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薪技藝·燃 | 作者 | 劉潤福 唐廷強 王曉昕 李付彪 郭小一 |
| 定價 | 168.00元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ISBN | 9787115412195 | 齣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薪盡火傳,柴雖燃盡,火種仍能留傳。引申為思想體係、學術精神或技藝薪火相傳。 “薪”與“新”同音,倡導青年學者新風貌。 與火相關的工藝美術有木工藝、陶藝、金屬、玻璃等。透過器物可見技藝,傳承傳統技藝,弘揚傳統審美,尊重各國藝術的多樣性,是本展覽的關注點。 國際青年藝術展旨在培養傳承薪技藝的年輕力量,弘揚民族技藝,尊重各國多元文化。本屆展覽力求體現國際青年手工藝實踐者的學術風貌,推動現代薪火文化發展。 |
| 作者簡介 | |
| 劉潤福,東京藝術大學博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 講師,學術:ISCAEE國際陶藝教育交流學會 中國事務秘書長2009.12-2012.02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係 助理研究員 2006.04-2007.03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陶藝係 2010.07-2012.2中國博士後基金會第47批博士後科研項目《陶藝材料研究》 2009.12-2012.2清華大學留學歸國博士科研項目《中日陶藝文化遺産保護體係比較研究》 2003日本文部省奬學金、2011中國博士後基金奬 |
| 目錄 | |
| Andrew Douglas Lamb Anna Badur 曹畢飛 崔芮源 Yewon Choi 長榖川大祐 Claudia Virginia Vitari 陳鞦榮 陳永興 董成斌 戴翔 Fabien PETIOT 馮曉娜 桂川 美帆 HARUKI TAKAHASHI 高偉 郭小一 葛菡祿 耿玉花 何錦章 海藤 博 鬍秀姝 黃曉望 James Ronner Jonathan Boyd 金相勛 SangHoon Kim 吉野鬱夫 金貞華 屈金 Katerina Verguelis 李冰 李付彪 劉紅生 李靜 李明謙 劉全華 劉潤福 劉鐵軍 劉秀妍 劉芷含 樸美蘭 裴瑩 彭怡 秦潔璐 青木宏憧 MOHAMMAD ROBIUL ISLAM 任英歌 杉村 紗季子 水代達史 三神 慎一朗 三田村有芳 史忠文 TEIMOUR SABOURI 唐蓓麟 田中隆史 魏傳濤 汪瑾 王剋震 王樂耕 王沁 王沁 王曉昕 張一璠 熊開波 徐凱 徐淩 薛呂 徐玉珊 薗部 秀徳 楊帆 尹航 楊立山 姚嵐 楊美華 楊佩璋 嶽嵩 遠藤 智子 尹伊浪 楊美華 中川嶽二 中嶋 明希 張福文 趙江淩 曾麗思 硃麗越 趙敏熙 竺娜亞 趙丕成 正親 裏紗 鍾聲 趙婷婷 張一 趙子萌 |
| 編輯推薦 | |
| 叢書作者均為專業、高校、研究院學術專項代錶人,在媒體具有的影響力; 本叢書是文化藝術讀者和藝術工作者認可的專業人士; 本叢書是有品味、有學術深度的文化藝術係列書; 本叢書技術藝術、獨特視覺、裝幀精美;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像某些專業書籍那樣枯燥晦澀,充滿瞭晦澀的術語和復雜的公式,而是更加平實、更接地氣。作者們善於用類比和生動的故事來解釋抽象的概念,即使是對技術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不少啓發。我注意到在關於“人工智能倫理”的討論中,作者們並沒有迴避其中的爭議和挑戰,而是以一種更加開放和辯證的視角去呈現,鼓勵讀者獨立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某種觀點。這種尊重讀者的態度,在如今的知識傳播中顯得尤為可貴。我還發現,書中在穿插案例講解時,會適時地加入一些作者的個人感悟和經驗分享,這使得閱讀過程更加有趣,也更加有人情味。仿佛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同行進行一場深入的交流,他們不僅分享知識,更傳遞著一種對技術的熱情和對未知的探索精神。
評分這本《{RT}薪技藝·燃》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跳躍的火焰元素和沉穩的字體搭配,立刻就勾勒齣一種既有活力又充滿深度的感覺。拿到書的那一刻,紙張的質感就讓人覺得很紮實,摸起來有一種細密的顆粒感,翻閱起來也很舒適,不會有廉價的滑膩感。我尤其喜歡它在裝幀上的細節處理,比如說書脊處的壓痕,還有扉頁上印製的齣版社Logo,都透露齣一種認真和專業的態度。我之前也讀過一些關於新興技術和技能的書籍,但往往內容冗雜,排版也比較隨意,這次拿到這本《{RT}薪技藝·燃》,從第一眼看到它,就覺得它在視覺呈現和整體工藝上都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這無疑為我接下來的閱讀體驗打下瞭良好的基礎。我期待它能夠帶來如同封麵所暗示的那種“燃”起來的知識和啓發,就像在黑暗中點亮一盞燈,照亮前行的道路,尤其是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習新技能的熱情就像那火焰,需要被點燃、被滋養。
評分《{RT}薪技藝·燃》在知識的體係化構建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像許多零散的技術文章那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是能夠清晰地勾勒齣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我注意到,書中在介紹一項新技能時,往往會先迴顧其發展曆程,再深入剖析其核心技術,最後探討其應用前景和麵臨的挑戰。這種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非常有利於讀者建立起對一項技術的全麵認知。而且,作者們在內容的組織上,也充分考慮到瞭知識的連貫性和遞進性,上一章的內容往往能為下一章的學習打下基礎,使得閱讀過程流暢而富有邏輯。我尤其欣賞它在“總結與展望”部分,能夠對全書的核心觀點進行提煉,並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進行概括性的預測,這對於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梳理和升華的過程。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真正的好書,不僅在於它能傳遞多少信息,更在於它能否在讀者心中激起思考的漣漪。從我初步翻閱《{RT}薪技藝·燃》的目錄和部分章節來看,作者們顯然是花瞭不少心思去梳理和組織內容的。他們沒有選擇那種泛泛而談的科普方式,而是深入到具體的技術細節和應用場景中去,這一點非常難得。我特彆關注到其中關於“數字孿生”和“邊緣計算”的章節,這幾個概念最近在我所處的行業裏討論得非常多,但往往缺乏係統性的講解。《{RT}薪技藝·燃》似乎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入口,用一種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這些復雜的概念層層剝開,呈現齣它們的核心原理和潛在的應用價值。作者們在論述時,大量引用瞭實際案例,這使得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與現實緊密相連。我尤其喜歡他們對未來趨勢的預測,那種基於現有技術發展軌跡的推演,既有前瞻性,又不失嚴謹性,讓我對未來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知。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說,《{RT}薪技藝·燃》提供瞭一種非常愉悅的沉浸式感受。盡管書中包含大量專業知識,但作者們巧妙地運用瞭各種敘事技巧,讓枯燥的技術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比如,在講述某個技術突破時,他們會描繪齣研發團隊剋服重重睏難的場景,或者通過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解釋一個復雜的算法原理,這使得讀者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故事的魅力。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小貼士”和“專傢解讀”,這些補充性的信息不僅豐富瞭內容,也為讀者提供瞭更多的思考維度。而且,書中的圖錶和插圖也設計得非常精美,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藝術的美感,能夠有效地輔助理解,讓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像是一次知識的探索之旅,充滿瞭驚喜和發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