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建构研究——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
定价:42.00元
作者:刘吉发 金栋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3002223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以广大西部地区为空间范畴,以文化管理及其模式为切入点,对关联要素进行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剖析,形成了“理论梳理—范畴界定—现状把握—域外经验—模式创新—保障配套—区域试验”的逻辑范式。在此框架下,全书对我国文化管理的职能与边界,西部地区及其发展特色,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历史、理念、行为与绩效,英、美、韩、法等国家的文化管理模式,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系统建构,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配套机制,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区域性试验机制七部分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对优化西部地区的文化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目录
目录
章我国文化管理范畴的学理界定
一、文化管理职能的基本意蕴
二、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与能界
三、当前我国文化管理的时代主题:体制转型
第二章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基本命题
一、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范畴释义
二、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研究价值
三、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相关范畴的研究现状
四、西部地区文化管理范畴的研究框架
第三章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现状分析与趋势考察
一、西部地区文化管理角色与职责的演变
二、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理念特性
三、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行为特性
四、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趋势预判
第四章发达国家文化管理模式的综合分析
一、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分析
二、社会合作型文化管理模式分析
三、法制引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分析
四、发达国家地方文化管理模式经验借鉴
第五章基于国际经验的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定位
二、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主体关系
三、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综合保障研究
一、文化大部制导向下的文化管理机构的整合
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合作的管理流程再造
三、建构西部地区间跨区域文化管理体制
四、壮大文化社会治理力量
五、西部地区文化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深度改革
第七章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区域试验:以陕西为例
一、试验机制的必要性
二、试验机制的基本要素
三、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的区域试验:以陕西省为例
第八章余论
附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刘吉发,陕西商洛人,教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专家库专家。现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化产业与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相关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并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30余项科研奖励。
金栋昌,河北承德人,满族,博士,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相关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荣获陕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信息量特别大。《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建构研究——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光是“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建构研究”这几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发展挑战,以及在文化管理上可能遇到的困境和创新的探索。再结合“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这更是把研究的视野一下子拉高了,不仅要看国内的经验,还要往国际上看,对比不同国家在文化治理方面的实践,特别是“多元治理”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很有深度,意味着这本书可能会探讨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何让文化管理更加民主化、参与化,而不是单一的政府主导。 我个人对文化管理领域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如何在地域特色鲜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建立起有效且能够激发内在活力的文化管理体系。西部地区,无论是历史积淀、民族风情,还是地理环境,都与东部地区有着显著差异,因此,这里的文化管理必然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可能是一种实践性的探索,去构建一个真正适合西部地区文化发展的“主导型”模式。这种“主导型”并非是强制性的,而是指一种能够引领、整合、并发挥出区域文化最大潜力的管理方式。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普通读者。每当我深入了解中国西部地区,总会感受到那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同时,也常常会为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感到困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建构研究——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这几个字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画面。 “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听起来像是为西部地区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它可能不仅仅是行政指令式的管理,而是能够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发展合力。而“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表明作者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地向世界学习,去了解其他国家是如何处理文化管理中的复杂性,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如果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一些成功的国际案例,并分析其核心要素,再将其应用于西部地区的具体场景,我相信它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被那些能够揭示社会深层结构和文化演进机制的研究所吸引。这本书的名字,《西部地区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建构研究——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就给我一种宏大而深刻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指向了“建构”——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去构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这个概念,让我思考在西部地区这样独特的文化生态中,何种程度的主导是必要的,又该如何确保这种主导能够激发而非压制文化的活力。而“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则为这种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多元治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在一些国家,文化机构如何实现公私合作,如何通过社区参与来丰富文化内容,如何平衡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诉求。如果作者能够将这些国际经验与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境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那这本书无疑将是一部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学术力作。
评分从一个对城市发展和区域战略规划感兴趣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战略性的思考。西部地区不仅是中国地理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着多元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宝库,其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软实力和吸引力。“主导型文化管理模式建构研究”这部分,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宏观层面的规划和引导,它可能涉及到如何从顶层设计上确立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目标以及实现路径。 更吸引我的是“基于国际‘多元治理’模式的比较”这一视角。这说明作者并非仅仅关注国内的管理经验,而是将其置于全球的视野下进行审视。多元治理,在我看来,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它要求政府在文化领域扮演协调者、促进者而非唯一决策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市场、社会、民间等各方的积极性。如果这本书能深入剖析不同国家在文化治理领域,尤其是在促进文化创新、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方面,是如何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效应的,并且在此基础上,为西部地区勾勒出一条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治理”式文化管理路径,那将是一部极具战略价值的著作。
评分作为一名对国际关系和比较研究略有涉猎的读者,这本书的题目深深吸引了我。它不仅仅局限于对国内某个区域的文化管理进行分析,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下,通过与国际上“多元治理”模式进行比较,来寻求西部地区文化管理的新思路。这暗示着作者可能对不同国家在文化政策制定、文化机构运营、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适合中国西部地区借鉴的经验。 “多元治理”这个词汇,在我看来,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将这一理念引入到西部地区的文化管理研究中,无疑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尝试。毕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剖析不同国家在多元治理模式下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潜在的局限性,再将其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构”方案,那将是一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