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蒋伯潜:四书读本(上、下)
定价:90.00元
售价:57.6元,便宜32.4元,折扣64
作者:蒋伯潜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581190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译介“四书”的夙望,蒋伯潜从小就有,其倾心血持之以恒,在边工作边提高文化水平的过程中,写就了这部《四书读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然,我想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本书是学界公认的四书读本,民国时期的国学出版盛典之一,众多学者一致推荐。
目录
作者介绍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现代学者、教育家,浙江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于经学、文学、校雠目录学方面多有造诣,著述颇丰。
文摘
序言
这部《四书读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极强的“可操作性”。蒋伯潜先生并非只是将“四书”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而是将其视为指导人生的实践指南。他提供的解读,很多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读者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反思和实践。比如在解读《孟子》中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思想时,先生结合了历史上的多个朝代兴衰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也让我们对“民本思想”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解读方式,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人来说,无疑是极有价值的。同时,先生在翻译和注解时,也尽量考虑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既有学术上的严谨,又不乏浅显易懂的阐释。我特别喜欢先生对《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解读,这让我明白了学习过程中保持谦逊和求真的重要性。这套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
评分当我带着一份敬畏的心情打开这套《四书读本》,我所收获的,远超我最初的期待。蒋伯潜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洞察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他的解读,并非是冰冷的文本分析,而是饱含着对先贤智慧的深深体悟和传承。在解读《大学》的“明明德”时,先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明德”的内涵,以及如何通过个人修养来达到“明明德”的境界。这种对内在德行的强调,在当下物质至上的社会中,更显其深刻的价值。先生的文字,宛如涓涓细流,缓缓注入读者的心中,没有惊涛骇浪,却有润物无声的力量。他对于《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阐释,更是让我看到了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我尤其欣赏先生在处理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观点时,所展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他总是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理解和评价,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这套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受益终生。
评分当我翻开这套《四书读本》,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回归经典的宁静。蒋伯潜先生的文字,如同温润的玉石,不张扬,却散发着恒久的光泽。他对于“四书”的解读,并非是陈旧的复述,而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善于从细微之处着眼,比如对一个字词的语源追溯,或是对一个历史典故的细节辨析,都能引发读者深思。他对于《大学》中“诚意”的解读,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诚”并非虚伪的伪装,而是源于内心的真实与坚定。这种对道德修养的深刻洞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先生的文字中,很少有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朴实而富有力量的论述。读他的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促膝而谈,他会用最真挚的情感,分享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在解读《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时,先生没有将君子描绘成高不可攀的存在,而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准则,这让“君子”的形象更加鲜活,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评分初次捧读这部《四书读本》,便被其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考证深深吸引。蒋伯潜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其治学态度严谨,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可谓入木三分。在这套读本中,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字词注解,而是更注重对文本背后思想脉络的梳理与挖掘。读来如同与一位智者对坐,细细品味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尤其是在对《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上,先生结合了历史文献和个人感悟,为我们揭示了内圣外王的实践路径。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句子,在先生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哲理。他常常会引用大量的史料旁证,使得论述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仿佛能看到当年孔孟周游列国,与弟子们谆谆教诲的情景。这种将学术性与可读性完美结合的编撰方式,对于当下许多急功近利的学术著作而言,无疑是一股清流。我特别喜欢先生在解读《论语》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对话时,所发掘出的深层含义,那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交流,更是人生智慧的闪光。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经过千锤百炼,蕴含着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和不懈追求。
评分这部《四书读本》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承载着历史温度的“活教材”。蒋伯潜先生的解读,不像很多现代解读那样生硬或枯燥,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他似乎能站在千年前的视角,去理解当年先哲们的言行,并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联系起来。在阅读《孟子》关于“仁政”的章节时,先生并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剖析,以及对统治者心态的揣摩,让我们看到了“仁政”为何如此重要,又为何在历史长河中屡遭挫折。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精髓。我尤其欣赏先生在注解一些典故时,会详细考证其来源和演变,这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广度,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读完关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解读,我仿佛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呼唤,也明白了“修身养性”的真正意义所在。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启迪,它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