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皮革,这样玩有范儿! 日本协进

手作皮革,这样玩有范儿! 日本协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协进 著
图书标签:
  • 皮革工艺
  • 手工DIY
  • 日本生活美学
  • 协进
  • 手作
  • 创意生活
  • 兴趣爱好
  • 实用技能
  • 礼物制作
  • 编织缝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6949
商品编码:2974360761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手作皮革,这样玩有范儿!

定价:69.80元

售价:44.7元,便宜25.1元,折扣64

作者:日本协进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8026949

字数:176000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从皮革的选用讲起,介绍了皮革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涵盖了皮革的裁切、黏合、打孔、缝制、磨边等一系列手缝皮革流程,并以大量实物作品为例,辅以详细的图解步骤,详解了钱包、腰包、托特包等各经典基本款的制作技法。本书图片精美,图解步骤详尽,从基本款入手,并配有等比例纸样,实用简单易学,即使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零失败!

内容提要


一锥一槌两针一线,日本皮革教主教你缝制限量版手提包、钱包、腰包等各式皮具!手作实操图 超详细解析!裁切、黏合、打孔、缝制、磨边等基础技能瞬间掌握!闲暇之时,以清茶为伴,为亲爱的她/他缝制一款爱意满满的皮具吧!

目录


作者介绍


日本协进1947年创立于东京浅草桥,日本手工皮艺领域的制造商,长期经营皮革进出口及皮革手工艺材料的制造、批发、零售业务。它主要面向品牌商提供服装和包的批发业务。此外,它还面向喜爱手工皮艺的一般用户销售材料、工具,并开设培训班进行技术指导。

