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西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壮族嘹歌
定价:60元
作者:罗汉田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304622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嘹歌”,壮语称“Fwen liuz”,是一种以男女对唱为演唱形式的双声部民歌。是壮族民间歌谣的经典。主要流传于广西的平果、田东两县,以马头镇、太平镇、思林镇、祷午乡为核心流传区域,辐射到周边的田阳、武鸣、马山、大化等地。2008年6月,“壮族嘹歌”被列入第二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书阐述了“嘹歌”的称谓起源及其生境,并介绍了家庭、社会、歌书三种主要传承模式,歌书的搜集、翻译、出版,以及对嘹歌的深入研究及文化品牌的打造。书中突出表现了“嘹歌”极富韵律感的优美曲调及歌词;重点介绍了五部长歌和十部短歌的主要内容,反映出嘹歌在原生态表达壮族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对日歌对唱、夜歌对唱的生动、细致描述,使人如身临其境。有关传统歌圩的记述中融入曲折、动人的传说故事,充分体现出壮族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广西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壮族嘹歌的那一本充满了期待。虽说我目前尚未深入翻阅,但从它所处的系列定位就能感受到其价值。物质文化遗产,这四个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地域特色。我们都知道,广西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省份,而壮族作为当地主体民族之一,其文化积淀之深厚,早已广为人知。嘹歌,顾名思义,应当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记录历史的一种独特方式。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本书的模样:它或许会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出壮乡儿女劳作时的号子,节庆时的欢歌,甚至是日常生活的低语。我设想,书中定会收录大量的嘹歌文本,配以详实的注释,让我们这些非壮族背景的读者也能领略到歌词的韵味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更进一步,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嘹歌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差异性研究。例如,不同地区的壮族分支,他们的嘹歌在旋律、演唱方式、题材上是否有所区别?在现代社会,嘹歌的传承状况如何?面临哪些挑战?这些问题,我相信是本书会触及,甚至给出深刻解答的。仅仅是想象,就让我对这本关于壮族嘹歌的书籍充满了探求的欲望。
评分说实话,初次见到“广西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就立刻被吸引住了,尤其对其中提及的“壮族嘹歌”部分,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个人对那些能够鲜活展现民族精神和生活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书籍一直情有独钟。壮族嘹歌,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质朴而悠扬的气息,仿佛能听到来自山间的回响。我尝试着去想象书中的内容,它或许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歌词,更可能深入挖掘这些歌谣背后所承载的壮族人民的生活智慧、情感世界以及历史记忆。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嘹歌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如果有的话),以及在特定的节日庆典或日常劳作场景中的运用。也许,书中还会包含一些关于嘹歌词源、寓意、以及在不同地区壮族支系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壮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引用一些民族学家的研究成果,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解读嘹歌在壮族社会结构、婚俗、祭祀等方面的作用。仅仅是这份期待,就足以让我将它列为近期必读的书籍之一。
评分这套“广西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当我看到“壮族嘹歌”这个子标题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感。我设想,这本书将会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壮族人民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内心世界。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资料,总觉得文字和录音、影像相比,总是少了些什么。但一本精心编撰的书籍,可以通过详实的文字描述、生动的案例分析,甚至配以相关的历史图片,来尽可能地还原那种真实的文化体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歌词的汇编,而是能深入剖析嘹歌的艺术特色,比如它的旋律是如何变化的,歌词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演唱时是如何运用各种技巧来表达情感的。我还在想,书中会不会探讨嘹歌在壮族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功能?是用来传递信息,还是抒发情感,抑或是作为一种历史的叙事方式?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嘹歌的保护和传承现状的介绍,以及当下社会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态度和举措。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记录,更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评分这套“广西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壮族嘹歌”的部分,让我充满了遐想。物质文化遗产,我理解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实物的呈现,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壮族嘹歌,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充满了民族的韵味和生活的气息。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部生动的民族史诗,通过歌谣来展现壮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念。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嘹歌的演唱方式、音乐特点,甚至可能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嘹歌在旋律和演唱风格上的差异。我还在想,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嘹歌的社会功能的研究,比如它在壮族社会的婚姻、节日、祭祀等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承载着壮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历史叙事。此外,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嘹歌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探讨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保护和传承的意义。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我对“广西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中关于“壮族嘹歌”的这部分,抱有相当高的热情。在我看来,每一本讲述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能够触碰到那些已经不再鲜活,却又真实存在过的生活痕迹。壮族嘹歌,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力量。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包含大量的田野调查成果,记录下那些在山野间、田埂上、或是村寨里,由壮族人民口头传唱的歌谣。我希望它能够详细地介绍嘹歌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期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嘹歌的文化内涵,它如何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时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哲学。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经典的嘹歌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包括其音乐性、文学性,以及社会学意义。当然,我也非常关心在现代社会,壮族嘹歌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它面临着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新的活力正在涌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