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 9787118103939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 978711810393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文秀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基础实验
  • 实训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电子元件
  • 实验指导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3939
商品编码:297644618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 作者 李文秀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8103939 出版日期 2015-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4篇,篇为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和电子工艺实习基础,主要介绍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量测技术,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与正确选用,电子工艺基础知识及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第2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第3篇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第4篇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书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题目,且每个实验题目包括多个实验项目,其内容和难易程度基本上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用。书中的每个实验都附有实验原理、参考电路图、框图和实验思考题,以适合不同类型实验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本科学生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电子工艺实习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为本科生参加一些竞赛、毕业设计和电子制作等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目录

篇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和电子工艺实习基础
章绪论
1.1 电子技术实验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1.2电子技术实验的过程和要求
1.3实验测量误差
1.3.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分类
1.3.2误差的消除方法
1.4实验数据的处理
1.4.1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4.2测量得出的数字处理
1.5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
1.5.1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基本步骤
1.5.2 电子电路的组装
1.5.3 电子电路调试
1.5.4 电子电路故障检查的一般方法
1.5.5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5.6 电子电路干扰的抑制
1.5.7 接地


第2章电子基本测量技术
2.1电压的测量
2.2阻抗的测量
2.3电压增益和幅频特性测量


第3章常用电子技术实验测量仪器
3.1常用示波器及其使用
3.1.1 示波器的组成
3.1.2 示波器的使用
3.1.3 DS一5000型示波器简介
3.1.4 GOS一6021双踪示波器简介及使用方法
3.2 YBl731A/C 5A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3.2.1 概述
3.2.2 电源的性能指标
3.2.3 YBl731A/C电源面板各部分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
第2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
第3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
第4篇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电路分析与设计:从理论到实践》 前言 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石,其发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微小的芯片到庞大的电力系统,从智能手机到太空探索,无不闪耀着电子技术的智慧之光。而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实践操作的熟练运用缺一不可。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坚实桥梁,引导大家深入探索电子世界的奥秘,培养解决实际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电路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系统梳理电路分析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定律。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并结合大量实例,阐述如何运用这些定律来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直流电路分析: 详细介绍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等系统性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并探讨等效电阻、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等电路简化技术,帮助读者高效求解各类直流电路。我们将通过对不同电路拓扑结构(串联、并联、混联)的深入剖析,以及实际的电路计算练习,使读者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分析工具。 交流电路分析: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电路的分析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本部分将介绍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包括频率、周期、幅值、相位等,以及阻抗、导纳的概念。我们将详细讲解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特别是R、L、C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的行为。读者将学习如何运用相量法和复数运算来分析含有电感和电容的交流电路,并理解串联和并联RLC电路的谐振现象及其应用。 信号与系统基础: 电子系统处理的往往是各种形式的信号,因此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解至关重要。本部分将介绍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以及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类型。我们将引入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概念,解释如何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分量,从而揭示信号的频谱特性。此外,还将介绍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概念,以及卷积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为后续深入学习滤波器、放大器等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半导体器件与模拟电路设计 本部分将聚焦于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半导体器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半导体基本原理: 我们将从材料学角度出发,介绍本征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工作原理,以及PN结的形成和特性。读者将深入理解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特性,以及它们在整流、稳压等电路中的应用。 晶体管放大电路: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双极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工作原理,包括其放大作用、开关特性以及不同偏置方式下的工作区域。我们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设计和分析单级和多级晶体管放大电路,包括共发射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共基极放大器,以及共源极、共漏极、共栅极放大器等。内容将涵盖不同组态下的电压增益、电流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计算与优化。 运算放大器(Op-Amp)应用: 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设计中功能最强大、应用最广泛的集成电路之一。我们将详细介绍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多种经典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读者将学习如何利用运算放大器实现信号的衰减、放大、求和、积分、微分等多种功能,并了解它们在滤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复杂系统中的应用。 滤波器与信号调理: 滤波器在电子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用于去除噪声、分离信号或实现特定频率响应。本部分将介绍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我们将重点讲解RC滤波器、RL滤波器以及更常用的有源滤波器(基于运算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包括它们的频率响应特性、截止频率、增益和相位裕度。 电源与稳压电路: 稳定可靠的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本部分将介绍常见的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构成,并重点讲解稳压电路的设计。