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手帐指南

旅行手帐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
  • 手帐
  • 旅行攻略
  • 手帐指南
  • 旅行记录
  • 生活方式
  • 创意
  • DIY
  • 文具
  • 旅行灵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买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阳光博客
ISBN:9787510867941
商品编码:29765309196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旅行手帐指南
作者:(日)奥野宣之 / ,阳光博客出品
定价:48.0
出版社:阳光博客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510867941
印次:
版次: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好的旅行手帐是如何做出来的?

先:旅行前,在手帐本上搜集目的地,规划路线 → 构建对旅行的憧憬;

第二步:旅途中,认真搜集旅行资料,如果条件允许,每样纸品拿两份 → 储备丰富的手帐素材;

第三步:旅途中,卡片式途中备忘录使用起来*方便 → 记录下“客观事实”与“主观声音”;

第四步:归来后,记录即时版手帐,剪贴素材要有章法 → 及时保留“旅行感”很重要;

第五步:*后,解决问题、补充信息,得到充满回忆的版手帐 → 将旅行的喜悦永远定格在手帐上!

?

美好的旅行是“用脚走路,用手记录”,不是拍到此一游照,而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是让“体验过的事”和“即将体验的事”变成一生的礼物!

不是只有花大钱出国才算旅行,只要从家里出发,以观光者的角度到处走走,记录当下才有的心情,你就能一页一页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旅行手帐!

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目录

准备阶段? 用手帐开启发现之旅

01 记录即快乐

02 把的体验交给手帐保留

03 手帐让即将开始的体验更有趣

04 因为记录,所以快乐

05 写旅行手帐的四个阶段

专栏:植甚一的散步剪贴手帐

?

第1步 ?【旅行前】用手帐构建憧憬

06 把想去的地方收集在手帐上

07 与其分类,不如all in one

08 用手帐规划出行路线

09 如何发掘自己的兴趣点

10 把模糊的好感落实为具体的憧憬

专栏:适合收集憧憬的渠道有哪些

?

第2步? 【旅途中(上)】用心收集手帐素材吧

11 用旅行者的视角看风景

12 将旅途中的纸品收集起来

13 当地的导游图一定要有

14 将旅途的印记“图标化”

15 记录实时感受的“途中备忘录”

16 选择便笺本的原则

17 在途中备忘录里记录什么

18 “客观事实”记录的三要素

19 “主观声音”才真实感

20 记录下“主观声音”,让观察力更敏锐

专栏:让旅行变得更有趣的书和CD

?

第3步? 【旅途中(下)】用心打造途中备忘录吧

21 在每份资料上留下“读过标记”

22 旅途中的照片该如何处理

23 我为什么偏爱卡片式备忘录

24 “横穿点”是记录路线的要点

25 善用地图符号和简写

26 不要漏看历史名胜的解说牌

27 遇到新词先写下来

专栏:旅途中的便利小工具

?

第4步? 【归来后(上)】如何记录“即时版手帐”

28 将收集到的素材分类排序

29 剪贴素材的两个要点

30 按照时间顺序布局

31 右侧与下方要留白

专栏:旅行一结束就能派上用场的便利物件

?

第5步? 【归来后(下)】如何记录“版手帐”

32 在切换回“日常模式”之前添补润色

33 在“版手帐”中发掘新乐趣

34 补手帐之前要先解决“旅行的疑问”

35 “版手帐”的备元素——总结清单

36 寻找制作路线图的素材

37 制作路线图的五个步骤

38 充分利用网络地图

39 用年代表来完善旅行手帐

40 借助旧地图和航空照片来一场时空旅行

41 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

附录? 实践!旅行手帐记录过程大公开(浅·上野篇)

结束语


  编辑

★ 日本手帐书风潮者奥野宣之,旅行手帐技巧全公开!他的一系列手帐技巧类作品在日本累计超过50万册,成为日本广受好评的手帐达人。

★ 手帐达人阿怪、Susie宝作序!“重要的是以笔记录的精神,以及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 从行前规划,到归来总结,一本全搞定! 


