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9787509794760

创意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97875097947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慧敏 王兴全 著
图书标签:
  • 上海
  • 文化创意产业
  • 创意上海
  • 蓝皮书
  • 发展报告
  • 2015-2016
  • 产业分析
  • 文化产业
  • 经济发展
  • 上海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4760
商品编码:2974990228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创意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定价:89.00元

作者:王慧敏 王兴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97947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文化创意是上海国际大都会建设的永续驱动力,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助力品牌传播、激化活力、活化社会管理、重构空间布局的主要支点。现阶段文化创意已渐成上海城市发展的核心维度;在“十三五”开始之际,认识未来上海文化创意行业的战略问题,除了应考虑全局因素,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国家决策视野对文化创意认识的深入等,还有一些因素的不同情景会深刻影响上海文创行业发展的愿景和路径,这不仅包括*可见度的强力和指向性的政策推进,以及全局性的平衡,还有赖于空间辐射的拓展、转型机遇的把握、旗舰项目的选择、体制改革的成功、文化参与的繁荣,以及技术趋势的准备度。

内容提要


本书基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近几年所进行的有关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课题研究,以及对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创意城市的*实践与经验的调研,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其路径、制度设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论证和学理分析,以期能进一步开阔和启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战略思路。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十三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研究
  【《“十三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001
  一 现状与问题分析/002
  二 背景与趋势研判/017
  三 发展理念、战略定位与思路/020
  四 发展重点与方向/027
  五 政策思路与框架/037

Ⅱ 产业发展篇
2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迈向“十三五”的国际视野和上海路径
  ——基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门类的分析【梁新华】/044

Ⅲ 区域动态篇
3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县发展报告【曹祎遐 耿昊裔】/092

Ⅳ 专题研究篇
4 全球智慧之都排名(2015)研究【王兴全 李 农 赵付春 陈 隽】/125
5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孙 洁】/161
6 “十三五”时期上海文化发展的趋势及需求分析
  【戴建敏 王 骅 吕海燕 缪艳萍 周 明 符 号】/191
7 以“农村创客”下乡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趋势研究【俞 平】/212
8 国家新战略下的文创旅游新发展【于秋阳 金 川】/225

Ⅴ 案例分析篇
9 恋舞OL,女生爱玩的手机游戏【单晓慧】/250
10 回力:复兴中国风【陈嘉欢】/260

Ⅵ 附录
11 附录Ⅰ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2013版)/270
12 附录Ⅱ 2011~2014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分行业总产出、增加值及其增长情况/277
13 附录Ⅲ 2011~2015年国家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政策列表/280
14 附录Ⅳ 2015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活动节庆展会列表/286
15 附录Ⅴ 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列表/288

Abstract/293
Contents/295

作者介绍


王慧敏,产业经济学博士,从事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研究,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旅游研究部主任。现任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科研成果:1、信息化战略;2、信息资源管理;3、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工程管理。