文摘


序言



皮革的温度与时光:从工具到艺术的深度探索 书籍名称:《皮革工坊的私语:工具的精准与匠心的温度》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市面上常见的皮革手工入门指南,它将读者引入一个更为深邃、更具技术思辨性的皮革工艺领域。我们聚焦于皮革工艺中那些常常被新手忽略,却对最终作品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幕后英雄”——工具的精妙运用与材料的深层理解。 第一部分:工具的哲学——不仅仅是切割与缝纫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皮革工坊中各类核心工具的演进史、设计哲学及其在不同工艺环节中的精确作用。 一、锋刃的艺术:刀具的流派与选择 我们摒弃了对基础菱斩的简单介绍,而是将焦点放在专业级刀具的选择与维护上。 1. 法式削薄刀(Swivel Knife)的精准控制: 详细讲解了雕刻刀具的平衡性、刀刃角度对皮革表面张力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分析,阐述如何通过对刀柄的微小调整,实现深浮雕、浅浮雕乃至压印纹理之间的细微过渡。讨论了不同硬度钢材(如A2工具钢与D2高碳钢)在保持锋利度和耐用性上的权衡,以及如何根据皮革类型(植鞣革、油浸革、或铬鞣革的特殊处理面)来选择最合适的刀具类型。 2. 裁切工具的校准与磨砺: 对比了滚轮刀、日式皮刀(Kikuri-ba)和德式裁皮刀的适用场景。重点章节详述了磨刀石系统的建立——从粗砂(400)到镜面抛光(10000目)的完整流程,并引入了皮带砂纸(Strop)的正确使用手法,强调“刀钝一天功,刀利一月成”的行业信条。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刀刃的后倾角,以适应不同厚度和鞣制程度的皮革,实现“一刀切断,切口平整无毛边”的专业标准。 二、冲孔的秩序:菱斩与定位的科学 本章致力于揭示缝线美感背后的数学与物理原理。 1. 齿距的数学模型: 深入分析了不同齿距菱斩(如3.0mm, 3.4mm, 3.85mm)对缝线外观和皮革抗拉强度的影响。讲解了如何根据皮革厚度和最终产品的用途(如承重皮带与轻薄钱包)来计算最佳的冲孔密度,避免因冲孔过密导致皮革纤维断裂,或因冲孔过疏导致缝线松动。 2. 冲孔的角度与深度: 讨论了“倾斜角度”对于隐藏式斜孔(Slanted Stitching)的决定性作用。详细展示了使用打磨过的“斜切菱斩”如何在不使用胶水的情况下,通过精确的冲孔角度引导针脚自然倾斜,从而达到手工缝线媲美的视觉效果。同时,探讨了深度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需要打版时留出缝份的空间预留。 三、收尾的艺术:专业边缘处理的技术细节 收边是区分业余与专业的关键环节,本书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构。 1. 磨边(Burnishing)的物理化学反应: 不再停留在涂水和打磨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水、油脂、蜡质和摩擦热之间的化学反应。详细对比了水性磨边剂(如Tokonole)、蜂蜡和天然油脂(如羊毛脂)在不同鞣制革上的渗透性、固化速度和光泽度差异。 2. 边油的配方与应用层次: 详细拆解了商业边油(如Fenice、Selle Milanese)的基本构成(树脂、颜料、增塑剂)。教授读者如何根据皮革的孔隙率,分层涂刷边油,控制每层之间的干燥时间,以形成光滑、耐刮、且不易脱落的“镜面边缘”。特别是对于植鞣革的深色边油处理,提出了“薄层多遍,温度控制”的专业技法。 第二部分:材料的深度对话——皮革的生物学与化学 本部分超越了“头层皮”的表层概念,探讨了皮革从生皮到成品工艺的化学转化过程及其对工具使用的反作用力。 一、鞣制的系谱学:理解皮革的内在结构 1. 植鞣(Vegetable Tanning)的微观结构: 讲解了单宁酸与胶原纤维的交联机制。重点分析了不同植鞣剂(如橡木、栲树皮、栗木)对皮革“骨架感”和可塑性的影响,以及这些结构特性如何影响刀具的切割阻力和冲孔时的纤维回弹。 2. 铬鞣(Chrome Tanning)的柔韧性剖析: 探讨了铬盐鞣制带来的分子级变化,以及为什么铬鞣革在收边和雕刻时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压力和润滑剂。特别指出,对高品质铬鞣革进行压印时,必须精确控制湿度,以避免“硬化斑点”。 二、厚度与密度:决定工具应力的参数 本书提供了详尽的皮革密度图表,解释了相同标号(如2.0mm)的皮革,由于产地和鞣制方式不同,其实际硬度和纤维紧密度存在巨大差异。 1. 工具压力计算模型: 首次引入了基于皮革密度的“冲孔阻力系数”,指导工匠如何根据皮革的实际硬度,调整锤击的力度和角度,以保证所有冲孔的深度和形状保持一致,这是实现完美缝线的基础。 2. 不同部位的材料特性: 区分了牛皮的肩部、背部和腹部的纤维走向,并指导读者应如何根据材料的天然纹理来决定切割的方向,以最大化成品的耐用性和外观平整度。 第三部分:无声的传承——工坊的效率与安全 本部分关注专业皮革工坊的运作效率、环境控制和长期健康维护。 1. 光线、湿度与皮革的“呼吸”: 探讨了环境因素对皮革处理的影响。例如,高湿度环境下使用边油的延时固化问题,以及低光照环境下进行细致的雕刻和缝合容易造成的视觉误差。 2. 工具的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了一套工具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防锈处理、定期精密校准和更换易损部件(如铆钉机模具的磨损极限)。 3. 人体工学与长时间作业: 提供了关于工作台高度、座椅选择以及操作姿势的专业建议,旨在帮助皮革工匠将重复性劳损降至最低,确保技艺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本书旨在为已经掌握基础技能的皮革制作者提供一次技术升级,通过对工具的“解构”和对材料的“重构”,使制作者真正理解工艺背后的科学与匠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太吸引人了,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那种皮革的纹理模拟得非常到位,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印刷的色彩非常饱满,即便是复杂的皮具细节图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很多教程书为了省成本会用很差的纸,结果图看不清,白白浪费时间。尤其是那些工具的特写镜头,那种光影的处理,简直就像在看艺术品展览一样,每一个铆钉、每一把美工刀的细节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这绝对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图册,而是真正把制作过程的视觉体验放在了首位。光是翻阅这本书,就已经觉得自己的手工品味被提升了一个层次,光是欣赏这些精美的图片,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更别提它背后蕴含的制作智慧了。我甚至觉得,光是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都能为我的工作室增添几分专业和格调。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对于“细节决定成败”的强调。很多手工书只教你怎么把东西做出来,但这本书却着重讲解了如何把东西“做好看、用得久”。比如,关于皮边的处理,书中详细对比了打磨、封边液的使用时机和不同效果的呈现,那种对完美边缘的执着追求,真的体现了日本人那种匠人精神。还有五金件的安装,不是简单地打孔安装完事,而是考虑到不同五金件的受力点和安装后的外观协调性,给出了非常多实用的建议。我尝试着按照书里提到的方法去处理我之前做坏的一个卡包的边角,效果立竿见影,原本粗糙的边缘瞬间变得圆润且富有光泽,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本书让我明白,手作的乐趣不仅在于创造,更在于对每一个微小环节的精益求精。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手工皮具的热情很高,但总感觉自己摸不着头绪,网上的零散教程七零八落,东拼西凑的知识体系总感觉不完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可遵循的制作流程,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个项目,而是从最基础的皮料认知、工具选择与保养,到鞣制工艺的初步了解,都做了非常扎实的铺垫。尤其是关于“手缝”这个环节的讲解,那种针脚的力度控制、线材的选择与打蜡技巧,文字描述得极其到位,配上清晰的步骤图,让我那种“手抖星人”都能很快找到感觉。以前总觉得手缝是门玄学,现在看来,关键还是在于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练习,这本书像是一位耐心十足的师傅,把所有“秘诀”都毫无保留地摊在了你面前,让你能够踏踏实实地从地基开始搭建自己的皮具制作大厦。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不仅仅关注传统的皮具款式,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更具现代感和生活气息的设计理念。那些看似简单的小物件,比如钥匙扣、卡套,在书中的呈现却是充满了巧思。比如,某个零钱包的结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皮料的韧性,使得开关无比顺滑,而且在不增加额外金属件的情况下保持了结构的稳固性,这种“减法美学”在很多市面上流行的教程里是很难看到的。它引导我们去思考:皮具不只是工具,更是生活态度的表达。读完之后,我不再满足于模仿,而是开始尝试着去解构这些设计,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去微调尺寸和功能分区,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那种“创造者”的潜能,而不是停留在“复制者”的层面。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工具清单介绍部分做得非常地道和实在。它没有一味地推销最昂贵、最顶级的进口工具,而是根据不同的预算和使用频率,给出了多层次的推荐。对于初学者来说,最怕的就是一开始就被那些天价工具吓退,这本书恰恰解决了这个痛点,它告诉我们哪些是初期绝对必要的投入,哪些是可以在熟练后再逐步升级的。例如,它会明确指出,某种型号的菱斩在初期完全够用,而某些昂贵的雕刻刀具,在进行基础制作时完全可以被替代方案所涵盖。这种对读者钱包的体贴和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让这本书显得格外亲民,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而是真正陪伴你从零开始,一步步踏实前行的可靠伙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