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古稀运河游日记 | 作者 | 郎雪宝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 ISBN | 9787547706114 | 出版日期 | 2012-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25年前,《话说运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响异常强烈,很多人加入了保护古运河的大浪潮之中。时光悄然走到了今天,当年的华发也变成了白头,两位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唤起心中对古运河难舍的眷恋情怀,从南向北游览了全程运河,跨越了16个城市,深深地饱尝了古运河的今昔风采,以人到中年的独特深情体会写下了真实的日记和影像记录,阐述了运河的历史沧桑,前世今生的点点滴滴。 |
| 作者简介 | |
| 尹松年,男,1934 年出生于湖南常宁县。 郎雪宝,女,1938 年出生于广州市。 |
| 目录 | |
| 章 运河游日记 |
| 编辑推荐 | |
|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交通技术的发达,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曾经巍峨一时京杭大运河?这个世界上开凿*早、里程*长、工程**的京杭大运河在经历了千年的沧桑锐变后还会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和深思呢?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向来对那些叙事结构比较松散,更偏向于个人体悟和日常记录的文字情有独钟,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它不是那种强行灌输知识或者刻意制造戏剧冲突的作品,它的魅力在于那种细水长流的叙事节奏。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周遭环境的捕捉,比如清晨薄雾中运河两岸的炊烟、午后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甚至是某一个古老渡口旁老者眼神中的那种平和与沧桑,都能被捕捉得丝丝入扣,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时间的流逝感和历史的厚重感。阅读过程中,我几次不自觉地停下来,闭上眼睛去想象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仿佛自己也随着那条古老的河流,一同缓慢地漂流着。这种“在路上,但心是静的”的阅读体验,是现在很多快节奏文学作品所无法给予的,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出口,让心灵得以在喧嚣之外,找到一个可以驻足、可以沉思的角落。
评分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特定地域文化和历史肌理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一篇旅行记录,更像是一部活态的文化考察报告,只不过是用日记的亲切形式呈现出来。作者对于运河沿岸那些被现代社会逐渐遗忘的传统工艺、地方方言的细微差别、乃至那些隐藏在巷陌深处的民间信仰,都有着近乎痴迷的关注。他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而是一个带着“文化寻根”使命的探访者。通过他的笔触,那些具体的地理名词和历史事件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符号,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与眼前所见的风土人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微型的田野调查,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中国地域文化的认知边界,让我对那些古老的、承载着无数故事的河流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和向往。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所传达出的一种积极而又充满韧性的生命态度。在“古稀”这样一个的人生阶段,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安逸或沉寂,但作者却选择了再次上路,去记录、去体验、去消化。这种老而弥坚、老而更进取的精神,对于正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读者,都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日记中虽然不乏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但整体基调却是昂扬向上的,它传递出一种信息:生命的美好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减,反而可能因为积累了更丰富的阅历而变得更加醇厚和多维。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充实感和前行的动力,仿佛被赋予了重新审视自己生活、拥抱未知旅程的勇气。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运河的游记,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优雅地老去,如何更有意义地活着”的实用指南,只是它所有的教诲都隐藏在平静的叙事之下,需要用心去体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惊艳,拿到手就舍不得放下。封面那种带着岁月沉淀感的米黄色纸张,摸起来既有质感又不失温暖,中央的烫金标题“古稀运河游日记”在光线下流转着低调的华丽,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怀旧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中。内页的排版也非常讲究,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读起来眼睛完全没有负担,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茶室,慢慢品味着文字散发出的醇厚香气。尤其是那些穿插其中的手绘插图或者老照片的扫描件(如果是日记体的话),那种模糊的颗粒感和微微泛黄的边角,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新书,而是在翻阅一本尘封已久、刚刚被主人重新打开的珍贵手稿。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书脊会松散,体现了出版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这种从外到内的精心打磨,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出版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心生敬意和喜爱。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极其自然、毫不矫饰的文人气息。它没有故作高深的辞藻堆砌,但字句之间却流淌着一种经过时间淬炼后的智慧和豁达。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那些“小事”的方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遭遇,比如与一位船夫的短暂交谈,或者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品尝到的地方小吃,都能被作者赋予一层深刻的哲思。这种哲思不是说教,而是通过场景的真实还原,自然而然地渗透出来,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读到某几段关于“告别”或“重逢”的文字时,我甚至有种被直接触碰灵魂的震颤感,那种对生命中聚散无常的深刻理解,是需要阅历沉淀才能达到的高度。这种不刻意煽情,却能抵达至深情感的文字力量,非常罕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