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
定价:19.00元
作者:章坚武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606256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移动通信》(章坚武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配套的移动通信实验与实训教材。
本书由三篇组成。*篇为仿真实验。本篇通过matlab仿真实验,使读者进一步掌握数字调制解调、扩频、同步原理以及rake接收机与误码率分析。第二篇为3g信号实时捕获及分析实验。本篇为演示实验,基于频谱分析仪和相应软件,让读者对wcdma、cdma2000及td-scdma实际信号及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三篇为系统与网络优化设备测试实验。本篇让读者通过实验,全面了解gsm、cdma系统的业务工作流程;在相应的测试设备支持下,完成对直放站、基站放大器、塔顶放大器的测试工作。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实验指导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以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篇 仿真实验
章 matlab与通信系统仿真
1.1 matlab简介
1.2 通信系统仿真
第二章 数字调制解调实验仿真
实验一 四相移相键控(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实验二 msk、gmsk调制及相干解调实验
实验三 正交幅度调制(qam)及解调实验
实验四 ofdm调制解调仿真
第三章 扩频码仿真
实验五 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
实验六 gold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
实验七 walsh与ovsf码产生及其特性仿真
第四章 同步、抗衰落及误码分析仿真
实验八 使用数字锁相环的载波恢复仿真
实验九 rake接收机仿真
实验十 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
第二篇 g信号实时捕获及分析实验
第五章 g信号实时捕获及分析
实验十一 cdma2000信号的捕获与分析(演示)
实验十二 wcdma信号的实时捕获与分析(演示)
实验十三 td-scdma信号的捕获与分析(演示)
第三篇 系统与网络优化设备测试实验
第六章 移动通信网络实验
实验十四 at命令实现gsm/gprs移动台主呼及被呼过程
实验十五 at命令实现gsm/gprs移动台短消息发送及接收
实验十六 无线数据传输实验
实验十七 cdma移动台主呼及被呼叫过程实验(选做)
实验十八 cdma移动台短消息发送及接收实验(选做)
实验十九 cdma移动台数据传输实验(选做)
第七章 信号放大测试实验
实验二十 直放站测试(演示)
实验二十一 基站放大器测试(演示)
实验二十二 塔顶放大器测试
附录
附录一 matlab仿真部分源码
附录二 agilent e4445a频谱分析仪使用说明
附录三 agilent 00vsa矢量信号分析软件介绍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一个侧重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的那些实验指导和仿真平台的搭建流程,清晰到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搜索就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我曾经尝试按照书中的步骤搭建一个简易的OFDM系统模型,发现每一个参数的设定、每一步代码的逻辑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这极大地减少了我在调试过程中浪费的时间。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工程背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或项目,这本书几乎可以作为唯一的参考资料而无需旁顾。它的实操性之强,是我读过的同类书籍中少有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技术类书籍的评价标准一向比较苛刻,但这次的阅读体验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它并没有陷入那种晦涩难懂的纯数学推导的泥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去阐述那些原本枯燥的技术原理。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新技术趋势时的那种前瞻性,感觉作者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比如,书中对未来频谱资源利用方式的探讨,让我对5G乃至6G的一些前沿设想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此外,书中引用的许多实际工程案例都非常贴近工业界的真实应用场景,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未来能从事相关研发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传授他的实战心得。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设计体现了非常成熟的教学理念。它并非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框架。从基础的信号与系统概念出发,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现代通信体制,每一步都像是精心铺设的阶梯,引导读者稳步攀升。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经常会在讲解一个新概念时,回顾并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络。这种结构化的学习体验,使得知识点不容易遗忘,并且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迅速调用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这种深入骨髓的体系构建,远非那些碎片化教程可以比拟,它培养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未来从事架构设计和复杂系统分析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了,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舒服自然。作者似乎深谙学习者的痛点,总能在关键环节用一些巧妙的比喻或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抽象的通信机制。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信道编码部分的处理,原本是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但通过书中的图示和口语化的解释,我竟然茅塞顿开。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的更新速度似乎跟得上技术迭代的步伐,能够及时融入最新的技术标准和发展动态。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在快速发展的通信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传授了基础知识,更培养了我们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对于那些渴望快速进入这个行业并有所建树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佳的“加速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简洁而又不失科技感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对这种偏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材就比较感兴趣,拿到手后更是爱不释手。里面的排版布局非常合理,字体大小适中,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尤其是那些实验部分的步骤说明,写得详尽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某个特定的无线通信协议时,书中的一个案例分析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对底层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编写手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题,它们往往能引导读者去探索更广阔的技术领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面。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内容组织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倍感愉悦和充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