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定價:35.8元
作者:季羨林 著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4341959
字數:35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一代學宗季羨林的傳世經典力作
寜靜淡泊,樸素優雅,珍藏典範
圖文並茂,做工精良,部分照片初次麵世
內容簡介
季羨林先生一生對佛教研究傾注瞭大量的心血,也在此過程中參悟到許多佛傢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種追求是“可憐無補費工夫”。在億萬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間,一個人隻能有一次生命。這一次生命是萬分難得的。
本書主要收錄季羨林先生關於佛教研究的經典文章,共分三輯:輯,佛教研究;第二輯,佛教與文學;第三輯,佛教人物。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
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國際東方學大師,中國文學傢、語言學傢、教育傢、國學傢、佛學傢、史學傢、翻譯傢和社會活動傢,北京大學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精於吐火羅文的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享年98歲。
精彩書評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
——節選自央視2006年感動中國季羨林的頒奬詞
目錄
目錄/Contents
輯?佛教研究
我和佛教研究?002
研究佛教史的意義和方法?008
定始佛教的曆史起源問題?010
?一、佛教興起時印度社會經濟和政治情況?010
?二、當時思想界的情況?013
?三、佛教的起源?016
佛教的倒流?022
佛典中的“黑”與“白”?063
佛教的傳入中國
??——兩種文化的撞擊和吸收階段?067
佛教對於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079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祖壇經》?082
第二輯?佛教與文學
作詩與參禪?090
?一、中國古籍中對詩禪關係的看法?091
?二、詩與禪的不同之處?093
?三、詩與禪的共同之處?094
?四、禪與中國山水詩?100
?五、言意之辨?107
《佛經故事選》序?118
《佛本生故事》選譯?120
?跳舞本生?120
?蒼鷺本生?121
?吠陀婆本生?123
?猴王本生?126
?鹿本生?128
?獸皮苦行者本生?130
?波毗嚕本生?131
?關於巴利文《佛本生故事》?132
《羅摩衍那》留在古代漢譯佛經中的痕跡?137
.........
01234567890123456789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佛學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力不言而喻。《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讓我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認識佛學。季羨林先生作為一位傑齣的東方學者,他融閤瞭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對佛學的解讀,既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不失親切和易懂。他並沒有將佛學束之高閣,而是將其融入到我們 everyday life 中,讓我們看到佛學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他關於“業力”的論述,並非是宿命論,而是強調我們當下的行為對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更加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對於“輪迴”的解釋,也並非是神話故事,而是對生命的一種延續性的理解,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瞭更深的思考。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在我耳邊低語,講述著人生的真諦,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智慧情有獨鍾,而佛學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讓我得以近距離地感受這顆明珠的光芒。季羨林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將佛學的精髓融入到對日常生活、曆史文化的思考之中,讓佛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觸手可及的智慧。他關於“緣起”的闡釋,讓我看到瞭事物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明白瞭“無常”並非是壞事,而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他談到的“修行”,也並非是苦修苦煉,而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覺察和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瞭更積極的規劃。
評分我一直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過於執著於“我”和“我的”。《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這個問題。季羨林先生用他那深邃而幽默的語言,將佛學的核心思想——“無我”——闡釋得淋灕盡緻。他並沒有用枯燥的理論去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讓我逐漸理解“我”的虛幻本質。他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讀,讓我看到瞭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內在聯係,也讓我看到瞭超越二元對立的可能性。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嚮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評分我一直認為,很多人生中的睏惑,都源於我們對事物根源的認知不清。《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恰好解答瞭我的一些疑問。季羨林先生的文字,如同清風拂麵,將我帶入瞭一個更加平和、更加理性的精神世界。他關於“我”的探討,讓我開始反思“自我”的本質,以及我們是如何被各種執念所束縛的。他用生動的比喻,比如“水中的月亮”,來形容“無我”的境界,讓我茅塞頓開。這種對“我”的解構,並不是否定個體的存在,而是讓我們看到“我”並非是恒定不變的,而是由無數因緣和閤而成的,從而讓我們擺脫不必要的自我中心的束縛。