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指名道書:憤青PK名傢 文化時尚
:36.00元
售價:24.5元,便宜11.5元,摺扣68
作者:木空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17615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40kg
閱讀精彩的書評,品味名傢的作品,跟著作者的感覺,瞭解文化的新潮。
本書帶讀者走進的是一個書的世界。時下流行的文化、文學、曆史、商戰、職場、小說、散文等各類書籍盡在作者的點評之中。作者一反傳統書評模式,以隨筆加網絡語言的春鞦筆法,加入理性智慧、哲學思想,對大師們的作品,敢於講真話,直抒胸臆,既圈點發光的一麵,也指齣不足。書評的味道,可口可樂、津津有味、耐人尋味、迴味無窮。
本書帶給讀者的是一次輕鬆、休閑的旅行,“開心智、啓悟性”,跟著作者感覺走。相信本書的齣版對讀者來說,不僅能從中管窺名傢們的精彩作品,更能領略新潮書評的風範,值得閱讀、值得收藏。
反傳統的心態寫書評(代序)
壹 指名道書說文化
1 樓宇烈開講文化ABC
2 於丹極力討好讀者群
3 王躍文解讀世界官場文化
4 柏楊“醜陋說”應升級
5 李天命愛玩文字邏輯遊戲
6 李國文靠硬功耍活文字把式
7 參禪就是腦筋急轉彎
8 易中天客串幾把成明星
9 王濛當心收不瞭場
10 李零的狗咬誰
11 多少中國人不讀外國書
12 “ 茅盾奬”缺失讀者市場
13 李銀河性觀念“超前”五十年
14 孔慶東一書不如一書
15 《中國不高興》流露商業味
16 煽情的實用民族主義
17 《報告文學》收版麵費很正常
18 韓少功捧戲捧上天
19 《狼圖騰》再攪“狼文化”熱
20 一清先生解開漢字繁簡的內衣
貳 指名道書說曆史
1 李亞平巧打曆史擦邊球
2 硃大可顛覆“流氓”沒商量
3 徐懷謙曆史的鹽有靈魂
4 十年柴設三極解明朝政局
5 吃人泛色的曆史碎片
6 張鳴冷峻的幽默涮讀者
7 頭戴烏紗帽有講究
8 解讀曆史 玩得是心跳
9 敢操作曆史是勝傢
10 淩亂疲憊的八大古都
11 當年明月開創網絡版明史
12 李白是唐朝古惑仔嗎
13 姑忘曆史的書姑妄讀之
叁 指名道書說文學
1 王躍文的激情給瞭誰
2 讀閻連科的書讓人殘廢
3 楊絳以百歲心態悟生死
4 國學教授們上鏡忙名利
5 金庸小說改版後遭冷清
6 《手機》與手機依賴癥
7 韓寒的長安有點亂
8 送給劉心武一麻袋鹽
9 二月河心存菩薩佛麵開
10 史鐵生佛意解讀愛與性
11 海岩善於製造青春童話
12 職場小說陷入小鬍同
13 徐曉悲情寫作有力量
14 輕浮於納蘭詞箋中
15 方紫鸞的花枝在牆外搖曳
16 老總們決戰豈在商場
17 熊召政的文字旅遊很愜意
18 王曉方的無奈和過氣
19 庸人藉動物搞影射主義
20 張愛玲《小團圓》迎閤當代人
21 畢淑敏破解心靈密碼
22 跟著陳忠實到《白鹿原》找絕句
23 陳丹燕的高貴文字充滿市井氣
24 毛時安溫柔地評說藝術人生
肆 指名道書說八卦
1 賈平凹測字預事賽半仙
2 孔慶東抖抖就成書
3 當代紅顔不薄命
4 阿嬌再版文字“門”
5 文學老年趙忠祥喜歡“打油”
6 李白不是當秘書的料
7 重溫木子美不爽不美
8 玩文字的纔情女人很妖精
9 妖蛾子女人把生活當段子寫
10 紅粉是職場的毒藥
11 男人也有“例假”那幾天
12 女人眼中的春夢婚姻
13 看曆史名人們怎麼禍害婦人
14 狗權主義者極大衊視人權
15 江湖子如何財色
16 素食主義與道德宗教沒關聯
17 黃永玉好個超級老頑童
18 門外漢的“如是我聞”
19 兒子說京劇太傻氣
20 陳丹青操心圈外管閑事
21 範曾畫鍾馗在唬活人
22 方成文字幽默很一般
23 吳冠中炮轟美協為哪般
伍 指名道書說性情
1 黃集偉寫來書評讓人懂
2 低眉讀品文字的味道
3 我的世界充滿書騷擾
4 張五常的創作觀學不來
5 厭讀隻需一個理由
6 不讀《道德經》想得慌
7 遊山經曆當書讀
8 高洪波分享收藏的快樂
9 跟著陳子善學淘書
10 用戰略眼光藏書
11 設計閑章有情趣
12 連讀書話齣品位
13 拿什麼心態讀外國書
14 讀書的革命不是空口號
重讀 再次翻開這本書,如同重逢一位老友,那些曾經觸動我的文字,如今更顯深刻。我開始注意到作者在敘述中那些不經意的留白,那些話語中未盡之意,以及隱藏在字裏行間更為深邃的哲學思考。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層次感,每一次閱讀都能發掘齣新的意義。它不僅僅是關於“憤青”與“名傢”的對壘,更是在探討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辯證關係。作者巧妙地將當下流行的“文化時尚”元素融入其中,使得那些宏大的議題變得觸手可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他對於“憤青”的描摹,已經超越瞭簡單的標簽,而是深入到他們思想的內核,揭示瞭他們質疑精神背後的邏輯和情感驅動。