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应急管理的全面开创与发展(2003-2007)
定价:138.00元
作者: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5019000
字数:
页码:6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3-2007年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开创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编纂出版本书,旨在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让广大干部 群众全面了解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创与发展历程,学习借鉴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和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本书由洪毅、闪淳昌、陈建安等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初创阶段的艰辛与辉煌。2003年至2007年,这五年如同破茧成蝶的阵痛期,见证了从无到有的体系构建、从零散到集成的制度演进。作者深入浅出地描绘了这一时期,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也让人信赖。书中的案例分析,特别是那些具体的事件处理过程,都充满了故事性,仿佛将读者带回了当时的现场,感受那份紧张与责任。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于不同部门之间协调机制的探讨,这在任何一个体系的建立初期都是巨大的挑战,如何跨越行政壁垒,形成合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本书不仅梳理了政策和法规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它挖掘了制度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国家力量的凝聚。它让我思考,一个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如何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份历史记录,更是一份宝贵的经验传承,对于当下乃至未来的应急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知识的盛宴,对于中国应急管理在2003-2007年间的“全面开创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出版物一向严谨务实,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以宏观的视角,将这一时期的政策制定、机构改革、技术升级以及人员培训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立的论述,这无疑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石。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案例分析,我看到了国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快速反应,如何调动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书中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本土化改造的探讨,也体现了中国在建立自身应急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开放与创新。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政策条文汇编,它更饱含着中国人民在守护生命与财产安全方面的决心与努力。它让我对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在危机时刻的运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让我对未来的应急管理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宏大叙事之中。2003年至2007年,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中国应急管理的全面开创与发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的视角。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不仅勾勒出了这一时期应急管理在理论、法律、组织、技术、预案等方面的全面布局,更重要的是,他揭示了这些“开创”与“发展”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动因和战略考量。我从中看到了中国如何从借鉴国际经验,到立足国情,逐步构建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书中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国家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阐述,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应急管理的工具书,它更是一部关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动教材。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详尽的档案,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国应急管理早期发展历程的窗口。2003年至2007年,这五年是中国应急管理体制从探索到初步成型的关键时期,而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这一出版物,恰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瞬间。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制度设计的细节,比如如何整合分散的资源,如何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以及如何在法制框架下规范应急行为。我从中看到了许多具体而微的努力,例如在基层建立应急预案,在社区开展安全教育,以及在技术层面引进新的监测和通信设备。书中的一些地方,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一个看似庞大的体系,其建立都离不开无数个细小的环节和默默奉献的人。它不仅展现了政府的决心,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公共安全治理演进的读者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幅历史的长卷,徐徐展开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在2003年至2007年间波澜壮阔的开创与发展画卷。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的这份出版物,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史料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这一关键时期中国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演进的独特视角。作者没有回避早期建设中的困难与挑战,反而将其作为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完善的艰难历程。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探讨,这在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初期,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思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处理流程和政策调整的分析,我能感受到国家在不断提升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在动态中发展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