他對於“涅槃”的解讀,也讓我看到瞭超越生死煩惱的可能性,這對於在現實生活中飽受壓力和焦慮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評分初翻開《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一種寜靜而古老的氣息便撲麵而來。季羨林先生的文字,一嚮以其溫潤平和、意蘊深長而著稱,而在這本談佛的書籍中,這種特質更是被發揮得淋灕盡緻。我並非佛教徒,對佛學的瞭解也僅限於一些淺顯的科普讀物,抱著一種對這位大學者好奇,以及對“佛”這個概念的敬畏之心,我開始瞭閱讀。書頁上泛著淡淡的墨香,每一個字句都仿佛經過瞭時間的沉澱,顯得格外有力量。季先生並沒有上來就拋齣晦澀難懂的佛經,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佛學的核心思想,如“無常”、“緣起”、“慈悲”等,融入到他對生活、對曆史、對人性的觀察之中。我尤其喜歡他講述的一些關於佛陀生平的小故事,沒有戲劇性的渲染,卻充滿瞭智慧的光芒,讓人在平凡中窺見不凡。他對於“苦”的解讀,也並非絕望的哀嘆,而是將其視為人生常態,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刻洞察,並在此基礎上引導人們如何超越苦難,獲得內心的平靜。讀著讀著,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禪室,聽一位智者講述宇宙人生的奧秘,心靈得到瞭前所未有的洗滌和寜靜。這種感受,是很多市麵上浮躁的讀物所無法給予的。
評分我一直覺得,生命的意義,在於我們如何去體驗和感受。《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讓我從佛學的角度,對生命的體驗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季羨林先生以其博大的胸懷和深邃的智慧,為我描繪瞭一幅關於生命、關於宇宙的宏偉畫捲。他關於“涅槃”的闡釋,並非是終結,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是一種超越生死煩惱的圓滿境界。他談到的“慈悲”,也並非隻是簡單的善良,而是一種對眾生的深深理解和關懷,這讓我看到瞭人與人之間更深層次的連接。這本書,讓我對生命有瞭更多的敬畏,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多的熱愛。
評分我一直對生命存在的意義感到好奇,也一直在尋找答案。《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讓我找到瞭一個全新的解讀方嚮。季羨林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學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揭示瞭生命並非隻是短暫的片段,而是有著更深層的延續和意義。他關於“因果”的論述,讓我明白生命中的一切並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的聯係,這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有瞭更慎重的考量。他對於“解脫”的探討,更是讓我看到瞭超越痛苦和煩惱的可能性,這給瞭我很大的希望。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善”的闡釋,認為善的種子播撒在心中,最終會開齣絢爛的花朵,這讓我對人性的光輝充滿瞭信心。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智慧,在於其普適性,能夠跨越時代、跨越文化。《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讓我深切地體會到瞭這一點。季羨林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將佛學的精髓提煉齣來,並以一種極其現代化的語言呈現給我們。他並沒有迴避佛學中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而是用生活化的例子,將其解釋得清晰明瞭。例如,他談到“放下”,並不是讓我們放棄一切,而是讓我們學會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負擔,讓我們更加輕鬆地前行。這種“放下”的智慧,對於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焦慮和壓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靈得到瞭淨化,對生活的看法也變得更加積極和樂觀。
評分我一直認為,閱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在與一位偉大的靈魂對話。《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這本書,給瞭我這樣的體驗。季羨林先生用他溫厚而睿智的語言,與我分享瞭他對佛學的理解和感悟。他並沒有將自己置於高高在上的智者地位,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引導我去思考。他對於“無我”的闡釋,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 ego,以及它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來形容“無我”的狀態,讓我對此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談到的“慈悲”,也並非隻是同情,而是一種對眾生的深刻關懷和理解,這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並嘗試以更寬容的心態去麵對。
評分作為一名對哲學充滿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總覺得佛學像是一座深邃的寶庫,而《花雨天 季羨林談佛》就像是一把開啓這座寶庫的金鑰匙。季羨林先生用他那洗練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為我揭開瞭佛學神秘的麵紗。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是能夠觸及事物本質,並能指導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的。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他對於“空”的闡釋,並非是虛無主義的否定,而是對事物本質的一種深刻理解,提醒我們一切皆在變化之中,執著於某種不變的狀態,反而會帶來痛苦。這種“空”的智慧,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生活中那些固執的念頭和不必要的追求。他談到的“慈悲”,也並非是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建立在對眾生平等的認知之上,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和理解。通過閱讀,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種種行為,是否缺乏這種更廣闊的胸懷。季先生的文字,如同甘泉,滋潤著我乾渴的心靈,讓我看到瞭另一種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可能性,一種更加超然、更加豁達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