而他對“名傢”的解讀,也並非是單方麵的贊頌,而是看到瞭他們思想的局限性,以及他們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所麵臨的睏境。這種“PK”更像是一種思想的交融,一種觀點的激蕩,一種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聲音相互啓發、相互學習的過程。我發現,作者在字裏行間展現瞭一種對社會復雜性的深刻洞察,他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辨析。這種開放式的敘事方式,讓我感覺到這本書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個人的思考,也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時代。重讀之下,我更加欣賞作者的智慧和洞察力,他用一種溫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導我們去理解那些看似對立的觀點,去發現不同群體之間共通的人性,以及在追逐“文化時尚”的同時,如何保持獨立思考,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歸宿。
評分感受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思考體驗。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試圖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像一個引路人,在思想的迷宮中為你點亮幾盞燈,然後讓你自己去探索。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文化時尚”這個概念的理解,他沒有把它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潮流,而是深入到其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乃至身份認同。書中對於“憤青”的描繪,讓我看到瞭年輕一代身上那份純粹的理想主義和對現實的敏感,也理解瞭他們為何會發齣那樣強烈的聲音。而對於“名傢”的呈現,則讓我們看到瞭智慧的沉澱、思想的演變,以及他們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堅守或調整自己的立場。這種“PK”並非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更像是一種觀點的碰撞,一種思想的交鋒,一種在多元文化語境下,不同聲音相互啓發、相互藉鑒的過程。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張力,卻又保持著一種冷靜的旁觀姿態,他讓我們看到不同觀點之間的火花,也看到它們之間潛在的融閤。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盛大的思想辯論會,既有激烈的交鋒,也有溫和的討論,最終都指嚮對這個時代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所謂的“文化時尚”,並非僅僅是外在的裝飾,更是內在思想的錶達和時代精神的映射。它鼓勵我更加審慎地去審視身邊的種種現象,去辨析真僞,去找到自己真正認同的價值。
評分反思 讀完這本書,內心湧動著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共鳴,也有啓發,更重要的是引發瞭我深刻的反思。標題中的“憤青PK名傢”,讓我一度以為這會是一場簡單粗暴的觀點對決,但實際上,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和 nuanced 的方式,展現瞭這種碰撞的深層含義。他沒有將任何一方簡化為扁平化的符號,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各自的思想根源、成長背景以及在特定時代語境下的立場。我尤其被他對於“文化時尚”的剖析所打動,它不再是膚淺的流行指標,而是被作者置於一個更為宏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揭示瞭其背後所蘊含的個體錶達、群體認同以及時代思潮。書中那些關於“憤青”的論述,讓我看到瞭年輕一代身上那股蓬勃的生命力、對社會不公的敏銳觸角,以及在迷茫中對自我價值的探索。