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高頻電子綫路
定價:20.00元
作者:李福勤,楊建平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3011238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麵嚮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的教材。全書共9章,內容包括:緒論、高頻電路基礎知識、高頻小信號放大器、高頻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蕩器、幅度調製與解調電路、角度調製與解調電路、鎖相環路與頻率閤成技術、高頻電子電路應用。
本書在選材和論述方麵注重基本概念和實際應用,第3章~第8章每個章節都安排瞭實訓項目,有利於學生加深對高頻電子綫路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每個章節都安排瞭數量的習題。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章 緒論
1.1 信息技術
1.2 通信係統
1.2.1 通信的含義
1.2.2 無綫電的傳播途徑
1.2.3 無綫通信係統的組成
1.3 小結
1.4 習題
第2章 高頻電路基礎知識
2.1 高頻電路中的元器件
2.1.1 高頻電路中的無源器件
2.1.2 高頻電路中的有源器件
2.2 天綫
2.2.1 天綫的作用及分類
2.2.2 對稱天綫和單極天綫
2.2.3 拋物麵天綫和微帶天綫
2.3 放大電路內部噪聲的來源和特點
2.3.1 電阻的熱噪聲
2.3.2 晶體三極管的噪聲
2.3.3 場效應管的噪聲
2.4 噪聲係數
2.4.1 噪聲係數的定義
2.4.2 噪聲係數的錶示
2.5 小結
2.6 習題
第3章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
3.1 概述
3.2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功能
3.2.1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分類
3.2.2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3.3 分析小信號放大器的有關知識
3.3.1 串並聯諧振迴路的特性
3.3.2 雙口網絡的Y參數
3.4 小信號諧振放大器
3.4.1 單級單調諧放大器
3.4.2 多級單調諧放大器
3.4.3 雙調諧迴路諧振放大器
3.4.4 集中選頻放大器
3.4.5 諧振放大器的穩定性
3.5 小結
3.6 實訓: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仿真
3.7 習題
第4章 高頻功率放夫器
4.1 概述
4.1.1 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功能
4.1.2 高頻功率放大器的技術指標
4.1.3 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分類
4.2 高頻功率放大器
4.2.1 諧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4.2.2 諧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狀態分析
4.2.3 諧振功率放大器電路
4.2.4 非諧振功率放大器寬頻帶功率閤成
4.3 倍頻器
4.3.1 丙類倍頻器
4.3.2 參量倍頻器
4.4 高頻功率放大電路印製電路闆(PCB)設計
4.5 功放管的工作特性
4.6 小結
4.7 實訓:高頻諧振功率放大器的仿真
4.8 習題
第5章 正弦波振蕩器
5.1 概述
5.2 反饋振蕩器的工作原理
5.2.1 起振條件和平衡條件
5.2.2 穩定條件
5.2.3 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基本組成
5.3 LC正弦波振蕩器
5.3.1 三點式振蕩電路
5.3.2 改進型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
5.4 石英晶體振蕩器
5.4.1 石英諧振器及其特性
5.4.2 石英晶體振蕩電路
5.5 小結
5.6 實訓:正弦波振蕩器的仿真
5.7 習題
第6章 幅度調製與解調電路
6.1 概述
6.1.1 振幅調製電路
6.1.2 振幅解調電路
6.1.3 混頻電路
6.2 幅度調製電路
6.2.1 普通調幅分析
6.2.2 雙邊帶調幅分析
6.2.3 單邊帶調幅分析及實現模型
6.3 幅度解調電路
6.3.1 二極管包絡檢波電路
6.3.2 同步檢波電路
6.4 混頻器
6.4.1 混頻電路
6.4.2 混頻乾擾
6.5 自動增益控製
6.5.1 AGC電路的功能
6.5.2 AGC電壓産生與實現AGC的方法
6.6 小結
6.7 實訓:幅度調製與解調電路仿真
6.8 習題
第7章 角度調製與解調電路
7.1 概述
7.2 角度調製
7.2.1 調頻信號的數學分析
7.2.2 調相信號的數學分析
7.2.3 調角信號的頻譜和頻譜寬度
7.3 調頻電路
7.3.1 直接調頻電路
7.3.2 間接調頻電路
7.4 調角波的解調
7.4.1 相位檢波電路
7.4.2 頻率檢波電路
7.5 自動頻率控製
7.5.1 AFC電路的功能
7.5.2 AFC的應用
7.6 小結
7.7 實訓:三管調頻發射機的製作
7.8 習題
第8章 鎖相環路與頻率閤成技術
8.1 鎖相環路
8.1.1 鎖相環路的構成和基本原理
8.1.2 鎖相環路的數學模型和基本方程
8.1.3 鎖相環路的鎖定、捕捉和跟蹤特性
8.1.4 集成鎖相環路
8.2 鎖相鑒頻和鎖相調頻
8.2.1 鎖相鑒頻電路
8.2.2 鎖相調頻電路
8.3 頻率閤成技術
8.3.1 直接頻率閤成
8.3.2 間接頻率閤成
8.3.3 直接數字式頻率閤成器
8.4 鎖相環應用舉例
8.5 小結
8.6 實訓:頻率閤成器的製作
8.7 習題
第9章 高頻電子電路應用
9.1 發射機電路工作原理
9.2 接收機電路工作原理
9.3 製作49.67MHz窄帶調頻發射器舉例
9.4 製作49.67MHz窄帶調頻接收器舉例
9.5 常用射頻發射模塊與接收模塊
9.5.1 常用射頻發射模塊應用舉例
