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拆物專傢:當活常用物件解剖 | 作者 | [加]托德麥剋萊倫,錢衛 |
| 定價 | 128.00元 | 齣版社 | 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
| ISBN | 9787559200365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8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拆物專傢》是加拿大攝影師麥剋萊倫將各種大小不一的物品,進行拆解之後,加以拍攝,讓我們知悉物品的內部構造,在感受其內部細節所呈現的視覺效果之時,也讓我們反思平時對物品“用完就扔”這一文化現象。 |
| 作者簡介 | |
| 托德·麥剋萊倫 專注於汽車、商業與觀念作品的加拿大攝影師。 |
| 目錄 | |
| 10 如今我們都患有多動癥 托德·麥剋萊倫 12 自動鉛筆 13 訂書器 14 瑞士軍刀 16 轉盤密碼鎖 18 電子錶 19 機械錶 20 透鏡羅盤 22 手持GPS 24 手電筒 26 智能手機 28 電腦鼠標 30 硬盤 32 遊戲掌機 33 遊戲機 34 iPod 2 35 隨身聽 36 直發器 37 吹風機 38 iPad 2 40 修理革命 凱爾·韋恩斯 44 電唱機 46 翻頁時鍾 48 轉盤電話機 50 座鍾 52 單反相機 53 數碼單反相機 56 數碼攝像機 58 投影儀 60 電鑽 62 颱燈 64 望遠鏡 66 麵包機 68 攪拌機 70 DVD 播放機 72 筆記本電腦 74 打字機 76 打印機 78 修補過程中的人生課 吉弗·圖利 82 手風琴 84 縫紉機 86 電鋸 88 吹雪機 90 電子琴 92 微波爐 94 咖啡機 96 地毯蒸汽清潔機 98 手推剪草機 100 兒童拉車 102 拆解過去 佩妮·本多爾 106 自行車 110 立式鋼琴 117 雙座輕型飛機 122 分離的未來 約瑟夫·基奧多 128 附錄 128 索引 128 原件數量 128 緻謝 |
| 編輯推薦 | |
| ●解剖當活常用物件,一目瞭然其內在規模與本質,重新解釋你所熟悉物質世界。 ●從自動鉛筆到透鏡羅盤,從iPad2到單反相機,從轉盤電話到打字機,從自行車到雙座輕型飛機,從復古到現代,感受工業設計的另類優雅。 ●精裝8開全彩精印,內含四摺大拉頁帶來震撼閱讀效果,封麵炫目鐳射銀燙片展現前衛裝幀設計。 ●翻譯水準持續在綫,錶達專業精準,行文簡明流暢,輕鬆帶領讀者進入“閱讀舒適區”,為書籍加分。 隨著科技的進步,技術圈興起瞭“剖解運動”,顧名思義,即通過展示被遺棄之物,嚮浪費現象發起挑戰。攝影師麥剋萊倫,拆解瞭50經典的設計物,既有現代物品,又含古董,以嚮世界展示它們的質量與美感。 麥剋萊倫以兩種方式拍攝物品,一是“掉落模式”,讓物品的零件落下,以相機高速抓拍;二是以盡然有序的方式平鋪,類似一張全傢福。 他以“拆解”的方式來錶述:隻有掰開、拆散,我們纔能理解一件事物的本質。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老實說,我從來不是一個特彆喜歡閱讀說明書的人,但《拆物專傢:當活常用物件解剖》這本書,卻讓我沉迷其中,愛不釋手。它不像傳統的科普書籍那樣,一本正經地講解理論,而是以一種非常有趣和直觀的方式,將復雜的機械和電子原理一一呈現。我喜歡它那種“解構”的視角,就像在玩一個大型的拼圖遊戲,而這本書就是那個引導我一步步拼湊齣完整圖景的“答案”。比如,我一直對自動門的工作原理感到好奇,為什麼人一靠近,它就會自動打開?這本書裏就詳細地解釋瞭紅外感應器、電機和控製係統是如何協同工作的。讀的時候,我甚至會情不自禁地想象那些看不見的信號在空氣中傳播,那些精密的齒輪在內部轉動。而且,書中選擇的物件跨度很大,從最簡單的工具到最復雜的電器,幾乎涵蓋瞭我們日常生活的“半壁江山”。這讓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個移動的“技術博物館”,隨時隨地都能讓我學到新知識,滿足我的好奇心。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事物的本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拆物專傢》這本書恰恰給瞭我一把鑰匙,去解鎖那些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熟悉,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秘密”。就拿簡單的水龍頭來說吧,我們每天都在用它,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內部到底是如何通過鏇轉閥門就能精確控製水流的大小和冷熱呢?這本書就用非常詳盡的圖解和文字,把這個看似簡單的裝置拆解得一清二楚,從密封圈的作用到閥芯的結構,每一個細節都解釋得明明白白。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變成瞭半個水管工,對傢裏的水管係統都有瞭更深的認識。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體驗,讓我感到非常滿足。而且,書中選擇的物件都非常貼近生活,從廚房裏的榨汁機,到臥室裏的颱燈,再到我們外齣時經常使用的雨傘,幾乎覆蓋瞭生活的方方麵麵。這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一種精益求精、刨根問底的學習態度,讓我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瞭探索的興趣。
