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9787516623817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978751662381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阿拉斯戴爾·伯奈特 著
圖書標籤:
  • 旅行文學
  • 遊記
  • 文化
  • 地域風情
  • 探險
  • 人文地理
  • 非虛構
  • 散文
  • 隨筆
  • 個人經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新華齣版社
ISBN:9787516623817
商品編碼:2976355641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作者 阿拉斯戴爾·伯奈特
定價 46.00元 齣版社 新華齣版社
ISBN 9787516623817 齣版日期 2016-06-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探索瞭世界範圍內47個有趣的地方,是一場真實世界的未知之旅。這是一本關於漂浮島嶼、死亡之城以及隱藏在其背後故事的書,這些地方既真實存在又非同尋常。探索這些遺忘之地,可以讓我們邂逅一個更加豐富的世界。閱讀這本書能讓我們重新燃起對世界的好奇,能讓我們踏上一段新的旅程,遠離重復的生活和繁雜的事務,到街道的另一邊,到地平綫的另一半,到海洋的另一端。我們將跟隨本書的作者前往這顆蔚藍星球上人跡罕至的地方,鮮有地圖標記的地方,有的甚至未被任何地圖收錄。

本書選取的47個地點都有令人思考的力量,它們都能重新激發和重塑我們對於地理的想象。這本書將滿足你逃離日常平庸的需求,滿足你內心深處探秘的欲望。


   作者簡介

【美】阿拉斯戴爾·伯奈特,英國新堡大學大學地理、政治與社會學院社會地理學教授,著有《什麼是地理學》《什麼是地方:政治、文化和曆史》《把意見說得更對的邏輯錶達術》


   目錄

導 言 / 1

1.消失的空間 / 1

沙 島 / 2

列寜格勒 / 9

艾 恩 / 15

舊麥加城/ 19

新穆爾島/ 24

時間景觀/ 31

阿拉庫姆沙漠/ 36

2.隱藏的地理/ 43

地下迷宮/ 44

熱列茲諾哥爾斯剋 / 50

卡帕多西亞的地下城 / 56

狐 窩/ 63

馬尼拉的北公墓 / 68

北森提納爾島 / 73

3.無主之地 / 79

邊防哨所之間(幾內亞和塞內加爾)(邊界點) / 80

比爾泰維勒 / 85

納華特裏剋 / 90

塔瓦耶爾·阿布·紮瓦 / 96

交通島 / 103

4.死 城 / 111

威特努姆 / 112

康巴什 / 118

機井洞 / 123

阿格達姆 / 128

普裏皮亞季 / 134

西西裏島未完工項目考古公園 / 141

5.例外的空間 / 147

宰斯特營 / 148

日內瓦自由港 / 15

布加勒斯特 穆列什街4號 亮光 / 159

國際空域 / 164

畸零地 / 170

幫地富 / 175

阿索斯山 / 181

逃奴堡 / 187

革命武裝力量控製下的哥倫比亞 / 193

霍比奧 / 199

6.飛地和獨立國 / 207

巴勒—拿騷和巴勒—黑托剋 / 208

印孟飛地奇特馬哈爾斯 / 216

西 蘭 / 222

隆達巧剋威聯閤王國 / 230

加告茲自治區 / 236

7.漂浮島 / 243

浮石筏島和垃圾島 / 244

漂浮的馬爾代夫 / 251

尼普特剋P-32  噴冰島 / 258

世界號 / 263

8.短暫的地方 / 269

豬背山停車帶 / 270

洛杉磯國際機場停車場 / 276

無處之地節 / 282

史黛西小巷 / 287

結語:對戀地物種的同情 / 292

緻 謝 / 296


   編輯推薦

帶你去探索47個地圖之外的地方,

這本書能讓我們重燃對世界的好奇,開始一場真實世界的未知之旅,滿足所有旅遊愛好者的探秘樂趣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赫芬頓郵報傾情推薦,版權售齣12個國傢和地區


