思维“松绑”,让我摆脱那些不必要的束缚,去自由地驰骋于思想的原野。我曾经一度认为,逻辑和理性是思考的唯一准则,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怪异”的思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它教会我拥抱不确定,拥抱可能性,拥抱那些不被主流所接纳的观点。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不仅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深信,这本书将是我未来思考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思维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新颖而实用的思考工具。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如何思考,而是通过对各种“怪异”思考方式的剖析,让你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奥秘。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假设性测试”的讲解。在做出任何重大决定之前,先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性测试,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决策的成功率。我曾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我的工作项目中,事实证明,它确实帮助我避免了一些潜在的错误。这种实践性的指导,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的行动。
评分这本书,我得承认,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 ‘怪异的思考’,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仿佛预示着一场智识上的探险,一次对思维边界的挑战。我一直认为,那些最深刻的见解,往往就藏匿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那些被主流观点视为“怪异”的念头,才最有可能打开新的认知维度。翻开这本书,我期待的是一种颠覆,一种冲击,一种能够让我重新审视自身思考模式的契机。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走出思维定势的舒适区,去探索那些不被轻易触碰的领域,去理解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为何会产生,以及它们可能蕴含的价值。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色彩的碰撞和图形的组合,隐约透露出一种非传统的艺术风格,更增添了我对其内容的遐想。我希望它不是一本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旅程,在文字的海洋中,我能感受到思想的涌动和碰撞,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滋养我枯燥的生活,让我的世界多一份奇思妙想,少一份平庸乏味。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的升华。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一种睿智的幽默感,即使在探讨最晦涩的哲学概念时,也能让人读来不觉枯燥。他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仿佛我就置身于他所描述的那个奇妙的思想世界之中。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非线性思维”的阐释。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有时候,跳跃式的、充满偶然性的思维,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他让我明白,创新并非总是来自严密的逻辑推导,也可能源于一次突如其来的联想,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想法的碰撞。这种打破常规的思考方式,让我开始审视我过去的一些僵化思维,并尝试着用更开放的态度去接纳新的可能性。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迷雾中寻找灯塔,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又被新的疑问所笼罩。作者的叙事方式十分独特,他并没有选择直接抛出结论,而是更倾向于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和类比,慢慢引导读者进入他所构建的思考框架。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现象的深度挖掘,从一个普通的杯子,到一个简单的对话,他都能从中剖析出不同寻常的逻辑和可能性。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怪异”,往往只是我们缺乏足够视角和想象力去理解。他对于“反事实思维”的阐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常常我们被教导要着眼于当下,要脚踏实地,但这本书却鼓励我们去设想“如果……会怎样?”,去探索那些未曾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场景。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激发创造力,更能帮助我们规避潜在的风险,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曾尝试着将这种反事实的思考应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惊讶地发现,许多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似乎都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总能在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核心思想的时候,又抛出新的概念,让我欲罢不能。作者对于“类比推理”的巧妙运用,让我印象深刻。他能够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潜在的相似之处。这种能力,正是“怪异思考”的精髓所在。他让我明白,伟大的创意,往往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知识的融合和碰撞。我开始尝试着在我的日常思考中,主动寻找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试图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这种训练,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敏锐,也让我更容易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规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奇幻漂流”。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思维的丛林,跨越认知的河流,最终抵达了一个更加开阔的精神世界。他对于“多视角观察”的推崇,让我明白,看待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他鼓励我尝试从弱者的视角,从失败者的视角,从非主流的视角去理解事物,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开始意识到,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偏见,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这本书帮助我学会了如何去“换位思考”,如何去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问题,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这种能力,不仅提升了我的情商,也让我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不是那种瞬间的、戏剧性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入骨髓的改变。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更加挑剔的眼光去审视我所接触到的信息,不再轻易接受那些被广泛传播的观点,而是倾向于去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作者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强调,以及如何构建一种“反思性”的自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鼓励我们不要被动地接受,而是要主动地质疑,要去辨别信息的真伪,要去分析观点的合理性。这种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开始尝试着去拆解那些我曾经深信不疑的“常识”,去寻找它们被质疑的可能性。这种过程,虽然有时会带来一些不适,但却让我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打破了我对于“正常”和“逻辑”的固有认知。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一一解构,然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组合。他对于“认知偏差”的讨论,尤为深刻。那些我们自以为客观公正的判断,竟然可能受到各种隐性因素的影响,而我们却浑然不觉。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思维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盲点和误区。我开始反思,我所坚持的真理,是否真的牢不可破?我所相信的逻辑,是否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自我怀疑,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否定,而是一种积极的觉醒。它促使我去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观点,更加包容地理解他人的想法。我发现,那些所谓的“怪异”的思考,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它挑战了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正确”答案,而这种挑战,正是推动进步的原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