文摘


序言



创意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内容简介 《创意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是一份深度剖析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2015至2016年间发展状况的权威报告。本书立足于宏观经济背景,深入研究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技术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轨迹,为理解和把握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新脉搏与文化张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第一部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环境与政策导向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2015-2016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特别是国家层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聚焦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分析了上海在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的目标与举措。 报告详细梳理了同期上海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分析了市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划、意见和行动方案,例如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融合、支持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等的指导性文件。重点探讨了这些政策如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 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 详细阐述了政府在引导资金投入、设立文化发展基金、提供税收减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分析了这些财政和税收政策对企业运营、项目孵化和产业集聚的实际影响。 人才引进与培养: 考察了上海在吸引、留住和培养文化创意产业高素质人才方面的政策力度。这包括了人才引进落户政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完善、以及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监管: 深入分析了上海在加强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侵权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努力。重点探讨了完善的市场环境对创意成果转化和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梳理了上海在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与国际文化创意机构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分析了这些举措如何拓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影响力。 通过对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的细致分析,本部分为理解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逻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揭示了政策在塑造产业格局、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二部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细分领域深度透视 本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和评价。报告涵盖了以下主要领域: 影视动漫游戏产业: 深入分析了上海作为中国影视产业重要基地的地位。重点关注了2015-2016年间上海在电影制作、电视剧发行、纪录片创作、动漫IP孵化、网络游戏研发等方面的表现。报告考察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东方传媒集团等大型机构的战略布局,以及一批新兴影视、动漫、游戏企业的成长案例。同时,分析了网络视听平台的兴起、VR/AR技术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电竞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业态的冲击与重塑。 出版发行与数字出版: 详细解读了上海在传统出版领域的优势,以及数字出版、移动阅读、电子书等新兴出版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报告评估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传统出版巨头的转型步伐,以及一批专注于数字内容生产和平台运营的企业的创新实践。重点分析了知识付费、IP运营在出版领域的渗透,以及智能出版技术的发展趋势。 设计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 探讨了设计服务业在推动上海产业升级和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详细分析了上海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成果,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的设计。关注了上海时装周等国际化平台的引领作用,以及时尚设计在品牌塑造和消费升级中的价值。同时,考察了建筑设计和城市更新项目对城市美学的影响,以及平面设计在品牌传播和文化叙事中的重要贡献。 广告会展业: 分析了上海作为广告营销和品牌推广重要枢纽的地位。回顾了2015-2016年间上海广告市场的规模、结构和增长态势,特别是数字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新模式的崛起。同时,考察了上海在国际化会展品牌打造、高端商务会展的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能力,以及会展业在推动贸易、技术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 文化旅游与节庆活动: 深入分析了上海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体验方面的创新实践。考察了上海在红色旅游、海派文化旅游、滨水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的开发。重点评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双年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节庆活动对城市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和经济活力的贡献。 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注了上海在传承和创新工艺美术领域的努力,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分析了上海在传统工艺(如海派玉雕、留青竹刻等)的当代转化,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在促进非遗传承方面的潜力。 新兴文化业态: 重点关注了2015-2016年间涌现出的新型文化业态,如文化科技融合(VR/AR内容、沉浸式体验)、文创电商平台、文化IP衍生品开发、艺术品交易与投资等。分析了这些新兴业态的商业模式、发展挑战与未来前景。 在每个细分领域,报告都力求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包括产业规模、增长率、市场份额、企业数量、吸纳就业人数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实践、成功模式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产业要素与发展支撑体系 本部分从支撑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入手,对其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市场主体与企业生态: 详细分析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主体结构,包括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外资文化机构以及初创型科技文化企业。报告梳理了这些企业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表现。特别关注了上海在吸引和孵化新兴文化科技企业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困境与机遇。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作用。分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应用。报告评估了上海在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的政策支持和项目实践,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传统文化业态的重塑。 投融资环境与资本运作: 考察了2015-2016年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状况。分析了政府性文化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的活跃程度。重点关注了文化产业的并购重组、IPO上市等资本运作案例,以及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 人才资源与智力支撑: 评估了上海在文化创意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的情况。分析了上海在高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在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的政策效果。报告关注了人才结构、人才流动、人才激励等问题,并分析了人才短缺对产业发展的制约。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考察了上海在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努力。包括文化产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建设与运营,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如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分析了这些平台在促进产业集聚、资源共享、技术交流方面的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模式创新: 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上海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方面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探索,如付费订阅、内容众筹、IP授权、粉丝经济等,以及这些模式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四部分: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客观评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面临的挑战: 报告分析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可能包括: 核心竞争力提升: 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塑造独特的文化IP和品牌,提升原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人才瓶颈: 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解决高端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 融资压力: 如何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更便捷、多元的融资渠道,缓解其资金压力。 创新与监管平衡: 如何在鼓励文化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风险。 技术应用滞后: 如何更好地将新兴技术融入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国际化水平: 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市场份额。 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洞察,报告对上海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更加强调数字技术(AI、VR/AR、大数据)在内容创作、传播、交互和商业模式上的应用。 IP价值的深度挖掘: 更加注重IP的系统化开发和全产业链运营,从内容到衍生品,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 体验经济的崛起: 更加关注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互动式、个性化的文化体验。 跨界融合的常态化: 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如旅游、科技、教育、消费品)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催生新的业态和增长点。 本土文化自信的彰显: 更加鼓励创作反映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优秀文化产品,提升文化自信和国际话语权。 区域协同与全球视野: 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全球文化创意中心的交流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 总结 《创意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以其详实的调研数据、深入的案例分析、客观的评价和前瞻性的展望,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以及所有关心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士,提供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权威报告。本书不仅记录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特定时期取得的成就,也为理解其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城市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结合,而上海无疑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城市之一。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创意上海蓝皮书”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并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的副标题也精准地说明了其内容,这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份非常专业且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包含了对上海在特定时期(2015-2016年)的产业规模、结构、就业情况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分析,并且可能会对一些代表性的创意园区、孵化器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创意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探讨上海在吸引外资、鼓励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产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总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是一个了解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脉络的绝佳窗口,能够帮助我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创新活力。

