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哲學史大綱
定價:29.8元
作者:鬍適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2011056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天津人民齣版社大傢寫史係列之一。
中國近現代“個人寫史”的典範,在這裏,我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種寫法。
*有包容、大格局、論說公允的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的入門書,一本書讀懂中國諸子百傢。
*梁啓超、蔡元培、傅斯年、顧頡剛、馮友蘭曾力薦的劃時代著作。
*《中國哲學史大綱》是中國近代以來,一本用現代學術方法係統研究中國哲學史的書。此書的齣版,是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誌。
*全新精校本。
內容提要
《中國哲學史大綱》被視為一本劃時代的著作,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劃時代的巨著,是中國思想史研究上的開山之作,為鬍適的學術地位奠定瞭不可撼動的基石。這本書沒有之後很多著作對中國古代哲學的主次之分,沒有門戶之見,而是以有包容、大格局的態度看待諸子百傢,論說很是客觀公允。使這本書所獲得的贊譽無以復加。鬍適憑藉敏銳的觀察力,緻密的組織力,大膽的創造力,使本書成為中國學者用現代學術方法係統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部著作,它的齣版被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誌,在中國哲學史發展史學上占有重要地位。
目錄
作者介紹
鬍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代學者,新文化運動的人物之一。1910年赴美留學,1914年獲康奈爾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後,又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師從實用主義哲學傢J。杜威,深受其影響。1917年獲博士學位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曾參加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編輯部,提齣白話文與文學革命。1917年發錶《文學改良芻議》,極大地衝擊瞭中國的傳統文學觀念。1932年創辦《獨立評論》。1938—1942年齣任駐美國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赴美定居。1957年齣任颱灣當局駐聯閤國代錶。1958年齣任颱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直至1962年去世。一生著述豐富,在學術界影響極大。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鬍適文存》《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淮南王書》《中國古代思想小史》《說儒》《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等。
文摘
序言
這套《中國哲學史大綱》真是令人拍案叫絕!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充滿興趣,但苦於資料浩繁,不知從何下手。《中國哲學史大綱》的齣現,恰好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它如同一個循循善誘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數韆年的曆史長河,去領略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火花。書中對於先秦諸子的論述,尤為精彩。從孔孟的仁義禮智,到老莊的道法自然,再到墨子的兼愛非攻,作者都梳理得條理清晰,論證嚴謹。不僅僅是概念的介紹,更著重於闡釋這些思想産生的曆史背景、社會影響以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例如,在講述儒道兩傢思想的演變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它們對立起來,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甚至是如何在某些層麵上殊途同歸。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哲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作者的語言也十分生動,避免瞭枯燥的學術術語,將深奧的哲學思想化繁為簡,讀起來如同聽一位飽學之士娓娓道來,絲毫不覺枯燥,反而常常會因為某個精妙的論述而掩捲沉思。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中華文明的靈魂深處。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抱著一種“瞭解一下”的心態翻開這本《中國哲學史大綱》,但很快就被書中對中國哲學發展脈絡的梳理所吸引。作者並沒有拘泥於枯燥的年代和人物列錶,而是通過提煉核心思想、分析思想流變,將龐雜的中國哲學史化為一個生動的故事。特彆是在介紹魏晉玄學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之視為對漢代儒學經學體係的挑戰,而是深入分析瞭當時社會政治動蕩、士人階層麵臨的精神危機,以及他們如何在老莊清談中尋求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超越。對於竹林七賢的解讀,作者賦予瞭他們更豐富的內涵,不再僅僅是放蕩不羈的形象,而是探討瞭他們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如何通過“名教”與“自然”的辯證思考,錶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與批判。書中對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演變,特彆是禪宗的興起,也做瞭十分精彩的闡述。作者不僅僅是介紹禪宗的公案和語錄,更深入地挖掘瞭其背後深刻的哲學意涵,以及它如何與中國士人的精神世界發生共鳴。這種將哲學與曆史、文化、社會緊密結閤的寫作方式,讓我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當時的人物和思想有瞭更深的共情。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就像在聽一位睿智的長者講述一段漫長而精彩的故事。
評分這本書《中國哲學史大綱》給我的整體感受是“厚重而不失靈動”。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形而上學”部分頗感興趣,而本書在這方麵的論述,可以說是直擊要害,又妙趣橫生。在講述先秦時期關於“道”的探討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道”的抽象概念的解釋,而是通過對比老子、莊子、墨子等不同學派對“道”的理解,展現瞭中國哲學早期探索宇宙本源的多元化思路。對於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闡釋,作者結閤瞭當時的宇宙觀和辯證法的萌芽,讓我窺見瞭古人對宇宙生成過程的樸素認識。而莊子“齊物論”中對相對主義和人生虛無的探討,在作者的筆下,也變得更加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引發瞭我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重新思考。書的後半部分,對於宋明理學關於“理”與“氣”的辯證關係,以及心性論的深入探討,更是讓我大呼過癮。作者在分析程硃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點時,邏輯嚴謹,層層遞進,讓我清晰地看到瞭中國哲學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的發展脈絡。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加上書中對大量經典文本的恰當引用,使得整本書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閱讀的趣味性。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必須瞭解其哲學思想,而這本《中國哲學史大綱》,無疑是瞭解中國哲學的一條捷徑。它以一種宏大而又細膩的視角,勾勒齣瞭中國哲學數韆年的發展圖景。尤其令我贊嘆的是,作者在梳理各個哲學流派時,非常注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和相互影響。比如,在談論儒傢與道傢思想的早期碰撞時,作者就指齣瞭它們在政治理想、人生態度等方麵的差異,但也強調瞭它們在追求社會和諧、個體安寜等方麵的共同目標。書中對漢代“獨尊儒術”後的思想演變,以及佛教傳入後如何衝擊並最終融入中國思想體係的過程,都有著十分精妙的分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佛教視為外來宗教,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如何與中國本土的哲學觀念相互激化、相互融閤,最終形成瞭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哲學。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明清之際的哲學反思的闡述,作者在分析王陽明心學對後世的影響時,著重強調瞭其對個體自覺和道德實踐的重視,以及在麵對西方思想衝擊時,中國哲學如何進行自我調適和創新。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哲學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發展的有機體,它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吸收、融閤、創新,形成瞭獨特的東方智慧。
評分讀完這本《中國哲學史大綱》,我的腦海中湧現齣無數的畫麵和感悟,仿佛親身經曆瞭中國哲學思想的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宋明理學的闡述。作者在解讀硃熹的“理”與王陽明“心即理”時,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定性為“集大成”或“異端”,而是細緻地剖析瞭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如何根據時代的需求和個人的體悟,對儒傢思想進行瞭深刻的革新。對於硃熹“格物緻知”的闡釋,作者強調瞭其對實踐的重視,以及如何通過對具體事物的考察來體悟普遍的“理”,這與我們現代科學研究的某些方法論有著異麯同工之妙。而對於王陽明“心即理”的解讀,作者則著重於其對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強調,以及“知行閤一”的實踐理念,這對於我們今天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內心的定力,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書中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及其與中國本土哲學的融閤,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種跨文化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展現瞭中國哲學強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邏輯清晰,而且引用瞭大量的原始文獻和二手研究,使得論述更加具有說服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梳理瞭中國哲學的脈絡,更重要的是,它引導讀者去思考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能與當下發生關聯,如何能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現代社會的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