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 2015
定价:52.00元
作者:陆建非,戴晓东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426540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2015》讲述了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在交际方面的融合过程中的一些研究和反思。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拿到《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 2015》的时候,有一点点犹豫,因为“新动态”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很有学术性,我担心会读起来很枯燥。然而,当我真正翻开书页,我才发现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保持了学术的严谨,但却一点也不失趣味性。尤其是其中关于跨文化团队协作的章节,作者用非常贴近实际的语言,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团队中可能出现的沟通障碍,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举了一个跨国项目组的例子,其中不同成员对于时间观念、工作流程、决策方式的理解差异,是如何一度让项目陷入僵局的。但通过运用书中提出的几种沟通策略,例如建立共同的沟通规范、积极倾听、以及学会换位思考,他们最终成功地将项目推进下去。这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实践的指导。此外,书中还触及了企业跨文化管理的议题,对于如何在跨国公司中建立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以及如何培养具有跨文化领导力的管理者,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这对于我这样即将进入职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这本书让我觉得,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是可以非常有落地性的,并且能够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评分不得不说,《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 2015》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著作。它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与全球治理”这个宏大议题时,展现了极强的理论功底和现实关怀。书中对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角色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文化敏感性”在国际谈判和冲突解决中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作者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国际事件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如果缺乏对不同文化价值观、沟通习惯以及社会习俗的理解,即使是再精明的谈判策略,也可能因为文化上的误读而功亏一篑。这一点,让我对国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表面的政治博弈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根源。此外,书中对“跨文化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作者们呼吁教育体系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和跨文化竞争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他们提出的将跨文化交际的理念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建议,我认为非常有价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象牙塔,它与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国际社会息息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 2015》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抱着极大的期待。首先,书的装帧设计就相当不错,简约而不失学术的严谨,封面色彩的搭配给人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感觉,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会很扎实。拆开塑封的那一刻,油墨的香气扑鼻而来,这似乎是对知识探索的仪式感。翻开目录,我立刻被其中一些章节的标题所吸引,比如“后殖民视角下的跨文化话语重塑”和“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文化边界模糊效应”。这些主题直接切中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也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跨文化交际在现代社会如何演变的思考。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关于人工智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角色的最新研究,因为这绝对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书中对“文化冲击”这一经典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再审视,也让我跃跃欲试。我一直觉得,传统的文化冲击理论在面对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可能需要有更细致、更具象化的解读。这本书的出版年份是2015年,这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来说,恰好能捕捉到前几年研究的精华和崭新的视角。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时间点,学者们是如何预判并分析正在发生变化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我对书中关于跨文化适应性模型的新发展也充满兴趣,希望能看到一些实证研究的数据和分析,来支撑理论的更新。
评分《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 2015》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前瞻性和深度。其中探讨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认同变迁”这一议题,可以说触及了当下社会最核心的矛盾之一。作者们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从多个维度,展现了文化身份在全球化浪潮中是如何被解构、重塑,又如何在新的语境下被重新构建的。我特别赞同书中对于“混杂性”文化的解读,它不再是简单的文化融合,而是一种更加复杂、多元的文化共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文化身份也变得更加流动和不确定。书中还分析了社交媒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如何加速了文化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可能加剧了身份认同的焦虑。这一部分的论述,让我对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身份表达有了新的思考。另外,书中对跨文化培训方法论的探讨,也颇有见地。作者们分析了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更具创新性的方法,比如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及体验式学习等,来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度和应对能力。这让我对未来的跨文化培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认识到提升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更是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评分我最近阅读了《跨文化交际研究新动态 2015》,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娓娓道来,却又充满了令人惊喜的洞见。其中有一部分内容,详细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权力关系问题,特别是如何在新殖民主义的背景下,本土文化和强势文化之间进行博弈。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深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梳理,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对那些隐藏在日常交际中的权力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文化帝国主义”概念的批判性反思,他们没有简单地否定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是强调了本土文化在吸收和转化外来文化过程中的能动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避免了将文化交流简单地视为单向的渗透,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张力的互动过程。另外,书中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沟通风格差异的分析,也相当到位。例如,对于高语境和低语境沟通模式的对比,作者通过大量实例,生动地阐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文化中,言外之意比字面意思更重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清晰、直接的表达则是王道。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反思自己在过往的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因为忽略了这些细微的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整本书读下来,感觉知识体系被大大拓展了,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