评分

我对城市发展与文化产业的交叉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真正展现城市独特气质和创新活力的方面。这本书的标题“创意上海蓝皮书”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传递出一种权威性、前瞻性和对上海这座城市在创意领域发展进行深度洞察的承诺。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上海在2015-2016年这一关键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图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上海在设计、艺术、媒体、科技与文化融合等领域的具体实践和案例,而不仅仅是泛泛的概述。或许,它会深入探讨上海如何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历史传承以及国际化视野,来孕育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集群。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思路,比如政府的扶持政策、市场机制的运作、人才的培养与流动,以及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光是想象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的关于上海创意能量的全面解读,就足以让我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它似乎是一份值得反复研读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信息量和深度,非常吸引我。我一直觉得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活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创意上海”这个名字,正捕捉到了这种城市精髓。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视角来呈现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侧重于政策解读,还是案例分析?或者是对产业的整体梳理和发展趋势的展望?“蓝皮书”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份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报告,也许里面会有大量的统计数据、图表,以及对行业专家的访谈,这些都将是理解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宝贵信息。我特别想了解,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上海在不同创意领域,比如设计、影视、出版、游戏、时尚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这些领域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上海的创意生态系统的。光是想想这本书可能包含的丰富内容,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意力量。

评分

我最近在思考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力到底有多强劲,尤其是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之后。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蓝皮书”这个词,给我一种权威感,让我觉得它不会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宣传性读物,而是会包含大量详实的研究和数据。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对上海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解读创意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我很想知道,这本书里是否会提到上海在吸引和留住顶尖创意人才方面的具体策略,比如人才引进政策、创业扶持机制,以及是否会分析一些成功的创意项目或企业案例,从而为我们揭示上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如何不断提升其文化软实力的。此外,我对书中对“上海制造”的创意表达,以及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非常感兴趣,想了解上海的创意产业是如何与国际接轨,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品牌。

评分

在书架上偶然瞥见这本书的封面,那鲜明的“创意上海”字样和“蓝皮书”的称谓,立刻勾起了我对这座城市创新脉搏的好奇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它的装帧和标题上,我已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专业与严谨。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报告,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城市发展答卷,里面一定蕴含着无数关于上海如何孕育和释放创意能量的洞察。我尤其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隐藏在都市繁华背后的文化基因,比如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如何与当代创意产业融合,又或是这座城市在艺术、设计、媒体等领域如何突破传统,焕发新生。光是想象那些可能包含的案例分析、数据图表,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2015-2016年,也正是我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印象深刻的时期,相信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在那个阶段是如何乘风破浪,奠定其创意之都的地位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