   文摘

   序言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一、 觸及心靈深處的故事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並非一本簡單的旅行指南,也非一部宏大的史詩,它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探索,一次對人類情感和內心世界的細緻描摹。書中,我們跟隨主人公踏上一段不為人知的旅程,這趟旅程的目的地並非某個地理坐標,而是那些隱藏在我們心底,被塵封的記憶、被遺忘的情感,以及那些我們試圖逃避卻又始終縈繞不去的“地方”。 故事以一種極其貼近生活的方式展開,讓你在閱讀時,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每一次呼吸的頻率,每一次心跳的節奏。那些看似平凡的場景,卻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得觸動人心。例如,書中對童年時光的描繪,不僅僅是簡單的迴憶,而是通過對光影、氣味、聲音的精準捕捉,將讀者帶迴那個純真而又充滿未知的小世界。一個午後曬在窗颱上的陽光,一陣熟悉的童謠,甚至是雨後泥土散發齣的氣息,都可能成為打開記憶閘門的鑰匙。作者巧妙地將這些感官體驗與主人公內心的變化相結閤,讓讀者在懷舊的同時,也開始反思自己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主人公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也並非臉譜化的角色,而是如同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人一般,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睏境與希望。他們可能是街角一個沉默的老人,眼中藏著未曾訴說的故事;也可能是旅途中偶遇的陌生人,一句無心的問候卻點亮瞭主人公心中的迷茫。這些人如同鏡子,映照齣主人公內心深處的需求和渴望,也引導著他一步步走嚮更深的自我認知。作者在人物塑造上,沒有刻意去強調他們的“獨特性”,而是通過對他們言談舉止、細微錶情的觀察,展現齣人性的普遍與復雜,讓我們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奇妙的連接。 二、 尋找未曾抵達的心靈疆域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顧名思義,它暗示著那些超越物質存在的、屬於心靈的疆域。這本書的主題,正是引導讀者去探索這些無形的、卻又真實存在的內心空間。主人公的旅程,與其說是在身體上行走,不如說是在意識中蔓延。他可能在一個寂靜的夜晚,獨自坐在窗前,望著遠方的星空,那一刻,他的思緒便已穿越韆山萬水,抵達瞭那些隻存在於想象中的地方。 書中有許多關於“失落”與“找尋”的篇章。這種失落,並非指丟失瞭具體的物件,而是指一種精神上的空虛,一種與自我疏離的感受。主人公可能因為一次失敗的嘗試,一次情感的創傷,而感覺自己迷失在生活的叢林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嚮。然而,正是這樣的迷失,促使他踏上瞭尋找“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的旅程。他開始審視自己的過去,質問自己的選擇,也重新認識那些曾經被忽略的價值。 作者通過隱喻和象徵的手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比如,某個荒涼的山榖,可能象徵著主人公內心的孤寂;一片開闊的海灘,則可能代錶著他重拾希望時的遼闊心境。這些“地方”雖然不存在於地理坐標上,卻在主人公的心靈地圖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他學習如何與內心的陰影共處,如何擁抱自己的脆弱,如何在失落中汲取力量。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並非販賣心靈雞湯,它更多的是一種陪伴,一種共鳴。它承認生活的不易,承認挫摺的疼痛,但同時也傳遞齣一種堅韌的力量。主人公的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爬起,都讓我們看到瞭生命頑強的生命力。這本書會讓你在某個瞬間,突然明白,那些最珍貴的寶藏,往往就隱藏在我們以為已經失去的地方。 三、 語言的溫度與思想的深度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的語言,如同一杯溫熱的茶,在寒冷的鼕日裏,給予人溫暖的慰藉。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卻有著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他善於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情感瞬間,並將之用最恰當的語言錶達齣來。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老友促膝長談,你能夠感受到文字背後那份真誠與坦率。 細膩的觀察是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作者對於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有著近乎苛刻的細緻。一個眼神的閃爍,一個微小的動作,都可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他能夠洞察到那些我們自己都未能察覺的內心波動,並將它們精準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這種深刻的洞察力,使得書中的人物形象立體而豐滿,仿佛就站在我們麵前,與我們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然而,這本書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在細膩的情感描繪之下,蘊藏著作者對人生、對世界深刻的思考。他通過主人公的經曆,探討瞭關於時間、關於記憶、關於愛與失去、關於成長與和解等永恒的主題。這些思考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與主人公的真實經曆緊密相連,讓讀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也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哲學。 書中對“選擇”的探討尤其引人深思。主人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曾麵臨過無數的選擇,有些選擇帶來瞭光明,有些則帶來瞭陰影。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正確答案”,而是通過展示選擇帶來的不同後果,引導讀者去思考“選擇”本身的意義,以及如何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種開放式的思考,讓讀者在閱讀後,仍能迴味無窮,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人生實踐中。 四、 走進內心,看見真實的自己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是一麵鏡子,它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與恐懼,也幫助我們認識到,那些所謂的“不完美”,恰恰是我們最真實、最獨特的部分。主人公的旅程,最終指嚮的並非遠方,而是內心。他學會瞭接納自己,擁抱自己,也學會瞭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這本書會讓你在不經意間,停下匆忙的腳步,去審視自己的生活。那些曾經讓你感到痛苦或遺憾的經曆,或許在作者的筆下,會呈現齣另一種解讀。你可能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跌倒的傷痛,正是讓你變得更強大的基石。那些曾經讓你感到孤獨的時刻,也可能隱藏著與自己深度連接的機會。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不是一本能提供快捷解決方案的書,它更像是一次邀請,邀請你去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它鼓勵你勇敢地麵對自己內心深處那些“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去探索那些未曾抵達的角落,去擁抱那些未曾釋放的情感。最終,你會發現,真正的寶藏,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這本書適閤所有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或者渴望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人。它會陪伴你,引導你,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迴屬於自己的“地圖”,繪製齣那片隻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心靈疆域。它讓你明白,無論身處何方,最重要的一站,永遠是認識你自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勾勒齣現實與虛幻交織的邊境。作者的敘事手法極其細膩,仿佛手裏拿著一把精密的刻刀,一點點地雕琢著每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我特彆欣賞他對於環境氛圍的營造,那些文字不僅僅是描繪場景,更像是在構建一個可以呼吸、可以感知的立體空間。讀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覦那些描述性的段落,它們充滿瞭哲思的暗流,讓你在跟隨故事前進的同時,不斷地與自身的認知進行對話。那種感覺很奇妙,就像是置身於一團迷霧之中,你知道有清晰的路徑存在,但隻有當你完全沉浸其中,耐心地等待,霧氣纔會為你稍稍散開,露齣那令人屏息的遠景。這本書的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高潮迭起,卻又不失沉穩的底蘊,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每一個音符,每一個休止符,都服務於整體宏大而又幽微的情感錶達。讀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被帶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對“存在”和“缺失”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消遣讀物,而是一部需要用心去品味、去消化的作品,每一次重讀都會帶來新的感悟。

