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
定价:29.80元
作者:赵华川,赵成伟,袁树森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3959981
字数: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套老北京风情丛书,以生动形象的笔画配上京味儿的说明文字,如同四道家常小菜,用熟悉的味道唤回远去的记忆,揭开浓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内容提要
《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共收录了表现老北京旧时行业特点的97幅画,每幅画配有文字介绍,形象地展现了旧时老北京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行业劳作的情形。《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用生动鲜活的画作,辅以简洁活泼的文字,把老北京的生活文化、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艺术的再现,令人怦然心动。
目录
卖羽毛扇的
卖灯笼的
卖年画的
山货挑子
赶脚的
卖铁蚕豆的
卖香烛纸码的
缝穷的
冲碾磨的(石匠)
卖唱本、皇历的
卖火绒火石的
挎包卖布的
卖炭的
看风水的
卖砂锅的
盲卜者
马掌铺
棺材铺
兑换银元
冥衣铺
拾破烂的
卖胡琴的
路边酒摊
喝潮银子的
拉大锯
箍桶的
游方郎中
倒水的
打小鼓的(1)
打小鼓的(2)
卖估衣的
私塾先生
拉洋车的
脚行(扛大个的)
卖过街烂的
卖纸元宝的
卖洋油的
山背子
驴驮子
赶大车(1)
赶大车(2)
卖马奶的
烟儿铺
卖炕席的
巫婆
卖黄土的
乞丐
卖松枝、芝麻秸
报童
劁猪的
街头针灸
捡粪
肥卤鸡
唱话匣子
倒泔水的
代写书信的
卖大力丸的
卖芸豆糕的
卖针头线脑的
耍呜丢丢的
耍狗熊的
锔碗的
锢漏锅的
变戏法的
卖水缸卖盆的
盲艺人
看手相
走窑的
修理桌椅板凳的
煤窑开秤
江湖牙医
治脚鸡眼的
卖门神、挂钱的
修理雨旱伞的
收生婆
擦皮鞋的
供花、石榴花,检样儿挑
馄饨挑
卖劈柴的
摇煤球的
卖夜壶的
卖蒲帘、狗窝的
硬面饽饽
乞丐(推车、拉小袢的)
粘扇子的
打执事的
卖半空花生的
卖樱桃、桑葚的
杠夫
筑路工人
茶摊
耍耗子的
卖盆的
卖豌豆黄的
大锅伙
卖大正琴的
抬轿子的
作者介绍
赵华川,擅长民间雕塑、年画、漫画、风俗风情画,已经去世。其子赵成伟,1970年出生于北京,出版有《清装红楼梦人物诗画集》(与周汝昌先生合作)、《新绘三国演义》、《赵成伟清装红楼梦人物画》、《唐诗绘本》、《宋词绘本》、《千家诗绘本》。
袁树森,1951年出生。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柏川文化艺术中心编辑。从事文史、考古、宗教、民俗研究20余年。
文摘
序言
《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这个书名,一听就让人觉得充满了故事感,仿佛能闻到老北京胡同里的味道。我一直对那些消逝的行业特别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它们是了解一个时代最直接、最生动的窗口。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我走进那个年代的北京城,亲眼看看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市井景象。我想象着,书里会描绘出各种各样的场景:可能是有在街头卖冰糖葫芦的小贩,用洪亮的嗓门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也可能是某个老字号的药铺,药材的香气混合着掌柜的低语;又或者是某个手艺精湛的铜匠,在炉火旁敲打出精美的器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这些行业,更能深入地挖掘出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述那些从业者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这本书,对我而言,就是一扇打开老北京生活画卷的门,让我能够更深切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北京,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
评分单是《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这个书名,就已经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老北京那份浓浓的乡愁和好奇。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的灵魂,往往藏在那些最朴实、最接地气的旧时行业里。书名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那种冰冷的历史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北京,坐在胡同口,娓娓道来,讲述那些早已远去的往事。我脑海中已经涌现出无数的画面:清晨,刚出炉的烧饼在锅里滋滋作响,香味飘散;中午,裁缝铺里的缝纫机咔嗒作响,一声声的剪刀声此起彼伏;傍晚,街角的剃头匠,正在给一位老先生刮脸,动作熟练而轻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这些行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它们的存在,更是它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的,以及从业者们是怎样一代代地传承着这些宝贵的技艺。我期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质朴的劳动美,以及老北京人骨子里那种勤劳、踏实的生活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就是一记响亮的“回忆杀”,《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我刚看到的时候,脑子里立刻就闪过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的故事,那些关于京城里各种各样生意人的场景。那时候,北京城不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商店,更多的是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铺子,和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手艺人。我希望这本书能把那些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看到当年的“王麻子”剪刀铺是怎么样的,卖糖葫芦的摊子是怎么叫卖的,还有修表的师傅是如何在小马扎上忙碌的。我尤其想了解那些行当背后的人,他们是如何学艺的,他们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我总觉得,每一个行业,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勤劳。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见”那些已经消失了的行业,并且了解它们是如何融入老北京的生活,甚至成为这座城市独特风景的一部分,那将是一次非常令人满足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历史细节特别着迷的人,尤其是那种能够“看见”的细节,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代。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画面感,《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里会给我展现出怎样的“旧时行业”?是那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买卖,还是那些需要精湛技艺才能掌握的古老行当?我脑子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场景:早晨,东四牌楼下,卖豆汁儿的师傅冒着热气,吆喝着;下午,后海边,修扇子的老人,耐心细致地用锥子敲打着;傍晚,琉璃厂,卖字画的掌柜,轻声细语地招呼着客人……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不仅仅是读到这些行业的名称,更能了解到它们是如何运作的,需要哪些工具,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以及那些从业者的生活状态。我特别期待能够读到一些关于传承的故事,看看这些手艺是如何一代代传下来的,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青春和汗水。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老北京的脉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年代,墨绿色的底色,配上烫金的繁体字书名,还有右下角一幅泛黄的老照片,上面是几个穿着长衫的先生,手里拿着算盘,仿佛正在讨论着什么。光是这封面,就足够让人对书的内容充满期待了。我一直对老北京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手艺人和他们的营生。书名《老北京风情系列:旧时行业》正好点了我心中所想。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许多画面:小胡同里悠长的叫卖声,各种各样的招牌,形态各异的匠人,他们专注的神情,以及那些曾经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朴素技艺。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尘封的记忆,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北京城的市井百态,感受那份独属于老北京的温情与市井气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实地描绘出这些行业的细节,不仅仅是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是要讲述这些行业背后的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辛勤付出,以及这些行业是如何与老北京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那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