  媒体评论

奥野宣之先生在这本书里提出,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发现”,这句话跟这本书一样,纯粹又令人感动。对生活报以持久的热爱和好奇,是一件多么简单又困难的事情!而找到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又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Susie宝,旅行手帐达人,曾受邀参加湖南台“天天向上”节目,为大家传播手帐文化
?
看完整本书以后,作为手帐“老司机”的怪某人也得到了一些很赞的启发,例如:
1. 在旅途中,准备一个随时可以从口袋中掏出来的“途中备忘录”。
2. 旅行归来后,对即时版手帐与版手帐做区别对待。
3. 素材要做好分类,行程中每天准备一个素材收集袋。
4. 有了自制素材收集袋的新思路。
喜欢书里的这句话:“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阿怪,活页手帐达人,手帐周边原创设计师,《把小日子收进手帐里》作者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城市探索与文化体验的深度指南,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尘埃,触摸现代的脉搏。 --- 《都市光影:世界著名城市深度漫游录》 ISBN: 978-7-5397-8888-8 装帧: 精装,附送拉页城市地图 定价: 128.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旅游指南,它是一部献给所有渴望深入理解城市灵魂的探索者的编年史与田野考察报告。我们不提供“如何在三日内游览完所有景点”的速成秘籍,而是邀请读者慢下脚步,以一个准居民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被时间雕刻出的、独一无二的城市肌理。 第一部:时间的沉积——历史的骨骼与城市的呼吸 本部分聚焦于世界上几座最具历史厚度的城市——罗马、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和墨西哥城。我们探究的不是宏伟的纪念碑本身,而是这些遗迹如何渗透进当代生活。 罗马:永恒之城的叠影 我们深入考察特拉斯提弗列区(Trastevere)那些迷宫般的鹅卵石小巷,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如何在被咖啡馆和二手书店环绕的日常中“呼吸”。书中详述了古罗马广场(Forum Romanum)的考古发现如何影响现代意大利人的政治思维。特别收录了对“罗马七座山丘”上生活模式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城市如何在古典的框架内不断自我更新。这不是关于斗兽场的门票信息,而是关于古老水道系统至今仍在滋养现代社区的工程哲学。 伊斯坦布尔:东西方交汇点的张力 伊斯坦布尔的魅力在于其永恒的二元性。本章侧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生活哲学。我们追踪了从奥斯曼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瓦基夫”(Waqf,宗教基金)制度,探究它如何维系着今日加拉塔(Galata)地区的古老市场和手工艺作坊。书中详尽描绘了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周边,伊斯兰建筑的穹顶与拜占庭马赛克的技艺传承,并收录了对当地鱼贩和船夫关于“亚洲与欧洲感觉”的深度访谈。我们将城市的宗教与世俗、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微妙平衡,视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张力,而非简单的地理划分。 墨西哥城:失落文明的基座 墨西哥城建立在特斯科科湖的遗址之上,其复杂性源于地基的不断下沉与重建。本部分侧重于探究阿兹特克文明(Tenochtitlan)的遗迹如何被西班牙殖民建筑所覆盖,形成独特的三维历史叠加。我们深入解析了萨卡特卡斯山谷(Valle de México)的地理特征如何塑造了城市的水源管理困境,并分析了当代艺术运动(如壁画运动)如何利用这些历史遗留的公共空间,进行身份重塑。书中不乏对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宏伟金字塔群周边社区生活方式的田野记录。 第二部:现代的涌动——创新、冲突与日常美学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那些在近现代快速崛起,以效率、设计和前沿文化著称的城市——东京、柏林和新加坡。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这些城市如何管理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 东京:秩序下的无限可能 东京的城市景观是一种极度精密的系统工程。我们解构了“电车网络”如何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构建社会行为模式的核心机制。书中细致描绘了从涩谷(Shibuya)的标志性十字路口到下町(Shitamachi,老城区)邻里间的“微观空间”哲学,比如“间”(Ma)的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我们通过对“胶囊旅馆”和“共享居住空间”的考察,分析了现代都市人对私密性和公共性的重新定义,以及科技如何被整合进日常的礼仪之中。 柏林:破碎与重构的叙事空间 柏林是一个关于“未完成”和“记忆政治”的城市。我们不沉湎于柏林墙的遗迹本身,而是探究在原分裂区域上生长出的新型社区文化。书中详细描述了前东德地区的“乌班花园”(Urban Gardening)运动,以及废弃工厂如何被改造成当代艺术中心和音乐场所,分析了“后工业景观”如何被青年文化所挪用。对柏林“匿名性”的分析,揭示了它如何成为全球创意人才的庇护所。 新加坡:高效能的理想国与人文代价 新加坡代表了城市规划的极端样本。本章探讨了“组屋”(HDB Flats)系统如何成功地解决了住房问题,以及这种高密度、高效率的居住模式如何影响代际关系和社区凝聚力。我们分析了政府在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推进之间的微妙平衡策略,特别关注了对“小印度”和“牛车水”等传统街区的“活态保护”措施。书的后半部分深入探讨了新加坡在信息控制与公民参与之间寻找的独特道路。 第三部:城市之外——人与环境的共生哲学 本部分跳出传统都市的界限,考察那些依附于特定地理和资源环境而形成的独特城市形态,如威尼斯和里约热内卢。 威尼斯:浮动文明的脆弱性 我们把威尼斯视为一个极端的生态样本。本章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圣马可广场的辉煌,而是研究当地工匠如何应对潮汐变化对建筑基础的侵蚀。书中描绘了默拉诺(Murano)岛玻璃吹制工艺如何在全球化冲击下维持其世代相传的技艺,以及“慢速生活”哲学在抵抗过度旅游业入侵中的坚韧性。 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社会阶层 里约热内卢的城市结构是地理决定论的生动体现。我们分析了“贫民窟”(Favelas)的自发生长模式,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独特的社会网络和经济循环,在官方城市规划之外构建了具有强大韧性的社区结构。从科帕卡巴纳海滩的公共生活哲学,到基督山脚下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冲突,本书试图揭示里约热内卢的活力与不平等是如何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的。 结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都市光影》的最终目的,是鼓励读者超越“游客”的身份,学会如何“栖居”于任何一座陌生的城市。它提供的不是导航图,而是理解城市叙事和参与文化对话的思维框架。本书旨在激发对城市空间、历史断层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深刻反思。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而我们,是寻找下一章线索的人。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非常注重细节的读者,在购买任何与旅行相关的东西之前,我都会仔细研究。这次选择了《旅行手帐指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内容上的“厚度”。我翻看了目录,发现它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全面,从最初的准备工作,到旅途中的实用技巧,再到旅途结束后的整理和升华,都有详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还穿插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和范例,让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风格的手帐记录方式。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帐风格”的章节,它没有生硬地推销某种模式,而是引导读者去发现自己内心的需求,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也更有信心去实践。