9.5.2 常用射頻接收模塊應用舉例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花瞭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試圖與這本書進行“思想上的深度交流”,結果發現,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有一種“故作高深”的傾嚮。它沒有用清晰的邏輯鏈條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反而更像是一堆精心打磨過的、但缺乏上下文的知識點碎片的堆砌。比如,講到Smith圓圖的應用時,前麵的章節對阻抗匹配的理論鋪墊嚴重不足,讀者在麵對圓圖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等高綫時,根本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作者似乎認為“知道Smith圓圖是什麼”就足夠瞭,但實際上,如何用它來快速、直觀地設計一個寬帶匹配網絡,纔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這本書的插圖質量也令人堪憂,很多關鍵的波形圖和等效電路圖,標注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地方的元器件符號都像是匆忙繪製上去的,這對於需要依賴圖形輔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讀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閱讀體驗極差,每一次翻頁都像是進行一次艱難的考古挖掘,希望能從那些密集的文字和圖錶中,找到一點點清晰的思路光亮,但收獲甚微。
評分這本《高頻電子綫路》的教材,說實話,在我的求學生涯裏,絕對是能排得上“勸退神器”的前幾名瞭。我記得第一次捧起它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就有點讓人望而生畏,但更讓人心驚肉跳的是裏麵的內容。它壓根就不是給你打基礎的,更像是直接把你扔到一片信息的海洋裏,然後告訴你“自己遊吧”。書裏對半導體器件的分析,動輒就是復雜的非綫性方程組,公式推導過程之繁瑣,看得我頭皮發麻。每次試圖跟著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為什麼某個參數會突然齣現一個平方或者對數,最後都是以我對著公式發呆收場。更彆提那些關於噪聲分析和寄生參數的章節,簡直是高頻電路的“黑暗森林”,每一個細節的忽略都可能導緻整個設計功虧一簣。我感覺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是完全假設讀者已經掌握瞭紮實的微波理論和數理統計基礎,完全沒有顧及到初學者的感受。如果不是為瞭考試,我可能早就把它束之高閣,轉而去啃那些講示波器使用和基本濾波器設計的基礎讀物瞭。它更像是一本給研究生或者資深工程師準備的“武功秘籍”,而不是本科生入門的“心法口訣”。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在“工程實踐”這一塊的指導性幾乎為零。它充斥著大量基於理想模型的理論分析,比如完美傳輸綫、無損耗的電感電容等等。當你拿著書上的理論去設計一個實際的振蕩器或者混頻器時,會發現現實世界是多麼的殘酷。書裏對實際元件的非理想特性,比如Q值下降、封裝效應、互調失真等問題的討論,要麼蜻蜓點水,要麼乾脆避而不談。我嘗試按照書中的一個濾波器設計實例去搭建電路,結果測得的S參數麯綫與書本上展示的完美響應圖相去甚遠,根本無法通過測試。這讓我對書本的權威性産生瞭嚴重的懷疑。一本優秀的教材,應該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堅固的橋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這樣設計是錯的”以及“在實際中如何修正”。但這本《高頻電子綫路》更像是提供瞭一張通往理論天堂的地圖,但完全沒告訴你如何穿越現實的沼澤地帶。它培養的可能隻是一個“理論上的工程師”,而非一個“能解決問題的工程師”。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學術的純粹”與“讀者的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它在數學推導的嚴謹性上確實達到瞭很高的高度,對於那些醉心於電磁場和微波物理的讀者來說,或許是寶典。然而,當我們這些未來可能需要進行電路闆布局、選擇閤適封裝、甚至需要進行電磁兼容性(EMC)初步評估時,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裏裝的都是過於精密的理論手術刀,而缺少瞭必要的扳手和螺絲刀。例如,它對PCB材料介電常數微小變化對高頻信號影響的討論過於深入,卻很少提及不同層壓闆材的實際成本和可獲得性對設計決策的影響。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在進行一場高難度的智力競賽,而非一次知識的積纍和技能的習得。總而言之,它是一本優秀的“學術著作”,但作為一本“主流本科教材”,其易讀性和實用性嚴重不足,讓學生在通往高頻領域的路上,平添瞭許多不必要的障礙。
評分對於我這種偏愛係統化學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章節組織結構簡直是一場災難。你可能在第三章花大力氣搞懂瞭傳輸綫理論的基礎,結果到瞭第六章講解放大器穩定性時,又突然跳迴到幾十頁前某個被忽略的反饋機製的細節上來,而且沒有明確的指引告訴你需要迴顧前麵的內容。知識點的銜接非常生硬和跳躍,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挫敗感。它沒有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而是像一個知識淵博但錶達混亂的專傢在進行一次馬拉鬆式的獨白。如果你對高頻技術有先驗知識,或許能自己填補這些邏輯上的斷裂;但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從零開始構建知識體係的新手來說,這種結構無疑是緻命的。我不得不自己購買瞭額外的輔導資料,並花費大量時間在網絡論壇上尋找對書中晦澀概念的“非官方解讀”,這本書本身提供的學習支持太少瞭,更像是一個參考手冊,而非一本教學用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