評分這本《拆物專傢:當活常用物件解剖》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是個對事物原理充滿好奇的人,看到身邊這些每天都在使用,但卻從未深入瞭解過的物件,總覺得它們藏著無數的秘密。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解剖師,把那些司空見慣的物品,從手機、咖啡機到自行車、鬧鍾,都一絲不苟地“解剖”開來,展示它們內在的精妙構造和工作機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一個零件的詳細介紹,不僅是名稱,還有它們在整體運作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最終實現我們所期望的功能。讀完一些章節,我仿佛能看到一股無形的“生命力”在這些物件中流動,那種將復雜設計化繁為簡的智慧,真的令人贊嘆。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即使我不是工程師,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原理,這對於我這樣對科技和機械充滿興趣但又缺乏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這本書不僅僅是科普,更是一種思維的啓迪,讓我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科技世界,感受到人類創造力的強大和無窮魅力。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充滿智慧的工坊裏進行一次奇妙的探險。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理解來自於對事物內部運作的洞悉,而《拆物專傢》這本書,正是將這種洞悉變得觸手可及。我喜歡它對每一個物件的“解剖”過程,不僅僅是展示零件,更重要的是講述它們之間的“關係”和“協作”。比如,對於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自行車,它不僅會告訴你車架、輪子、刹車的作用,更會深入到鏈條如何將力量從踏闆傳遞到後輪,變速器又是如何通過調整齒輪的組閤來改變騎行阻力的。這種層層遞進的解釋,讓我仿佛能夠“看到”一股股力量的傳遞,感受到機械運動的韻律。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使用過於專業和晦澀的術語,而是用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插圖,將復雜的原理變得淺顯易懂,即使是沒有任何機械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讀完之後,我不僅對這些日常物件有瞭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創造”本身的好奇,讓我開始思考,這些精巧的設計是如何誕生的,又蘊含著怎樣的哲學。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和體驗。我一直對那些我們習以為常但又極其復雜的技術産品抱有深深的敬畏,比如我們每天都要依賴的智能手機。以前,我隻是簡單地把它當作一個通訊和娛樂工具,從未想過它內部到底是如何工作的。而《拆物專傢》這本書,就像一個神奇的哆啦A夢的道具,把我帶入瞭手機的微觀世界。它細緻地描繪瞭屏幕的背光技術、處理器的運行原理、電池的能量儲存方式,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揚聲器,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最讓我著迷的是,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機械原理堆砌,而是將科學與藝術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精美的插圖,將抽象的科技概念具象化。我常常捧著書,在想象中“觸摸”著那些芯片和電路,感受著電子信號的流動,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功能背後,都凝聚著無數工程師的心血和智慧,也讓我更加珍惜和欣賞我們身邊的科技産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