我们将介绍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稳压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负载需求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干净的直流供电。 第三部分:数字电路基础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本书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数字电路基础。 数字逻辑基础: 本部分将从布尔代数出发,介绍逻辑门(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的基本功能和真值表。我们将讲解逻辑表达式的化简方法,如卡诺图法,以简化逻辑电路的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仅取决于当前的输入,不具有记忆功能。本部分将讲解如何根据逻辑功能要求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包括译码器、编码器、多路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典型组合逻辑模块的原理与应用。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逻辑设计。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还与电路 past states (历史状态)有关,即具有记忆功能。本部分将介绍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作为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存储单元。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触发器构成寄存器、计数器(异步计数器、同步计数器)等,并进一步介绍状态机(有限状态机)的设计,这对于理解和设计复杂的数字系统至关重要。 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入门: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已成为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部分将简要介绍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的基本架构、工作原理和基本指令集。我们将探讨它们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并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单片机编程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电子测量与实践 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本部分将侧重于电子测量技术和实用的电子项目实践。 电子测量仪器: 熟练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是电子工程师必备的技能。本部分将介绍示波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教会读者如何准确测量电压、电流、电阻、频率、波形等关键参数。 电路焊接与调试: 焊接是构建电子电路的重要环节。本部分将详细讲解焊接的基本技巧,包括烙铁的使用、焊锡的选择、焊盘的处理以及常见的焊接错误和排除方法。同时,我们将介绍电路调试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技巧,如信号注入法、替换法等,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和解决电路故障。 典型电子电路的搭建与验证: 本部分将精选一系列经典的电子电路,引导读者动手搭建并进行验证。这些电路可能包括: LED驱动与控制电路: 简单的LED亮灭控制,使用按钮、开关、或简单的逻辑门控制LED的亮度或闪烁频率。 音频放大电路: 使用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搭建简单的音频放大器,实现声音的放大。 稳压电源模块: 搭建简单的线性或开关稳压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基本数字逻辑演示电路: 利用集成逻辑门芯片搭建简单的组合逻辑或时序逻辑电路,如简单的加法器、计数器等。 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 结合简单的传感器(如光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通过模拟电路进行信号调理,并(可选)通过微控制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结语 《电路分析与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引导您进入电子世界,激发您探索精神的指南。通过对书中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部分的动手操作,相信您将能够建立起对电子技术的深刻理解,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电子技术的无限魅力等待着您去发掘,愿这本书能成为您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排版和插图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上个世纪的遗物。文字密度极大,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留白,阅读起来压抑感十足。图文混排方面更是混乱,很多电路图直接被挤压到页面的角落,比例失调,关键节点难以辨认。比如,在介绍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曲线时,作者提供的那张图,坐标轴的刻度和曲线的走势简直像是用尺子随便画上去的,完全看不出精确的数学关系。而且,书中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阻抗匹配、滤波器设计等,解释得过于概念化,缺乏具体的实例分析来支撑。我希望能看到一些现代化的仿真软件截图或者具体的仿真结果对比,以加深理解,但这本书里只有手绘的、看起来非常简陋的草图,这对于习惯了数字化学习的年轻一代来说,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也显得专业性不足。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那令人费解的章节编排逻辑。作者似乎没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前后的知识点跳跃性非常大,仿佛是把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实验内容随意地拼凑在一起。比如,在讲授了基本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后,下一章就直接跳到了复杂的运算放大器应用,中间完全缺失了对晶体管等核心有源器件的系统性讲解。这种突兀的过渡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更让人抓狂的是,书中的理论阐述部分,很多公式的推导过程一笔带过,关键的假设条件也未做说明,让人在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时感到十分吃力。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其他更专业的参考书籍来填补这些知识上的断层。对于一本定位为“实验与实训”的教材来说,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本应是核心优势,但这本书记载的实验设计也缺乏足够的层次感,难度提升曲线非常陡峭,让人有种被生硬地推向高难度的挫败感。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实训”部分的指导性非常薄弱,更像是一份充满理论术语的实验大纲,而非操作手册。每一个实验项目,在描述完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之后,就戛然而止,对于具体的测试步骤、数据记录的格式、以及结果分析的要点,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参考。例如,在进行晶体管直流偏置电路的分析实验时,书中只要求测量出几个电压值,却完全没有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测量数据背后的意义,比如如何判断工作点是否合理、如何计算静态功耗等。这种“教而不导”的做法,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只能机械地按照既定的流程走一遍,而无法真正理解实验的内涵和技巧。对于追求动手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它更像是一本理论参考书的附件,而不是一本独立的、能站得住脚的实训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实在不敢恭维。纸张薄得能透过光,油墨的渗透性很差,导致一些细小的元件符号和文字边缘模糊不清,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阅读简直是一种折磨。更要命的是,书中引用的很多实验器材型号和参数,在今天的市场上已经基本绝迹了,或者被性能更优越的新型号完全取代。我去电子元件商店询问,店员听我报出书中的型号,都带着一种看“古董”的眼神。这无疑给实操环节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替代品,并自行摸索新元件的特性参数,这完全偏离了教材“指导实训”的初衷,反而变成了“寻找替代品的挑战”。这种不与时俱进的选材态度,极大地削弱了教材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让人怀疑编写者是否真的在实际工程环境中进行过操作和验证。

评分

这本《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灾难,色彩搭配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厚重的装帧也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现代化的电路图和生动的实验案例,结果打开书却发现内容陈旧得可以,很多基础概念的讲解也显得拖沓冗长。尤其是那些关于半导体器件的介绍,感觉像是直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里抠出来的,完全没有体现出近些年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实验指导部分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步骤描述含糊不清,配套的电路图线条粗糙,很多关键参数都没有明确标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噩梦。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示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结果因为图示的误导,花了好大力气才找到问题所在,不得不说,这样的实验手册简直是在考验读者的耐心和调试能力,而不是在传授知识。总而言之,从外观到内在,这本书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过时气息,让人对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