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 畅销书籍 人文社科 正版 | 开本: | |
| 作者: | 王平辉 | 页数: | |
| 定价: | 32.00元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 ISBN号: | 9787219072912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印次: |
王平辉编著的《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是在我长期沿用的阴阳合历的基础上,增添纳音五行、天星、踏建等元素,既保存了阴阳合历的优点,消除了阴阳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且不利于记忆的缺陷,又发挥了天文方位的优势,更具有实用性。《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以农历为基准,对应二十四节气名、公历、星期、五行、属相、冲相、天星,此外,我们还在《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中增添了每日“宜忌”,以便于读者日行参考,这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编辑推荐● 历法常识
● 阴阳历法速查表
● 生肖配对
● 踏建周期
● 星宿值日
方便实用 内容丰富
一目了然 随查随用
我对《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学有着多年研究的爱好者,我几乎阅遍了市面上所有与此相关的书籍,但没有一本能像这本书一样,让我感受到如此的震撼和启发。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对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解和造诣,他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而是将那些分散的、零碎的传统智慧,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整合和升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时间”的解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本书,则以一种非常宏观且微观的视角,去剖析了不同时间节点所蕴含的能量和意义。它不仅仅停留在日历上的“宜忌”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节气、每一个月的气候变化、每一个干支组合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书中关于“择日”的章节,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讲解了在不同的人生重要时刻,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日子,并且解释了其中的原理。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不再感到迷茫和困惑,而是能够带着一种科学而又敬畏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各种重要选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实用性的指导,更在于它打开了我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全新认知。它让我看到了,我们祖先对自然、对宇宙、对生命的理解,是多么的深邃和博大。
评分购买《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偶然但又无比幸运的决定。我一直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尤其对那些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的传统习俗和智慧,我总觉得它们背后一定有着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传承的宝藏。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但很多都显得过于娱乐化或者过于学术化,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地、深入浅出地连接传统与现实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及时雨一样,让我找到了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的答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民俗记载,以及作者个人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书中对于节气的划分、对于不同月份的特点、对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的描述,都与我在生活中实际的感受和观察惊人地吻合。这种“知行合一”的体验,让我对书中所讲的内容深信不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物候”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地记录了不同季节,动植物的生长、迁徙、繁衍的变化,这些看似微小的自然现象,却构成了古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传统文化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技巧”或“方法”,更是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理解生活的方式。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书,是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并且能潜移默化地改变读者认知和行为的书。《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著作。我之前对“通书”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日历上那种简单的黄历信息,认为它就是一些关于“宜”、“忌”的简单罗列。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以一种系统性的、学术性的视角,去解读和呈现了“通书”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书中的内容,并非仅仅是孤立的日期和事件,而是将这些信息置于更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阐述。例如,它在讲解某些节日习俗时,会追溯其历史起源,分析其文化意义,甚至会探讨其在不同地域的演变。这让我不仅了解了“是什么”,更理解了“为什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天文、地理、人伦”三者的相互关联的论述。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时间点,而是将时间、空间、以及人事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理解了古人如何通过观察天象来指导农耕,如何通过节气变化来安排生活,如何通过尊重自然规律来追求和谐。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祖先对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智慧和深邃,而且这些智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读完《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祖先对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深刻和全面。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以往对“通书”的刻板印象。它不再是简单的日历,而是一部关于时间、空间、自然、人文的百科全书。我尤其被书中对“天时”的精妙阐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日期的信息,更是深入地剖析了每个时间段所蕴含的能量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常常会结合书中的内容,去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每一次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洞察之深。例如,书中关于不同节气下,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规律的描述,都与我的实际观察不谋而合。这种“知行合一”的体验,让我对书中的知识更加信服。此外,书中关于“择日”的详细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再是简单的“吉凶”判断,而是从阴阳五行、干支生克的角度,为我提供了科学而又严谨的参考。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是在农耕、婚嫁、还是其他人生大事上,顺应天时,尊重自然规律,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理解生活的哲学书。