评分

这次入手一本《旅行手帐指南》,虽然名字听着就充满了期待,但拿到手之后,我最先吸引我的竟然是它的封面设计。那种复古的纸张质感,搭配上烫金的标题,瞬间就勾勒出了我对旅行的无限遐想。打开来,第一眼看到的是作者写的一段序言,虽然我通常不太会仔细阅读序言,但这次却被深深地打动了。他用一种极其细腻且充满感情的文字,描绘了他自己的旅行经历,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在他笔下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记录旅行的书,更像是一次灵魂的对话,引导我去重新审视和体会旅途中的点滴美好。那些文字中透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让我觉得仿佛看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和我分享他最宝贵的经验。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手帐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我去了哪里,更是为了捕捉那些瞬间的情感,那些路过的风景,和那些在我心中留下痕迹的人。

评分

我参加过不少旅行团,也尝试过一些自助游,每次回来总觉得照片很多,但真正能触动我、让我回忆起细节的却少之又少。《旅行手帐指南》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旅行不仅仅是“看”和“玩”,更是一种“感受”和“记录”的过程。书里的一些关于“如何捕捉旅行中的情感瞬间”的章节,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我以前总是忙于拍照,却忽略了当时的心情。现在我明白了,手帐记录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能够将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用文字、图画或者其他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日后回味无穷的宝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旅行手帐的真正魅力,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行程本,而是一本承载着我个人故事和情感的“时间胶囊”。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旅行手帐”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总觉得不过是写写画画,记录一下行程而已。但《旅行手帐指南》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提供的视角非常新颖,让我意识到手帐记录可以如此多元化和富有层次。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图文并茂、甚至可以融入各种小物件的立体呈现。我尤其喜欢书里提到的一些“非典型”记录方式,比如收集一张车票,一张门票,甚至是一片落叶,然后用巧妙的图画和简短的文字将其串联起来,变成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意,让我觉得即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能够成为旅行中最珍贵的回忆。而且,它不仅仅提供了“怎么做”的指导,更强调了“为什么要做”的意义,让我明白了手帐记录对于整理思绪、沉淀情感的重要性。

评分

我是一个有点“懒惰”但又渴望留下美好回忆的人,所以寻找一本能让我轻松上手、又能激发出创作热情的手帐指南非常重要。《旅行手帐指南》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没有那些过于复杂的理论或者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手帐记录的技巧一一呈现。我尤其喜欢它里面的一些“小贴士”和“快速入门”的板块,让我觉得即使是零基础的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核心要点。而且,它并没有强调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完美的手帐,而是鼓励读者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记录下那些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这种“减负”的理念,让我觉得不再有压力,可以更享受记录的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