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外名家带你玩剪纸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韩靖著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35781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手再笨也没关系,15位中外剪纸名家带你剪出好看又好玩的剪纸作品。
15位剪纸名家;15种不同风格;15个技法范例;193件剪纸作品;80克蒙肯原木浆纸印刷书心,朴素唯美,不伤眼。棉线装订,好翻阅和扫描。
本书为剪纸爱好者打造,收集国内外15位剪纸名家的剪纸作品193幅。本书部分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剪纸的基础知识及技巧,后面的三个部分由作品赏析和技法范例组成,在赏析的同时,将技法也用步骤分解的方式做了详细的分析。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世界剪纸普及型图样和技法的书籍,行文简明活泼,便于读者参考学习。
韩靖: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剪纸学会会长、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剪纸网主编。
谁能想到,《失落的农耕文明与水利智慧》这本书能如此引人入胜?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农业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作物品种和轮作方法的枯燥记录,结果却是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博弈的史诗。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古代那些巧妙的水利工程上,比如南方梯田的微地形改造,如何让每一滴雨水都能被有效利用,以及北方平原上如何通过复杂的引水渠系统,实现跨流域的灌溉。书中对不同地域农民的“野性智慧”的赞颂,让人感动。它不是在赞美技术,而是在赞美那种与土地深度连接后产生的共情能力。书中有一段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灌溉哲学:一种是“征服自然”,另一种是“顺应自然”。这种深刻的思辨,让这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提升了。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依赖的许多现代科技,其思想的源头,或许就深埋在那片古老的泥土之中。
评分这本《中华传统技艺之谜》简直是文化探索者的福音!我一直对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精巧手艺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高深莫测,难以入手。这本书可厉害了,它不像那些堆砌理论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手把手地领着你走进那些失落的工坊。书中对某些已经几近失传的木雕工艺的描述,细致到了木纹的走向和工具的打磨方式,简直是活的史料。更让我惊艳的是,作者并非只是简单罗列历史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同一门手艺在审美和功能上的演变,比如江南的苏绣与蜀绣在针法和色彩运用上的哲学差异,那段论述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仿佛能闻到蚕丝和染料的气息。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匠人家族的口述史,那些关于传承、坚守与创新的故事,比任何技术细节都更能打动人心。它让我明白了,所谓的“传统”,绝非僵死的教条,而是流淌在时间里的鲜活生命力。
评分我发现了一本关于《宋代文人雅集与生活美学》的珍贵书籍,读起来简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宴会。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宋代的士大夫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还原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片段。作者似乎对当时的香道、茶宴、插花艺术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点茶”的描述,那不仅仅是泡茶的过程,而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冥想。书中细致描绘了茶筅击拂时产生的“沫饽”的颜色与持久度,以及文人们如何用诗句来赞美这转瞬即逝的美。此外,书中对“书斋布局”的探讨也极其到位,它解释了为何文人偏爱在特定的方位摆放太湖石或屏风,这背后隐藏的是他们对“气”的理解和对内心秩序的构建。这本书的文字是极其典雅、富有韵味的,读起来,让人不自觉地放慢呼吸,渴望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也能寻得一隅宋式的清净。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古代建筑的结构奥秘》,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新颖。它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力学公式,而是选择了一种“场景代入式”的讲解。想象一下,书里会带你置身于一座唐代寺庙的梁架之下,然后用极其生动的比喻,比如“如同人体的骨骼与韧带”,来解释榫卯连接的精妙所在。作者的语言功力令人叹服,他能将枯燥的结构力学转化为如诗般的画面。比如描述斗拱的层层叠叠,他用了“云朵托举天际”的比喻,一下子就将那种视觉上的震撼和结构上的稳定性融为一体。更让我佩服的是,它还拓展到了不同地域材料的适应性,像四川的竹材与北方的 কাঠ(木材)在应对湿度和承重时的智慧,对比鲜明,让人拍案叫绝。读完后,我再看任何古建筑,都会忍不住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檐角下的“秘密对话”。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坚固”和“美观”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评分《奇珍异宝背后的地理密码》这本书,简直是地理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一次完美联姻。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年代或地域划分的结构,而是围绕着“物产的流动”来展开叙事。最吸引我的是它对“矿石的旅行”那一章,作者追踪了一块青海玉石的生命轨迹,从它在地壳中的形成,到被哪个部落发现,如何经过丝绸之路的重重关卡,最终抵达长安城成为皇室贡品。这个过程的描述,充满了冒险色彩,仿佛在读一部宏大的地缘政治史诗。书中对不同文明接触点上,对稀有矿产资源的争夺与融合的分析,尖锐而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资源禀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地图上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都有了一种全新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敬畏感。这书的知识密度,需要慢慢品味,每一页都值得做两次笔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