评分《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它所包含的内容之丰富,远超我的想象。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好奇,比如古人是如何度过四季变化的,他们是如何安排农耕劳作的,又是在怎样的日子里举行人生大事的。这本书,以一种极为系统和全面的方式,为我一一呈现了这一切。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节气”的阐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节气的名称和日期,而是深入地剖析了每个节气所对应的气候特点、物候变化、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起居的影响。这种“天人相应”的理念,让我对古人的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常常会根据书中的描述,去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惊喜地发现,书中所言皆为事实。此外,书中关于“择日”的章节,也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不仅仅是给出一些“宜”或“忌”的建议,而是详细地解释了其中的原理,让我能够带着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本书让我明白,传统文化并非是陈旧的、过时的,而是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力和智慧,能够指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过上更和谐、更美好的生活。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哲学和生活智慧充满好奇的读者,《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宝库的大门。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髓,是我们现代人所忽略或者误解的,尤其是在一些涉及生活起居、人际交往、乃至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方面。这本书,以一种极其耐心和细致的方式,为我一一揭示了这些被时间尘封的宝藏。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节气”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每个节气的名字,而是深入地阐述了每个节气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变化对动植物生长、人们身体健康、农事活动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常常在阅读时,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对照,每一次都发现书中内容与现实有着惊人的契合度。这种“经验主义”的验证,让我对书中知识的信服度大大增加。此外,书中关于“方位”、“时间”、“五行”等概念的讲解,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思想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古人并非是盲目地遵循某些规则,而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方法。
评分《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我重新找回了与传统文化的连接感。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疏远了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尤其是在一些关于生活起居、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面。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与那些被遗忘的传统连接了起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时间”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而是将时间视为一种动态的能量,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紧密相连。书中对每个节气、每个月份的物候变化、气候特征的描述,都让我对“天时”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常常会根据书中的提示,去观察身边的自然,惊喜地发现,书中所言非虚。这种“验证”的过程,让我对书中知识的信任度大大提高。此外,书中关于“择日”的详细讲解,也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给出一些简单的“宜”、“忌”符号,而是深入地分析了每一个日子的五行组合、干支变化,以及在不同人生事务上的适用性。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不再对选择日子感到迷茫,而是能够带着一种更自信、更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这本书让我明白,传统文化并非是神秘莫测的,而是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活智慧,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和实践,就能从中获得巨大的益处。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在我的书架上点亮了一盏明灯。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民俗学有着濃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解释并且能够指导日常生活的经典。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浅尝辄止的所谓“风水”、“占卜”类书籍,内容碎片化,要么过于玄乎,要么过于肤浅,很难真正触及到我想要了解的精髓。而《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严谨而又贴近生活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传统智慧,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用知识。从节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到各种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再到民间的各种习俗和禁忌,这本书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和历史渊源。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古老谚语、民谣的解读,那些看似朴实的语言背后,蕴含着祖先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书中的一些插图和表格,也让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时常在闲暇之余,翻阅其中的某一个章节,总能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我去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被我们遗忘的传统,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能够拥有一本如此厚重、如此实在的著作,我觉得非常幸运。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沉浸在《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的阅读中,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部活生生的、流淌在时间长河里的民族智慧的汇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非常着迷,总觉得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理解,有着我们现代人难以企及的深刻。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理解的渴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通胜”信息,更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些信息背后的逻辑和依据。比如,它对每一个节气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择日”的篇章印象深刻,它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吉日”的列表,而是详细讲解了不同日子的五行生克、干支组合的含义,以及在不同人生大事(如婚嫁、乔迁、开业等)中,需要考量的各种因素。这种深入的解析,让我从表面的“吉凶”判断,上升到了对事物内在规律的理解。我发现,书中所讲的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是相契合的。它让我们明白,许多看似神秘的“术数”,其实都源于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只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系统和精炼。读这本书,就像在跟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对话,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关于宇宙、关于人生、关于自然的深刻道理,每一次翻阅,都能让我对生活多一份敬畏,多一份豁然。
评分当我拿到《民间实用通书(2011-2050)》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有着一丝担忧,担忧它是否会像市面上许多同类书籍一样,流于表面,或者过于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作者,简直是一位将中国传统智慧“生活化”的大师。它并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学究腔调,而是用一种极其贴近我们普通人生活的方式,去解读那些看似神秘的“通书”内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时间”和“空间”的运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日期和方位,而是将这些元素与具体的农事、节庆、婚嫁、搬迁等人生大事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依据。我曾经对一些民间习俗感到困惑,比如为什么在某些日子要做某些事情,而这本书,则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疑问。它让我明白,这些习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书中关于“物候”的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记录了不同季节,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尊重,是我在现代社会中很少能感受到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天时”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顺应自然,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