評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迴響”。它不是那種讀完立刻閤上書本,就扔到一邊,等待下一本新書的齣版的讀物。相反,它像一個聲場很好的房間,你離開後,文字的震動依然會在你的思維中盤鏇很久。這本書的內在邏輯如同一個精密的鍾錶,每一個齒輪的咬閤都精準無誤,盡管外部看起來結構錯綜復雜,但其核心驅動力是強大而統一的。我欣賞作者那種近乎偏執的細節關注度,無論是對一個古老物件的材質描述,還是一句過時俚語的運用,都顯示齣紮實的研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讓你開始審視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邊緣地帶”,那些我們習慣性地視而不見、或者用標簽匆匆帶過的角落。總而言之,這本書像一麵高保真的鏡子,不僅映照齣故事中的世界,更反射齣我們自身經驗中的褶皺和未解之謎,是一次值得所有有心人投入時間的旅程。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於“缺席”主題的探討,那是一種比“在場”更具力量的錶達。作者似乎在刻意留白,在關鍵的敘事節點設置瞭信息真空,但這並非是偷懶,而是高明的藝術手法。那些未被言明、未被描繪的部分,反而被激發讀者自身的經驗和情感填充進去,使得每個人在閱讀時,都會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搭建齣獨一無二的場景和人物形象。這種“共同創作”的體驗非常獨特,它讓讀者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構建者。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幾組對比鮮明的人物關係,他們的互動充滿瞭張力,但關鍵的轉摺點卻總是在最微妙的時刻被輕輕帶過,留下的餘韻綿長。這種剋製的美學處理,比直白的宣泄更具穿透力,它像深海中的暗流,雖然錶麵平靜,但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經曆瞭一場深刻的自我審視,那些未完成的故事,最終都在自己心底找到瞭某種意義上的完成。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結構簡直是匠心獨運,它挑戰瞭傳統敘事的綫性邏輯,更像是一幅被打散後又重新巧妙拼接起來的馬賽剋畫。作者似乎對時間的概念有著獨特的解構和重塑,章節之間的跳躍和迴溯,起初讓人略感迷惘,但一旦抓住瞭那些潛藏的綫索和情感的共振點,你會發現這種非綫性的敘事反而更貼閤人類記憶和潛意識的運作方式。那些看似不連貫的片段,其實是散落在不同時空中的碎片,它們通過某種無形的情感引力被吸引、聚閤,最終拼湊齣一個完整卻又充滿留白的人生圖景。我特彆喜歡其中幾處場景的描寫,那種強烈的對比感——極緻的喧囂與徹底的寂靜,清晰的細節與模糊的意象——在文字間碰撞齣火花,讓人在視覺和心理上都受到瞭強烈的衝擊。這本書的對話設計也十分精彩,人物之間的言語交鋒,往往不是直白的錶達,而是充滿瞭隱喻和潛颱詞,需要讀者運用想象力去解碼,這種互動感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參與性。它要求你保持高度的警覺,去捕捉那些隱藏在文字縫隙中的微小暗示,是一次智力與情感的雙重探險。

評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它融閤瞭古典文學的典雅和現代主義的疏離感。作者的詞匯選擇非常考究,既有對傳統意象的精準拿捏,又不乏對日常語言的解構與重組,創造齣一種既古典又先鋒的獨特語感。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被邀請參加瞭一場極其私密的夢境漫遊,所有的規則都是由作者設定的,你必須暫時擱置對“常理”的依賴,完全服從於文本內部的邏輯。尤其是當作者描述那些抽象的情感狀態時,他總能找到一個無比具象化的載體,比如一段特定的光影,一種無法命名的氣味,或者一種特定的聲音殘響,這種將形而上之物具象化的能力,實在令人贊嘆。它成功地避開瞭老生常談的錶達方式,每一次嘗試都顯得真誠而大膽。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復雜性,它不迎閤任何人,隻是忠實地呈現齣創作者內心世界的肌理,對於尋求深度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