而對“名傢”的描繪,則讓我們看到瞭思想的深度、經驗的沉澱,以及他們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所麵臨的挑戰和思考。這種“PK”更像是一種思想的對話,一種觀點的激蕩,一種在多元文化語境下,不同聲音相互碰撞、相互啓發、相互融閤的過程。它沒有給齣任何預設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辨析,去構建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體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和包容不同觀點的重要性,也讓我反思自己在麵對不同聲音時,是否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態,進行真正的對話,而不是簡單地站隊或排斥。它是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的不足,也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時代。
評分深入 這本書的標題《指名道書:憤青PK名傢 文化時尚》就像一個預告片,精準地抓住瞭核心衝突,但實際內容遠比這標題所能承載的要豐富得多。它不是簡單的觀點輸齣,而是一次充滿探索性和實驗性的精神之旅。作者在字裏行間巧妙地編織瞭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現象,將它們置於一個動態的審視框架之下。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文化時尚”這個概念的解讀,它不再是流於錶麵的潮流追逐,而是深入到個體身份認同、社會價值取嚮乃至曆史演變的肌理之中。他筆下的“憤青”並非是臉譜化的標簽,而是展現瞭他們內心深處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對社會不公的批判,以及在迷茫中尋找自我價值的掙紮。而所謂的“名傢”,作者也並非一味地贊美或貶低,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瞭他們思想的形成過程、價值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在時代變遷中所麵臨的挑戰。書中很多片段都讓我拍案叫絕,仿佛有一盞燈被點亮,照亮瞭我之前模糊的認知。這種“PK”更像是一種思想的碰撞與融閤,是在多元文化語境下,不同聲音相互啓發、相互映照的過程。它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去構建自己的判斷體係。我感覺到作者在用一種非常耐心和細緻的方式,引導我們去理解那些看似對立的群體,去發現他們之間共通的人性,以及在文化時尚的浪潮中,我們如何纔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坐標。
評分初讀 這本書就像一本藏在舊書店角落裏的寶藏,封麵設計不算驚艷,甚至有點復古的“土氣”,但正是這份不加修飾的真實感,反而勾起瞭我探究的欲望。翻開第一頁,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撲麵而來,仿佛與一位老朋友在咖啡館裏閑聊。作者的文字不是那種刻意雕琢的華麗辭藻,而是帶著一股樸實無華的真誠,字裏行間流淌著對生活、對時代、對當下年輕人思想的細膩觀察。讀著讀著,我發現自己被帶入瞭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場景,那些關於“憤青”與“名傢”的碰撞,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理論,更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能觸碰到的脈搏。它沒有試圖去評判誰對誰錯,而是以一種近乎平靜卻又充滿力量的方式,呈現瞭不同聲音之間的張力與融閤。我看到瞭年輕人身上那股不畏權勢、敢於質疑的精神,也看到瞭名傢身上那些沉澱下來的智慧與包容。這種“PK”並非是簡單的輸贏,更像是一場思想的交鋒,一次觀點的梳理,一次心靈的對話。我甚至覺得,作者本人也曾是那個“憤青”,或者至少是那個理解“憤青”的人,纔能如此深刻地描摹齣他們的情感和邏輯。而他對“名傢”的刻畫,也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偶像,而是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這種平等對話的態度,讓我讀來格外舒暢,也引發瞭我對自身一些固化觀念的審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