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國農業科研機構年度工作報告(2016年度)
定價:128.00元
作者:中國農業科技管理研究會,農業部科技發展中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16303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國農業科研機構年度工作報告(2016年度)》分為兩個部分,*部分為基礎數據匯總分析,主要反映全國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農業科研機構、人員、經費、課題、基本建設和固定資産、論文與、研究與開發活動、對外科技服務情況等數據,並附相應的圖錶。第二部分為省級以上農科院年度工作報告,由省級以上農業科研單位提供,主要反映省級以上農業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和年度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效。
目錄
部分 統計數據分析
一、機構
二、人員
三、經費
四、基本建設和固定資産情況
五、課題
六、論文與
七、R&D;活動情況
八、對外科技服務活動情況
附錶全國農業科技情報機構統計數據
第二部分 省級以上農科院年度工作報告
一、農業部屬科研機構
(一)中國農業科學院
(二)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
(三)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二、各省(市、區)屬科研機構
(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二)天津市農業科學院
(三)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四)山西省農業科學院
(五)內濛古農牧業科學院
(六)遼寜省農業科學院
(七)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八)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九)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
(十)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十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十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十三)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十四)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十五)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十六)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十七)湖北省農業科學院
(十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十九)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二十)廣西農業科學院
(二十一)重慶市農業科學院
(二十二)重慶市畜牧科學院
(二十三)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二十四)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
(二十五)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二十六)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二十七)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
(二十八)青海省農林科學院
(二十九)寜夏農林科學院
(三十)新疆農業科學院
(三十一)新疆農墾科學院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每當我們談論國傢農業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2016年中國農業科技創新最直接、最權威的記錄。我理解,年度工作報告的形式,意味著它會以一種非常詳實和係統的方式,呈現過去一年裏,國內各大農業科研機構在各自領域內開展的各項工作。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那些“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研究項目。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保障國傢糧食安全、發展可持續農業等方麵,各機構究竟開展瞭哪些關鍵性的研究?2016年,是否有突破性的發現,或者新的研究方嚮被確立?我設想,報告中可能會有很多關於國傢級重點科研計劃、重大專項的執行情況的描述,以及在新技術、新方法引入方麵的總結。這些信息對於我們理解中國農業科技的“硬實力”至關重要,也讓我對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預判。
評分這份《全國農業科研機構年度工作報告(2016年度)》,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厚重與嚴謹。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雖然無法像科研人員那樣去解析報告中的具體數據和專業術語,但我仍然能夠從中窺見中國農業科技的宏大圖景和2016年的發展脈絡。我特彆關注報告中可能提及的“管理與創新”的平衡。一個高效的科研體係,不僅需要頂尖的科研成果,還需要科學的管理機製來保障其運轉。我設想,報告中可能會有關於科研項目管理、成果評價體係、科研經費使用效率、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麵的內容。這些管理層麵的論述,對於我們理解國傢如何優化農業科研資源配置、如何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這份報告,就像是為中國農業科技管理體係的一次“體檢”,從中可以看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
評分這本《全國農業科研機構年度工作報告(2016年度)》,雖然標題有些專業,但我總覺得它承載著沉甸甸的希望和責任。2016年,對於中國農業來說,是充滿變革和挑戰的一年,國傢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也達到瞭新的高度。我個人尤其對報告中提及的“科技惠農”和“成果轉化”部分感到好奇。畢竟,再先進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真正落地,服務於韆韆萬萬的農民,那麼它的價值將大打摺扣。這份報告,我推測一定詳細梳理瞭2016年以來,農業科研機構在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産力方麵所做的嘗試和取得的成效。這包括瞭新品種的培育、新技術的推廣、新模式的探索等等。我設想,報告中可能會有很多具體的案例,展示科技如何切實地提高瞭農産品的産量和品質,如何幫助農民增加瞭收入,如何改善瞭農業生産的環境。這種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連結,正是國傢農業科技發展的核心目標,也是我們普通人最希望看到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農村發展充滿關注的普通市民,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直觀瞭解國傢在農業科技領域投入和産齣的信息來源。這份《全國農業科研機構年度工作報告(2016年度)》恰好提供瞭這樣一個窗口。我雖然沒有深入研究其中的科研細節,但從報告的整體框架來看,它必然涵蓋瞭2016年我國農業科研機構在人纔隊伍建設、科研條件改善、國際閤作交流等方麵的努力。這些“軟實力”的提升,同樣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不可或缺的因素。我猜想,報告中可能會提及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培養高素質科研人纔、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閤作等方麵所取得的成就。這些努力,共同構成瞭中國農業科技不斷嚮前發展的基石。這份報告,就像是一個年度總結,為我們描繪瞭中國農業科技在人纔、平颱、閤作等方麵的發展藍圖,讓我感受到國傢對科技興農的重視與決心。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農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國傢層麵發布的各類報告充滿好奇。這次偶然翻閱到這本《全國農業科研機構年度工作報告(2016年度)》,雖然礙於篇幅和專業性,無法深入細讀其中的具體數據和研究成果,但從整體的目錄和前言中,我依然能感受到中國農業科技領域在2016年所付齣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顯著進展。報告涵蓋瞭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推廣,從政策指導到機構建設的方方麵麵,這讓我對我國農業科研體係的運作模式和發展方嚮有瞭更宏觀的認識。我特彆關注到其中關於綠色農業、智慧農業和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的論述,這些無疑是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報告的係統性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列舉瞭各科研機構的年度工作亮點,也可能反映齣瞭一些共性問題和挑戰,這對於科研管理部門的決策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個年度體檢報告,為我們展示瞭中國農業科技的“健康狀況”和“發展規劃”,讓人對這個領域充滿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